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豆蔻”“束发”是古代特定年龄的别称,“婵娟”“玉盘”是月亮的美称。
B.“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至今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小石潭记》,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C.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插茱萸等。
D.古人常用“阴”和“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如衡阳、洛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华阴、江阴。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不可能都是优点而没有缺点,但优点应该多多益善。
B.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慢慢地变了:变得听话而不再故意作对,遇事能心平气和地商讨而不再强词夺理。
C.他平易近人,不但赢得了下属的爱戴,也获得了长官的信赖。
D.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D.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樱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当地人的未来与地铁已密不可分。
B. 一个人能否具有创造能力,关键时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C. 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不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D. 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令人叹为观止。
B. 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C. 2008年5月12号那天,近9万条生命在汶川大地震中戛然而止。
D. 他自信这一席话委婉得体,尤其最后一段接得天衣无缝。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措施,力争提前实现2060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B.当前,青少年非常深受网络语言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高度重视。
C.是否选择对社会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之一。
7、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为人处事,应作一个谦谦君子,不要飞扬跋扈,锋芒毕露。
B. 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力。
C. 马云讲人工智能时提到了去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他对此不以为然。因为马云觉得机器应该成为人类的助手,而不是对手。
D.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8、文言文阅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教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面词语。
①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___②行拂乱其所为 拂: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9、阅读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樽:酒杯。
【1】选用文中的字(词)为该诗拟一个诗题,如“情”。你拟写的题目是:__________。
【2】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0、请你参加以“毕业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活动一:寄情】下面是老师送给你们的毕业寄语,请你将其正确、工整、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2)【活动二:演绎】学校组织毕业演出,拟定了节目方案(如表),请你按照序曲和第三章的格式,结合节目内容,概括第一、二章的主题词。
序曲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忆往昔 | ①_____ | ②_____ | 展未来 |
播放师生 学习生活 的视频 | 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舞蹈《老师妈妈》 相声《家访》 诗朗诵《献给母校的歌》 | 爵士舞《快乐崇拜》 时装秀《春天色彩》 武术《风云》 歌曲《青春修炼手册》 | 舞蹈《让梦飞起来》 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 朗诵《少年中国说》 |
(3)【活动三:邀请】你邀请父母来看你的毕业演出,请根据下面的校园平面图,跟父母说清楚从西门到大礼堂的路线。
(4)【活动四:话别】毕业之际,请你写一段毕业赠言给你的同学思慧,以表达勉励之意。(70字左右,至少引用一句古诗词)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挑兮达兮,___________。(《诗经·郑风》)
(2)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中露?(《诗经·邶风》)
(3)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 。《诗经·关雎》
(4)便要还家,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_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6)美丽贤惠的姑娘是好的配偶,《关雎》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佐证。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 。
12、名著阅读。
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
A是_____,在斯诺的眼中他是“狂热分子”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猫(节选)
郑振铎
①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②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③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④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⑤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⑥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⑦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⑧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⑨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⑩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biàn护。
⑪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⑫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⑬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的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⑭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1】看拼音写汉字:biàn (_______)护
【2】请联系前后文,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
【3】选文第⑧段—第⑭段三次写到“我”的愤怒,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⑧段的“愤怒”是因为“我”确信花白猫咬死了芙蓉鸟
B.第⑬段的“怒气冲天”是因为花白猫在安详地吃鸟腿
C.第⑭段的“愤愤的”是因为花白猫悲楚的叫声代表着反抗
D.这三处描写中,“我”的愤怒在众人的应和下一次比一次强烈
【4】根据文意,运用“因为……所以……”完成对“芙蓉鸟事件”前因后果的概括。
因为“我们”一家①_____,加上它平时②____事发后它又③ ________,所以当一只芙蓉鸟死去后,“我”立刻作出了判断,最后还④_____。
14、阅读说明文《“神十三”这样回家》
“神十三”这样回家
①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被称作“感觉良好”乘组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结束“太空出差”,回到阔别半年之久的地球,为我国迄今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画上圆满句号。
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为此,科技人员做了精心设计和保障。
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不仅是目前我国在轨驻留时间最长的飞船,也成为返回速度最快的飞船。
④据专家介绍,载人飞船返回技术是建设空间站的关键和必备技术,关乎任务成败和航天员生命安全。此次实施快速返回,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返回任务执行效率,缩短地面飞控实施时间,提高航天员返回舒适度。
⑤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快速返回并没有太多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飞行任务事件进行合理裁剪和调整、压缩操作时间,将返回所需时间由以往的11个飞行圈次压缩至5个飞行圈次。
⑥神舟十三号飞船从空间站撤离后,首先绕地球飞行5圈,每圈用时大概1.5小时。此前,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时绕飞地球18圈,历时一天多。
⑦首次快速返回,对着陆场的搜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东风着陆场位于东风航天城东部,地处西北内陆戈壁深处,地域辽阔、人烟稀少,是航天器返回搜救天然着陆场。但着陆场搜索区域达数万平方公里,又有戈壁、沙漠、盐碱地、水域等多种地形地貌,搜索难度大、横跨范围广。为此,神舟十三号搜救回收队伍早早投入演练,集结起搜救空中分队、地面分队、医监医保等各方面力量,并在搜救回收空中、地面分队中增加一批全新的智能化设备,保障搜救回收的高效率。
⑧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再入大气层、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反推发动机等关键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历严酷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通过科技人员控制好3个“度”,神舟十三号飞船最终稳稳落地。
⑨速度控制要恰到好处。神舟飞船在轨道上运行的速度大约为7.8千米/秒,接近第一宇宙速度。如此快的速度下,要确保航天员的安全,就必须对返回地球后的最终着陆速度进行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在飞船研制阶段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判读,保证飞船在着陆过程中逐步降低速度,确保飞船顺利再入大气层。之后,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依靠空气动力产生的阻力和升力减速,运动至地面附近时打开降落伞,进一步降低速度,着陆瞬间则开启返回舱底部的着陆反推发动机,从而将落地速度降低到一定范围。
⑩______________。当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舱体表面局部温度可达上千摄氏度。为了确保舱内温度依然舒适,飞船控温的主要手段是依靠防热结构对舱内进行保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科研人员在舱体表面设计了防热涂层,敷设有一层烧蚀材料,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烧蚀材料升华脱落,带走大量热量,从而降低温度。
⑪此外,神舟飞船返回对着陆精度要求极高,为使返回舱着陆在指定区域,必须对飞船着陆点的精度进行控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人员通过对神舟十三号飞行过程中速度、角度和方向的精准控制,使其最终着陆在预定地点。
⑫神舟系列飞船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作为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也是驻留太空时间最久的神舟飞船,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实现了多个首次。
⑬例如,由于空间站组合体有着不同构型,前来访问空间站的航天器和空间站对接时会有不同停靠状态。在6个月的太空驻留中,神舟十三号通过与空间站径向交会对接和分离,验证了不同交会对接状态的可靠性,径向交会对接技术是首次验证。
⑭实际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也完成了首次执行应急救援发射待命的任务。为应对在轨停靠飞船无法返回的故障,空间站任务阶段首次建立了应急救援任务模式,采用“滚动待命”策略,即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通过在轨停靠飞船和发射场待命飞船共同确保在轨航天员安全。也就是说,当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时,神舟十三号就已在发射场待命,再从其发射到如今返回,其实已经受了长达10个月的稳定性考验。
【1】简要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2】分析下面句子加点字的作用。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模式,使得航天员能够更快更舒适地安全返回地面。
【3】第⑥段划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上下文,给第⑩段划线句处补写一个句子。
【5】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加点词“迄今”是表时间限制,说明本次太空航行是我国目前最长一次太空载人飞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也体现了对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信心。
B.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相比,此次神舟十三号飞船快速返回并没有技术升级或改变,依然采用智能自适应预测制导方法。
C.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为了安全返回,科技人员需要控制好“三个度”。
D.第⑬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实现了多个首次”,增强了说服力。
15、请以《你是我的阳光》为题,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550字的作文,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