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谢:道谢

D. 而匕首见穷:穷尽

2、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貂蝉、西施、王昭君和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下面描述“四大美女”正确的一项是:(  

A.貂蝉——闭月

B.西施——落雁

C.王昭君——羞花

D.杨玉环——沉鱼

3、某校建校一百周年,该校称之为“百秩大庆”。这样的表述是(   )。

A.正确的。典雅隽永,颇具书卷气。“秩”是从禾,失声的形声字,春种秋收,收获稻谷表示一年,故“百秩”就是百年。

B.错误的。“秩”是从禾,失声的形声字,本义为积聚禾谷。古代大治之国,积九年存粮,至十年而更新,故又引申指十年为一秩。可知百年≠百秩,只有1000年才能称之“百秩”。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A.废卷而哭失声 B.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

C.初不自贵重 D.吾将以为袜

5、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_________,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

①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

②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

③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

④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⑤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

A.③②①④⑤

B.②⑤①④③

C.③②⑤④①

D.②⑤③①④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优秀代表,而位于中轴线区域的建筑群(见图1)则是其中的精华。

从立面规划看,中轴线建筑群屋顶正中连线犹如一条游动的巨龙。午门是紫禁城的南大门,也是紫禁城内的最高建筑,犹如升起的龙头。外朝三大殿和内廷后三宫的高低变化均为马鞍形,由高至低再由低至高,其屋顶正中连线犹如贯穿紫禁城南北的起伏的龙身。而北部御花园内的钦安殿及神武门出口,其屋顶正中连线又变得平缓,犹如舒展的龙尾。龙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是帝王的象征,如游龙般的建筑规划特征,体现了紫禁城中轴线建筑的核心地位和造型艺术。

从空间规划看,太和殿以南、坤宁宫以北均为由两侧的廊庑围合而成的空间,通过门的连通和贯穿,每个似乎封闭的空间被串成流动的大空间;太和殿与坤宁宫之间的六座宫殿则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它们是皇帝执政及帝后活动的场所,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只能从两侧通过重重门槛和台阶才能抵达。紫禁城中轴线各宫殿虽然是分开布置,但并非完全独立,它们相互呼应、相互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无论是前朝还是内廷的中轴线建筑,彼此之间的广场正中均由汉白玉铺成的道路相连,仅皇帝能在上面行走,这条路被称为御路。中轴线上各宫殿建筑空间形式规整、坐北朝南、突出中心、左右对称,并以御路点缀,营造出空间秩序的美感。

(摘编自周乾《历史文化视野中的紫禁城建筑五问》)

材料二:

以土木结构为主流的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屋顶的造型与众不同且寓意深刻,其中的庑殿顶(见图2)就是天圆地方天人合一观念在建筑上的生动体现。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往下依次是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庑殿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非常特别。它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故宫的太和殿就是重檐庑殿顶,而英华殿、弘义阁、体仁阁则为单檐庑殿顶。庑殿顶早在殷商时就有资料记载,晚唐后渐有建筑实例可查,其形象是屋面平缓,正脊较短;明清时期建筑实例最为多见,屋顶的正脊都变得比较长了。

图2:庑殿顶建筑图

(摘编自王其钧《古建筑日读》)

材料三: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我们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至如梁、柱、正脊、垂脊、正房、游廊、庭院等等,那就是建筑上的词汇。由这文法词汇组织而成的建筑形式,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文法。在中国,因很早就创造了梁架结构法,把它发展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所以虽然也发展了砖石建筑,但木框架同时也被采用为主要结构方法,为我们新建筑的发展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建筑群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华,其屋顶正中连线如游龙般的建筑规划特征,体现了该建筑群的核心地位。

B.在紫禁城中轴线建筑群中,午门最高,外朝三大殿和内廷后三宫共同构成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北部区域屋顶正中连线平缓。

C.紫禁城中轴线建筑群主要由三大相对独立的空间构成,包括太和殿以南区域、坤宁宫以北区域、太和殿与坤宁宫之间的六座宫殿。

D.位于中轴线上的前朝和内廷建筑间的广场正中均有一条仅供皇帝行走的“御路”,“御路”既有连通的作用,又有点缀的功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庑殿顶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天人合一”观念,从殷商到唐朝再到明清时期,其地位、形状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B.庑殿顶的建筑实证从晚唐以后出现,在明清时期,相较于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等屋顶,庑殿顶的建筑实例最为多见。

C.以木材为主体的梁架结构法达到高度的艺术和技术水平,为中国建筑最终发展到砖石建筑结构创造了无比有利的条件。

D.庑殿顶既有中国建筑的“词汇”,又符合中国建筑的“文法”,其建筑形式表现了建筑物的性质,表达了所要表达的情感。

【3】根据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概括中国建筑的“文法”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己判断追击齐军时机的观察依据。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驻守官员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的忧虑。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典故影射现实,表现随着时光流逝,人们已安心于异族统治的现象,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________________,忽焉在后。__________________,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论语》)

(2)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轴。(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3)吾闻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5)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9、补写出下列题目中所提示的名句。

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有自己的主人,不是自己的东西,就算是很小的我都不要。

⑵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⑶韩愈在《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通过人的行走说明没有小的积累就不能有大的收获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在《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烘托出沉郁的气氛。

(3)《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斜视庭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流连孤松,都寄托着陶渊明的高洁之志。

(2)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即擅长在近体诗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钟山记》中,苏轼实地寻访,发现石钟山“窾坎镗鞳之声”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绍兴三十一年冬,虞允文击溃金主完颜亮的部队于采石矶,这是一次关系到南宋朝廷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朝野振奋,国人欢呼,张孝祥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本词。②写:通“泻”。③风约楚云留:当时作者知抚州(今江西市名,旧属楚国),未能亲自参战。④湖海平生豪气:《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语:“陈元龙(登)湖海之士,豪气不除。”此言其平生以陈登之豪气自负。⑤然犀处:指采石矶。晋温峤平乱还镇至采石矶,传云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见水族奇形怪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 “雪洗” 二字一语双关,表面指的是此战于冬天大捷,白雪洗刷了金人掀起的战尘;内含洗雪 “靖康耻” 之意,此战一解宋人痛失家国之恨,令诗人喜不自胜。

B.“剪烛看吴钩” 一句描写了作者夜间燃烛抚剑,心潮难平的情景,抒发了词人目睹山河之异,对中原沦丧感到痛心,渴望恢复中原,亟欲一展平生抱负的襟怀。

C.“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 两句写物换斗移,时过境迁,古战场的辉煌已成历史陈迹,抒发了作者喜闻捷报后旋即感受到的历史虚无感。

D.此词从 “闻采石战胜” 的兴奋喜悦写起,歌颂了抗战将领的勋业,抒发了自己从戎报国的激情,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读后令人深受鼓舞。

【2】词人善化用前人诗句以抒己怀,请于全词中举出两例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后面练习。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其足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吾忘持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宁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据某日报统计,近三年该省高考报考专业排行榜如下:理科前五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金融学、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经济学;文科前五位:会计学、法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这些专业备受广大考生与家长青睐。

材料二: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寄语年轻人:“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他表示,“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搞农业又苦又累,没有前途。

材料三:小韩是某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得知父亲的工作单位前往武汉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项目建设时,小韩当即提出:“我是大学生,我也要去帮忙,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这是一件光荣的事儿。”

结合材料内容,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以高三学生的身份,给袁隆平院士写一封信,谈谈你对他的担忧的思考。

②作为学生代表,以“如何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面向全体同学做“在国旗下的讲话”。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场合;自拟标题,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