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对下面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

心境一方面是个人价值观在内心里的隐性显现;另一方面,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对生活的判断与交流。当你有一种积极、乐观的心境时,就算发生的各种事件较为不利,自身也能产生一种易于接受、心情舒适的反应。反之,当人的心境偏于低沉,即便有一些开心之事,也依然会存在着许多消极的情绪体验,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心境的弥散性。因此如何使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更客观、更正确,从而使自己的心境趋于平和、乐观,对于一个想享受生活,有志创造的人,就显得万分必要。

A.心境就是个人价值观在内心里的隐性显现。

B.发生不利的事情也要乐于接受让心情舒适。

C.心境的弥散性让人产生低落情绪消极处世。

D.心境平和乐观能够愉悦生活并发挥创造力。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没想到在机场又遇到了大名鼎鼎的于教授,他欣喜若狂,迎上前说道:“久仰大名,今日再次相见,倍感荣幸。”

B. 在校友徐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后,校长慷慨激昂地对同学们说:“这既是他本人的荣耀,也是敝校的荣耀。”

C. 作为负责接待的办公室主任,他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诚挚道歉:由于事务繁忙,照顾不周,请海涵。

D. 拿到来之不易的央视主播敬一丹的签名,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不停念叨:我一定好好惠存。

3、对下面这句名言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为了争取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一尊石质的雕像。(捷克·伏契克)

A.为了将来的美好而奉献牺牲的人,一定有着坚忍的品质。

B.为了获得将来的美好,人就必须要有奉献牺牲精神。

C.牺牲自我而追求将来的美好的人,一定会永远被人景仰。

D.为了追求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自我,都是悲壮的结局。

4、著名词作《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的作者是( )

A.苏轼

B.柳永

C.李清照

D.陆游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关, 。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① 所以,过去每家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和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

② 不过,最让人遐思、期盼的,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③ 庙宇中、客厅里,处处都有灯笼。仔细推算,中国有灯笼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

④ 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了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借着闪烁不定的灯光,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

⑤ 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

⑥ 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声母相同,意味着人丁兴旺。

A.①④⑥⑤②③

B.①⑥③⑤②④

C.③⑤⑥①②④

D.③⑥①⑤②④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然山水文学审美意境论

吴功正

“意境”存在的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论所派生出的“情景合一”论。天人合一、情景合一,显示了中国人的和谐体认方式。

不少论者忽视了“意境”组合的美学结构的支点是“意”,而将“意境”肢解为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艺术家情感理想的主观创造方面。其实,“情景合一”不是情与景简单的结合,“天人合一”也不是天与人天然性的结合,而是主体的体认。皮亚杰在《发生认识论原理》中说:“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能被认识,因此客体本身定是被主体建构成的。”建构是以主体为本位的体认活动,在自然山水审美中“境”是被“意”的主体功能建构起来的。

按照建构论,中国自然山水文学的一种复杂的经验现象就能得到阐释。古代山水诗同一题材重复性十分突出;诗人们结伴登临唱和,限题限韵,如此苛刻的限制并没有造成诗的意境的同一化。这是因为不同的山水诗人的建构方式不同。

中国疆域广大,名山大川遍布,每一山川的千姿百态,都为意境的建构提供了众多的对象;中国古代诗人更早发现了山水美,徜徉于其中,乐此而不疲,这又为意境建构提供了多样性主体。宏观地概括中国古代山水诗文的主体建构方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道德伦理的山水建构。在意境形成中,主体道德伦理观念在山水对象。上物态化,这有着孔子“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意识传统,伦理化色彩较浓。

情感心态的山水建构。在山水上寻求情感外化方式,这是最具有审美特性的建构方式。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川训》曰:“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中国山水美学家独特地描述了“格式塔”的异质同构心理现象,含有华夏山水审美意识的特点。

哲学意识的山水建构。以哲学的理性意识作为观照意识,是一种内视域和出发点。如苏轼著名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邵雍的“夫所以谓之观物者,非以目观之也,非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也,非观之以心而观之以理也”,就曾揭示了这一点。

历史意识的山水建构。如明代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中:“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就可以从山水自然景观中感受到历史的苍凉意绪。.

中国诗人在山水物象中寻求建构,比起其他物象,不知要高出多少倍!以至有送别、思乡、怀远、吊古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繁富的建构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诗人丰富的山水审美意识。

中国优秀的山水诗的“意境”不全在情景本身,它还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洞庭之于娥皇、女英,三峡之于宋玉《高唐赋》,就包含着丰富的神话原型说和代代相因的历史传说。

因此,“意境”不是泛泛而谈的艺术原理,它显示了主体建构的美学原则,表达了个体心理,更表达了民族心态、历史魂灵、艺术精神。

(选自《中国文学美学》,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情景合一”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论派生出来的,它是“意境”存在的哲学基础,显示了中国人的和谐体认方式。

B.“意境”组合的美学结构的支点是“意”,所以“情景合一”不是情与景简单的结合,而是主体的体认,是景作用于情所致。

C.中国古代山水诗限题限韵,且题材比较重复,但意境多数并不雷同,这与不同山水诗人的不同主体建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D.中国名山大川千姿百态,中国古代诗人徜徉于其中,乐此而不疲,这为中国古代山水诗文的主体建构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皮亚杰的建构论强调以主体为本位的体认活动,认为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能被认识,客体本身是被主体建构而成的。

B.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山水诗文的主体建构方式包含道德伦理、情感心态、哲学意识、历史意识四个方面,它们之间相辅相成。

C.文章举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川训》的例子,阐述了基于异质同构心理的情感心态的山水建构是最具有审美特性的建构方式。

D.邵雍认为观物者不是以目观物,也不是以心观物,而是以理观物。这一看法揭示了 诗人以哲学的理性意识作为观照意识的观点。

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论述我国自然山水文学的审美意境的?请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按要求填空。

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⑵ 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⑶ 《琵琶行》善用《________》“六义”中“比”的手法描摹琵琶的乐音,如以“________”表现乐声清脆悦耳,圆润动听,以“________”表现乐音宛转流滑,愉悦轻快。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可与杜甫的“润物细无声”相媲美,又与王维的“山色有无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了周瑜当年赤壁破曹时的潇洒从容,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而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3)韩愈在文章结尾说自己作《师说》以赠李蟠的原因是“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____,善假于物也。(《劝学》)

②闻道有先后,____,如是而已。(《师说》)

③纵一苇之所如,____。(《赤壁赋》)

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⑤树木阴翳,__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醉翁亭记》)

⑥从今若许闲乘月,___。(《游山西村》)

__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____,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10、名篇名句默写。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勉。

(3)《礼记》中强调,无论地位高还是地位低的人,都要强化自身的修养,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慨人生短暂;而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也有同样感慨人生短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愉快赏花、月光下传递杯盏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对酒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官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注)①宣和六年,诗人时任符宝郎,后因事罢职而出监陈留酒税。②裁:写诗

1请简要赏析“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的表达效果。

2请简要概括全诗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幼善音律,故伶人多有宠,常侍左右;帝或时自傅粉墨,与优人共戏于庭,以悦刘夫人,优名谓之“李天下”。尝因为优,自呼曰“李天下,李天下”。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诸伶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能出气;亦反有相附托以希恩泽者,四方藩镇争以货赂结之。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进好采闾阎鄙细事闻于上,上亦欲知外间事,遂委进以耳目。进每奏事,常屏左右问之,由是进得施其谗慝,干预政事。自将相大臣皆惮之。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为梁所得,帝每思之;入汴之日,匝谒见于马前,帝甚喜。匝涕泣言曰:“臣之所以得生全者,皆梁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就陛下乞二州以报之。”帝许之。郭崇韬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帝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时亲军有从帝百战未得刺史者,莫不愤叹。初,罗贯为礼部员外郎,性强直,为郭崇韬所知,用为河南令。为政不避权豪,伶宦请托,书积几案,一不报,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齿。河南尹张全义亦以贯高伉,恶之,遣婢诉于皇后,后与伶宦共毁之,帝含怒未发。会帝自往寿安视坤陵役者,道路泥泞,桥多坏。帝问主者为谁,宦官对属河南。帝怒,下贯狱;狱吏榜掠,体无完肤,明日,传召杀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唐纪》)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节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B.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C.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D.优人敬新磨遽前批其颊/帝失色/群优亦骇愕新磨/徐曰/理天下者只有一人尚谁/呼邪/帝悦/厚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人: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而在宫廷中授予官职的伶人又称为伶官。

B.缙绅:即搢绅,把笏板插在带间是旧时官宦的装束,后用为士大夫的代称。

C.藩镇:唐代在边境及重地所设置的节度使,掌管当地军政大权,五代沿袭。

D.教坊: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诗并配乐,其功能与汉代的乐府机构一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唐庄宗喜欢音乐,宠幸伶人,有时自己也粉墨登场,与优伶在宫庭里嬉戏,来讨刘夫人欢心,他还给自己取了“李天下”的艺名。

B.优伶出入皇宫,欺侮官员,大臣们敢怒不敢言,有的反向他们献媚,争相巴结;后唐庄宗重用景进,景进乘机进谗,群臣都害怕他。

C.后唐庄宗滥施封赏,他将刺史封给伶人周匝的恩人。郭崇韬劝谏说任命优伶为刺史,这是要失掉天下人心的,但郭的意见没被采纳。

D.罗贯性情刚直,处理政事从不回避权势之家,伶宦请求托办事情的书信,他一律不予上报,被权贵嫉恨,遭到诋毁,因此下狱被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尤蠹政害人者,景进为之首。

(2)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当为我屈意行之。

【5】欧阳修认为后唐庄宗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人事”还是“天命”?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张岱《夜航传序》

张岱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所以,他用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企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故命其曰《夜航船》”。

读圣贤书的书生,竟不知道尧舜这样的两个圣人,亦不知道澹台是复姓。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