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再接再厉       媚上欺下       爱莫能助       旁征博引

B.一诺千斤       迫不及待       短小精悍       耳儒目染

C.精益求精       开诚布公       包罗万象       鬼鬼崇崇

D.英雄气慨       悬梁刺骨       做贼心虚       沧海桑田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liǔ)  (zhù) 角(lénɡ) 茏(cōnɡ)

B. (jié)  空(lòu) 细(xiān) 老(jiǎn)

C. 见(biē)  的(shū) 自(shàn) 荡(yàng)

D. 络(mài)  (xīn) 著(zhuó) 赞(chēng)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这是一首词,其中“沁园春·雪”是词牌名,词的上片主要是写景,下片主要是议论抒情。

C.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并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

D.“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广寒宫和玉蟾等。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怀念以及美好祝愿。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些诗词历来脍炙人口,其中“沁园春”“南乡子”是词牌名。

B.清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中,科举的正式考试有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会试考中后称为贡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

C.古代有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等。“庆历四年春”属帝王年号纪年法,“十年春”属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D.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观潮、插茱萸、吃月饼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诗人中秋之夜抒发思亲之情的名句。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意与日_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__________

③年与时__________

④淫慢则不能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在这封书信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生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淫漫”“险躁”。

B.从“学须静也”可以看出,学习的环境对成就学业也很重要,只要环境安静,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4)《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5)这首散曲写了哪些景物?(至少写4个)

(6)这首散曲抒发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完成小题。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简析“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2)请赏析千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某学校开展“薪火相传,珍爱汉字”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文字应用)请按要求修改活动通知。

①通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__”,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

②通知中划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正确的句子抄在下面横线上。

 

③通知的格式有一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2)(说文解字)

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

 

金文

见形辨义

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

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

 

 

(3)(看图赏字)

在“翰墨飘香”活动中,主持人展示出三幅书法作品。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谈谈其书法特点。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10分)

根据课文默写。(10分)

(1)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2)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5)长江悲已滞, 。(王勃《山中》)

(6)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7)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荷叶罗裙一色裁,   。(王昌龄《采莲曲》)

(9) ,花落黄陵庙里啼。(郑谷《鹧鸪》)

(10)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随后,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体育中考最终的目标是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同时要研究在高考录取中,体育素养如何评价、如何计分。

培养学生要让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实践中,体育教育很容易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就不要’的情况。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表示,增加分值,让体育达到与语数外同等水平,促进全社会重视体育,引导学生积极锻炼,既是无奈之举,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长久以来,体育课被挤占,原因不言自明,只要主科分值高了,体育课上与不上,对于提高成绩毫无作用。对此,季浏明确反对,体育锻炼不但不会影响文化成绩,还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能够达到‘7+18’的效果。即每天7个小时的文化学习加上1个小时的体育运动,可以达到大于8小时文化学习的效果。从另一个更主要的角度来看,中考体育分值逐渐提高直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肥胖率、近视率升高的现实困境。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0月29日,有删改)

【材料二】依考定学”“依考定练的简单思维定式来应对体育中考,有悖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更是对体育入中高考政策精神的误读。

将体育纳入中考甚至高考,初衷是通过改革评价机制,让家、校及社会重新重视学生的体育及健康,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并不是以体育考试分数论英雄。而之所以要通过考试评价这一手段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主要还是因为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的短板。体育教师和体育课在学校被边缘化的现象一直比较突出,社会和不少家长也更关注文化学科的看得见的分数。在教育督导部门对学校质量的评估中,体育也大多偏居一隅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体质培养更要符合青少年儿童自身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短期集训很有可能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4日,有删改)

【材料三】青少年缺乏对体育运动的重视,而肩负教育责任的家长与学校,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引导。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曾经对中、日、美三国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研与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美国与日本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分别为63%与65%,相比之下,中国的8%这一数据就显得少得可怜了。在家庭教育方面,更多家长在望子成龙的观念的驱使下,除了加强对孩子完成作业、进行预复习等课堂任务的管理之余,还为孩子们强制安排了辅导课程。在家长们看来,巨大的升学压力与竞争形势,迫使孩子不得不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提升成绩与增加一技之长上。

(选自“中国信息网”2020年12月24日,有删改)

【材料四】强健的体魄是学习的基础,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更需要注意身体健康。社会各界历来重视体育工作,但在教育实践中,体育课仍难以开足开齐,经常被占用的情况突出,学校体育工作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而通过将体育纳入中高考,并逐步提高分值,以评价指挥棒倒逼学校和家长重视体育,从根本上解决体育不受重视的问题,促进青少年全面,不过,也就成为改革方向和重要抓手。

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和质疑。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是要破五唯的顽瘴痼疾。用提高分数的方式倒逼社会重视体育,会不会带来应试体育的新问题?如此,不仅可能违背加强体育工作的初衷,还可能刺激校外体育培训需求,进一步增加师生负担。此外,当前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体育教师缺乏和场地设施不足等问题还有待解决。截至2019年,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额高达15万,这也是基层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不力的原因所在。所以,体育走进中高考,逐步提高体育分值,相关的教育配套必须先行,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改善办学条件、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

(选自《科技日报》2020年10月23日,有删改)

【1】请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实行“体育入中考”的原因。

【2】请结合材料,从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更好地推进体育教育工作。

【3】下列有关“体育锻炼”和“体育中考”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分值设置上,让体育达到跟语数外同等的水平,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全社会重视体育,引导学生积极锻炼。

B.学生每天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既可以避免身体素质的下降,还可以提高文化学习的效果。

C.短期集训有助于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因此,可用“依考定学”“依考定练”的方式来应对体育中考。

D.用提高分数的方式倒逼社会重视体育,可能违背加强体育工作的初衷,进一步增加师生负担。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体育素养如何评价、如何计分,是目前我国中考体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B.尽管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要让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实践中,体育教育还是容易被忽略。

C.日本青少年研究所调查显示,中国初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只占美国、日本的五分之一。

D.当前基层学校体育工作开展不力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严重缺额。

10、   让崇尚英雄成为时代风尚

余荣华

①“谁是英雄?今天,我们一起寻找。”5月21日起,由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和众多网络媒体共同发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大型网络互动活动,引发了互联网上的传播热潮。与此同时,全国中小学也正在同步开展“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主题活动。“崇尚英雄”并不是要让孩子们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而是教导他们从小拥有远大志向、宝贵勇气和拼搏精神。相信,“怎样的人称得上英雄?”“用什么方式去报国?”会成为孩子之间热切讨论的话题。

②国家也在回应着人民的情感与心声。为了捍卫英烈,《英雄烈士保护法》4月底全票表决通过,并于5月1日起施行。该法庄严宣告:“国家和人民永远尊崇、铭记英雄烈士为国家、人民和民族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③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英雄情怀更显珍贵。“崇尚英雄 精忠报国”活动中,有一句话被网友反复点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军人、警察、维和战士、消防官兵……他们在高风险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少人为了国家和人民、和平与发展壮烈牺牲。

                  。新时代的中国,同样需要英雄精神。默默钻研数十载的科技人员,坚守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干部,累倒在手术台旁的医生,对每个孩子都关怀备至的教师……英雄精神不仅体现在刹那间的生死抉择,而且体现在经年累月的执着坚守。在日常工作中恪尽职守,在普通岗位上埋头苦干,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⑤“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无论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成为风尚,荣光永远传承,英雄永不独行。

(选自2018年5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第①②两段,从哪三个方面表明“崇尚英雄”正在成为风尚?请简要概括。

【2】第③段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为什么会“被网友反复点赞”?

【3】给第④段空缺处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内容连贯。

【4】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5】联系文章和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英雄”的认识。(80~100字)

5月14日,川航空客A319在飞经成都上方时驾驶舱右前挡风玻璃突然破裂,面对瞬间释放的驾驶舱压力、每秒250米的直面风、零下40℃的低温和大部分设备失灵的困境,机组人员沉着应对,凭借技术和经验成功迫降。机长刘传健被人们称为“英雄机长”。

11、蝉声嘹亮

①蝉声嘹亮,夏意正浓。

②蝉,倾注全部的热情,礼赞属于炎夏的这份激情,礼赞四季中阳光最为灿烂、空气最为炽热的盛夏。这声声清脆的蝉鸣,为时光镀上了金子般的光泽。

③树木是蝉的产床,蝉将卵产在树上,及至第二年春,由卵孵化而成的幼虫钻入泥土,依靠汲取植物根部的汁液求生,在地下生活十几年后,终于在一个酷热的夏日,顶破泥土。

④钻出地面,身上沾着泥土微温的蝉,蜕去身上背负的沉重,用触须去感知地表的热情,用乍睁的双眼惊喜地打量这万物蓬勃生长的尘世,毅然亮出自己的双翅,把轻盈的生命交给风交给雨。

⑤但,隐忍十几年黑暗而盼来光明的蝉,生命却只有短短的两周时间。面对如此短暂的生命时光,蝉清楚地知道,。这一分一秒当如金子般宝贵,既然无法延伸自己生命的长度,那就增加生命的厚度吧。蝉第一次飞上枝头,便迫不及待地亮开嗓门,歌唱阳光,歌唱大地,歌唱空气,歌唱这蓬蓬勃勃的天地万物。

⑥振翅的那一刻,它啄破了十几年来的黑暗,使出了十几年来蓄积在心头的力量,登上葱郁的枝头,豪迈地翻开了生命的崭新册页。

⑦它看到了绿油油的秧苗,齐刷刷地站在水田里,兴奋地沐浴着骄阳;它看到了逶迤的山峦静卧在蓝天白云之下,默默地享受着阳光的轻抚;它看到了耕作的农人正用勤劳的双手辛勤耕耘;它看到了河水正埋头编织着一朵朵欢快奔跑的浪花……这是多么恬静多么美好的尘世啊,怎能不让它嗓门痒痒?

⑧它俯耳倾听:禾苗拔节的声响那么清脆那么热烈,枝叶舒展的节奏那么轻快那么柔和,阳光拍打枝头的声响那么响亮那么和悦,林间茂盛的鸟鸣那么婉转那么动听……这是多么热情多么明亮的尘世呀,怎能不让它心潮澎湃?

⑨于是,顶着直铺下来的阳光,蝉发出了来到尘世的第一声欢叫,这一叫就像蓄了满坝的水突然决堤一般。以不可阻挡的势头在枝头噼啪炸响。

⑩这是对新生命的歌唱。

没有经历过寒冬,哪知春之温暖;没有囚身过黑夜,哪知光明之珍贵。在对光明漫长的求索中,很多同伴倒在了泥土之中,再也见不到光亮,而幸存下来的蝉却初心不改,矢志向前。突然。前方的一缕光亮点燃了心头的激情。于是它们毫不犹豫地从泥土中杀出,从而获得了新生。

新生是多么的不易啊,蝉没有理由停止歌唱。

蝉知道,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就要用自己的歌喉给这个缤纷的世界留下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谱写出一曲曲优美的乐章。

声声蝉鸣,叫热了夏季。炎夏以葱郁的绿波翠意给予回报。禾苗以拔节抽穗的方式给予应答,河流以欢快跳跃的浪花给予伴奏,草木以葳蕤繁茂的姿势给予感谢。

蝉鸣织就的金子般时光给每一棵树每一株草都镶上了一道道金边。蝉鸣声声,其实也是在提醒人们;当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宝贵时光。

立于树下,静静地倾听着这明亮的蝉鸣,我要把它装进心田,在蝉儿离枝后,让它依然响亮在我的耳际。

【1】蝉的生命很短暂,它的一生有哪几个阶段?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梳理一下。

【2】从修辞角度来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段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读完本文,你觉得题目“蝉声嘹亮”有何妙处?谈谈你的理解。

【5】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第段画线的句子,写出两点启示。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题目:偶得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