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判断修辞手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
(2)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 ( )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A. 比喻 拟人 反复 对偶 B. 比喻 拟人 互文 对偶
C. 拟人 比喻 互文 对偶 D. 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B. 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小红帽》、《丑小鸭》等。
C.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中国最早的小说。
D. 《西游记》以丰富想象描绘奇异神魔世界,同时借唐僧师徒在西天取经途中斩妖除魔的故事,表现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的作者都德的国籍是德国。
B.《陋室铭》中的“铭”指的是一种古代器物。
C.《游山西村》的作者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
D.《望岳》的作者杜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4、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有错的一项( )
A.《朝花夕拾》中写鲁迅为寻“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是《锁记》。
B.《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C.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D.对弄死鱼罪与非罪的思考,一方面表现了老渔夫心地善良,一方面表明了他对人生存的思考:在现实社会中要生存就必须心狠,你不弄死它,它就有可能弄死你。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这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表现出藤野先生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B.颔首低眉 泉水激石 屏息敛声 殚精竭虑
(以上四个短语中,“泉水激石”与另外三个短语的类型不同。)
C.“好,”他对我说,“现在把你的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正确的。)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该句中“标致”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老师一再强调校园安全问题,很多同学却总是不以为意。
B.柔弱的小草,看似微不足道,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称道。
C.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D.李明生病了,但是他带病坚持劳动,这种行为可歌可泣。
7、下列黑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恍惚(huǎng) 怅然(chàng) 咄咄逼人(duō) 刨根问底(páo)
B.蜷伏(juǎn) 霎时(shà) 漠不关心(mò) 大相径庭(jìng)
C.绽开(zhàn) 凌乱(líng) 花团锦簇(cù) 怪诞不经(dàn)
D.嗔怪(chēn) 狭隘(ài) 拈轻怕重(niān) 混为一谈(hùn)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弇遇东坡
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
(注释)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④剧:痛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乃复问东坡所从来
(2)公徐应曰:“罪人苏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谈而去。
【3】请结合原文分析,面对“意气自得”“欲以折服之”的刘弇,苏轼的哪些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9、【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甲诗首句写“杨花落尽”和“子规啼”,点明时令,融情于景,为后面的抒情作了铺垫。
C.乙诗前两句写夜晚登城远望,但见大漠似雪,月华如霜,边城夜色,凄神寒骨。
D.甲诗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2】有人认为甲、乙两诗都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请说明。
10、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学校为了以后更好开展工作,现对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1)【回顾活动】初中三年,你肯定参加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有一些活动还让你很难忘,请介绍一个让你难忘的活动名称和参加活动的感悟。
(2)【盘点收获】初中三年,你认为在学习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知识、态度等)
(3)【同窗情深】临近毕业,即将分别,你最不舍的人是谁,请认真阅读例句,仿写一句送给他(她)。
①小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学送我情”,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11、(题文)古诗词默写。
(1)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遥怜故园菊,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4)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
12、名著阅读:
①《红星照耀中国》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___________。这是一部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名著中记录了一位充满国际主义精神的加拿大籍医生____________,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
②《昆虫记》的作者是________(国籍)的____________(人名),这部名著中介绍的夏天阳光下的歌唱家是_____________。
13、“咬牙”是一种修炼
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干事创业,往往需要一番“咬咬牙”的坚持。
②党史上,有位干部因“咬牙”而闻名。1943年,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异常艰苦与残酷:战斗频繁,严重旱灾,庄稼颗粒无收,痢疾、霍乱盛行。时任冀南区党委书记、行署主任兼冀南军区政治委员的宋任穷,一边坚持对敌作战,一边组织生产自救,还深入敌后做群众工作,累得多次吐血。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他率领冀南军民咬紧牙关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因此得名“咬牙干部”。
③“咬牙”体现的是坚韧。人生之路难以一帆风顺,惟有不畏艰险、直面挑战,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采撷成功的果实。习近平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什么活儿都干,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挑粪……从不惜力,磨砺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意志品格。成功往往只奖赏那些坚韧的人。一件工作、一项事业干到最艰难的时候,往往最需要咬紧牙关。而一旦坚持下来,就容易突出重围、打开局面。
④“咬牙”彰显的是智慧。京剧《沙家浜》中,18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因连续多日面临日伪军的“扫荡”,体力和毅力几近于极限。指导员郭建光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最终,他们以“再坚持一下”的顽强精神,迎来了大部队的反“扫荡”。咬紧牙关的坚持精神,不仅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敢,也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智慧。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就能变被动为主动。
⑤“咬牙”蕴含的是担当。在重压和困难面前“咬牙”坚持,强健的是人的内心。“拼命黄郎”黄大年,平均每年出差130多天,一回来就一头扎进办公室。他的研究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克了技术瓶颈。正是“咬牙”背后的担当精神,成就了黄大年无悔的人生。
⑥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接近成功就越艰难,越艰难就越要坚持,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半途而废。从某种意义上说,“咬牙”是成功的序曲。没有松骨峰战斗中志愿军的“咬牙”,① ;没有谷文昌一次次面对失败后的“咬牙”,② 。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砥砺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知难而进、久久为功,多经历几次“咬牙”,一个人必能闯关夺隘、化险为夷,用奋斗之犁开辟前行之路。
⑦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咬牙”是一种修炼,在一次次“咬牙”中,软弱将变得坚强,稚嫩将变得成熟,徘徊将变得坚定。
【1】结合全文,谈谈第①段画线句的作用。
【2】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论述“咬牙”精神的?
【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结合前文,请从下面四句中选出恰当的两句,分别填入第⑤段中两处空白处。
①____ ②____
A.就没有九天揽月的科技成就 B.就没有沙海变绿洲的奇迹
C.就没有连夺三冠的辉煌 D.就没有以“气”胜“钢”的功绩
14、阅读《轻放》一文,完成小题。
轻放
安宁
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 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帐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这样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1】文章写了父亲哪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2】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
(1)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
(2)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3】联系全文,为什么说硕士毕业的“我”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15、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先生收藏了藤野先生订正过的讲义,因为这些讲义中留存了许多珍贵记忆。在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中也有许多记事本、作业本、改错本、课堂笔记本、日记本……那些大大小小的本子上,记录着你的生活,寄托着你的情感,见证着你的成长,承载着你的梦想……
请你将“那 本上,满是回忆”补充完整,写一篇65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1)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2)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