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       求:追求

B.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君子于义       喻:知晓,明白

D.质胜文则       野:粗野、鄙俗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俄全力开动宣传机器,试图将土耳其与IS“暗通款曲的种种罪名坐实,令他在国际舆论场上观感不佳。

B. 一个书店,十五年时间,换了三个地方,西安万邦书城一再从城市的商业中心向外撤离,证明围绕以图书经营为中心的传统书店未来依然挑战巨大。

C. 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QQ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D. 这是一个可以将相亲、求职等社会传统话题搬上电视荧幕并对其进行娱乐化改造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泛娱乐化的电视生态环境下,职场真人秀节目必然表现出与以往职场类节目不同的特征。

 

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景美,是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也是乐。

B.“不知老之将至”,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为“痛”的感觉。

C.作者推测未来人的感情变化也必和古人一样,等到现在的一切成为历史遗迹,未来人也会像我们一样临今人之文而感叹,如此无情的变迁再次引发作者的感慨。

D.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引出“死生”这个全文的议论中心。作者通过这个递进关系的句子,把本段与前两段连成一个整体,使全文意脉相连。

4、下列各句都有词类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宜皆降之                 ②屈节辱命                       ③单于壮其节

④空以身膏草野          ⑤反欲斗两主                    ⑥天雨雪,武卧啮雪

⑦杖汉节牧羊             ⑧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⑨扶辇下除

A.①②⑤/③/④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⑥/①④⑦/⑤⑧⑨

D.①⑤⑥/②⑦⑧/③④⑨

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借题发挥,从游宴活动谈到了自己的生死观,并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探求。

B.在生死观方面,作者感到人事在变、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此要及时行乐。

C.本文语言或骈或散,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D.综观全文,作者时喜时悲,行文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具有波澜起伏之美。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全民阅读”“书香洛阳”建设工作,将其纳入文明城市创建重点项目,先后推出了全民阅读、农家书屋、城市书房等一系列文化惠民举措。

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均建有图书馆,总、分馆制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部配备了流动文化服务车,全市建成农家书屋2977个,拥有市图书馆“洛图讲坛”“掌上微阅读”和市少儿图书馆“萤火虫系列活动”等30余个品牌服务项目。

按照“书香洛阳”建设提升实施方案,我市将在2018年年底前建成30个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此外,每个县(市)区将至少投放2台图书自助借阅机、4台电子图书阅读下载机,设立10至15个流动图书车基层流动服务点,定期开展流动服务,为群众提供方便。

市财政对市级公共文化单位开展的全民阅读工作提供了保障,同时,还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以政府投入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投入。

(摘编自《洛阳晚报》2017年12月16日)

材料二:2018年7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参加第28届书博会的人们,踏入位于深圳大学南校区的简阅书吧,不由惊讶:这里看不到曾经熟悉的书店的样子。整个书吧布局动线清晰,空间设计到位,灯光设计恰到好处。大通透、大跨层的设计,实现了错层空间,让空间进行对话,让书与生活实现深度交流。但这里的主角是书——总面积近1000平方米,共3层,有近4万册图书,包括花卉文化、文创精品、健康旅行、艺术美术等。

从几年前实体书店倒闭潮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书店生存发展模式的探讨。在深圳,书店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变迁,从刚开始的“综合性大卖场”,再到之后的“体验式书城”,蜕变为现在的“智能书城”“创意书城”。

从2015年国家将书城定位为公益类企业,并出台扶持实体书店的系列政策开始,深圳就开启了变革之路。现在的深圳已经形成了“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的格局。这让曾经的深圳书城成功转型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成为一个以书业为核心、以书城为阵地的新型文化商业业态的提供者。深圳还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建成10座本地书城、100个书吧、1000个智能书栈,3座异地书城,努力为市民提供复合式、一站式的阅读文化生活中心。

(摘编自刘芳《大书城小书吧深圳开花》,《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25日)

材料三: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记者近日在北京多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书屋正为人们提供着读书消夏的妤去处。这些城市书屋虽然规模不大,但分布在商业街、社区等地,交通十分便利。专家指出,城市书屋的到来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要标志,不仅提升了民众的获得感,更为城市自身竞争力奠定了长远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认为,市民对公共阅读空间的旺盛需求是推动城市书屋出现的直接动力,而在兴建城市书屋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书屋的兴起,反映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有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城市书屋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已成为许多城市的一景。江苏扬州虹桥坊24小时城市书房邻近瘦西湖景区,好景好书共赏;山东威海竹岛分馆城市书屋采用工业元素设计,按功能分区;辽宁盘锦首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具有“一站式”阅读体验、无人值守全自助、数字化与智能化等服务特点。

“城市因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而兴盛,特别是文化公共服务让城市之为城市。”马亮认为,营造文化氛围和提升城市品位对于吸引高端人才作用巨大。他预计未来城市书屋将会起到城市辐射带动效应,吸引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其中。

(摘编自王俊岭、仇辰《城市书屋给生活添书香》,《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7月31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洛阳市推出的“全民阅读”“书香洛阳”建设工作,虽是为了文明城市创建,但最终成了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项目,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B.目前社会力量参与投入相对有限,但在市财政提供的必要保障之下,“书香洛阳”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后续还将进一步推进。

C.不同于传统书店的深圳“智能书城”“创意书城”,是实体书店生存发展模式在深圳20多年发展变迁的结果,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

D.全国多个城市各种形式的城市书屋、书吧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性文化活动,这有利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结果。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圳把书城定位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和新型文化商业业态的提供者,落实了国家将书城定位为公益类企业的政策。

B.北京、深圳等大城市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既奠定了城市竟争力的基础,也成为全国其他城市如洛阳、扬州和威海等的效仿对象。

C.城市书屋的出现,丰富了群众性文化活动,有助于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D.洛阳的城市书房和深圳的创意书城各自走过了不同的发展之路,但都既落实了中共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又提升了民众的获得感。

3推动城市书屋在各地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你认为政府为保障城市书屋的健康发展需要做些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一句赞扬蚯蚓做事时专心;“________”一句批评螃蟹做事不专心。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用以衬托出山势的高险。

(3)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一句说的是自古所有求学的人都会有老师;“________”一句,表明圣贤之人可能都不仅有一个老师。

8、(1)韩愈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明确指出他所说的老师不是教人学习文章断句的教师。

(2)《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人们在学习上面临的两种问题。

(3)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那些小感从师、大惑耻师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糊涂透顶的,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课文与默写

(1)A.诗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诗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既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相呼应,又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了铺垫。

(3)A.诗中写离别在即,惨然伤情,茫茫的江水浸着一轮冷月,迷蒙的夜景更给离别涂上一层愁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月”这个意象抒发离别之情。

(4)诗人第一次侧面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表现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6)诗中表现琵琶女不愿出场但又盛情难却、犹豫不决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述性地描绘琵琶女借弹奏琵琶抒发自己内心“不得志”的情感。

(9)诗中描写琵琶女弹奏姿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指法和弹奏的乐曲,正面表现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11)诗中用比喻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其中表现乐声沉重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表现乐声轻细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声音的类比联想,由琴声联想到珠玉声。

(13)诗人运用旋律的变化写出了先“滑”后“难”的两种音乐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A.白居易另有绝句《夜筝》,其中“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和《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句表达了一样的意思。

B.诗中诗人用独特的感受来描绘乐声虽停却余韵无穷的音乐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A.诗中表现乐曲激越雄壮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诗中把琵琶女的情感暗流推向高潮的音乐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诗中描写乐声停止如撕裂绸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自问自答,追忆往昔,表现其怅惘痛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一诗中,表现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和事业未竟的痛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疫情,白衣卫士集结出征,让人想到《无衣》中将士们修整铠甲兵器共赴前线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借用来说明为人应清廉不贪,再微小的东西也不能私取。

(2)黄河壶口瀑布飞流而下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气势雄伟。《蜀道难》中与之情景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

黄庭坚

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况当年定计,昭陵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 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 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 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其夏,骠骑将军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骠骑将军逾居延至祁连山,捕首虏甚多。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会,当斩,赎为庶人。骠骑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其秋,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天子闻之,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浑邪王神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诣行在所,尽将其余众渡河,降者号称十万。于是天子嘉骠骑之功曰:骠骑将军去病诛駻,降异国之王三十二人。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咸怀集服,河塞庶几无患,幸既永绥矣。以千七百户益封骠骑将军。

元狩四年春,上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将各五万骑,骠骑出代郡,大将军出定襄。大将军纵五千骑往当匈奴。骠骑将军车重与大将军等,出代、右北平千余里,所斩捕功已多大将军。获屯头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八十三人,狼居胥,于姑衍。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注】余弃梁肉而士有饥者。骠骑将军元狩六年卒,天子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史记·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有删节)

【注】重车:辎重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B.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C.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D.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狩:汉武帝的年号。年号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称呼皇帝,“元狩”即是如此。

B.陇西:古代指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的地方。古人常以西为右,所以又称陇右。

C.乘传:“传”指驿站或者驿站备用的车驾。“乘传”有乘坐驿车、奉命出使等意思。

D.封、禅:通常指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筑土为坛以祭天曰“封”,祭地曰“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能征善战,功勋卓著。他带领八百轻骑奋勇杀敌而被封冠军侯;后来大破匈奴,平定河塞,封狼居胥,立下赫赫战功。

B.霍去病作战勇猛,果敢善断。他迎浑邪王等人降汉,察觉匈奴内部生变,果断驰入敌营斩杀欲逃者,令浑邪王率众渡河前往行在所。

C.霍去病舍家报国,气概豪迈。汉武帝为他建造宅邸,他却说匈奴还没有被消灭,无心考虑家事,由此汉武帝更器重和喜爱他。

D.霍去病注重战略,不拘古法。汉武帝曾经想要教他孙吴兵法,但是他却认为作战要注重方法策略,不一定非要学习古代兵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由此骠骑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2)战士不离伤,十万之众咸怀集服,河塞庶几无患,幸既永绥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23年3月,一句“失意书生”的独白登上热搜,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人物,穷困潦倒依然不舍得脱下象征读书人的长衫。如今,很多大学生自我调侃是当代孔乙己,学历成为思想负担,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从而陷入困顿和苦闷中。

材料二:

人生漫漫,你我从不被定义!

(路遥)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想?作为一个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请给四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学历与就业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