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文山州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画的兰竹图,布局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笔力遒劲,风格潇洒,真乃上乘之作。

B.新时代要求青年学生要始终涵养一身浩然正气,坚守一颗执着初心,坚定一个理想信念。

C.在信息时代,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D.又到荔枝丰收季节,东莞的荔枝园果实累累,络绎不绝的游客随时可以信手拈来,大饱口福。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这次考察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有关许多湖光岩形成的科学知识。

B电脑的用处很大,小到打字,大到工程设计,都少不了它。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深深的不足。

D学校现在十分重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3、依次选用句子填入横线,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瓷,是中国文化一个标志性符号。西方人把中国称作瓷器国,显然不是空穴来风。耀州瓷以其造型之雅致,色泽之凝润,品相之上端,深受达官显贵的青睐。窑厂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制作进献皇家的瓷器。工匠醉心于出奇致胜,画匠弹精竭虑于奇思妙想,于是这些烧制而成的瓷器,无论造型、缕刻抑或是图案,都沾染有浓郁的艺术气息。

①招募最精良的画师          ②派出最精湛的炉工        ③挑选最有创意的工匠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热(chì)       (qí)        石(yǔn)     作态(niē)

B.侦(jī)        庇(yìn)       熟(ān)       级而上(shè)

C.院(cháng)   (shù)       (niǎn)   咄逼人(duō)

D.下(huī)       刻(zhuàn)   愿(sù)       以沫(rǔ)

5、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B. 置人/所罾鱼腹/中

C.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D. 天下苦/秦久矣

 

6、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郦道元、陶渊明、吴均,苏轼,这些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情景交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B.古人称谓有尊称和谦称的区别,如尊称对方为大驾、足下、在下,“令堂”“令尊”是对别人父母的尊称;谦称自己为小可、敝人。

C.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丝竹”代指音乐,“烽烟”代指战争,“须眉”代指男子。

D.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湖心亭看雪》中“崇祯五年”、《记承天寺夜游》中“元丰六年”、《核舟记》中“壬戌秋日”等都采用了“年号纪年法”

7、请选出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到来,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C.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古诗文,回答各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节选自《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tǐng):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o):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时时而_________________       

(2)以刃与政,有以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

【3】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唐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首联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2)尾联“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运用了什么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盛。”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诚实守信”这一品质,八(2)班召开“人无信不立”的主题班会。

(1)你所在的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仿照活动一将以下的活动形式补充完整。

活动一:诚信人物众人评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标题】会上大家积极分享社会中人们诚实守信的新闻。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湖南长沙,河西大学城有一间无人书店,藏有10万册书,店内无人值守,全凭顾客诚信买单。店主李大姐只有晚上下班以后才打理一下书屋,其他时间无人值守,顾客自觉放钱买书,丢书的情况很少。李大姐称,顾客的诚信才让无人书屋得以长存,她表示会继续做下去,不变初心。

(3)【做采访】为弘扬当代诚信美德,班级将采访下面的诚信模范,请你拟写一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

采访提纲

采访主题:走入诚信模范的内心世界

采访对象:“诚信兄弟”孙东林。孙东林在哥哥车祸去世后,坚持替哥哥把工资发放给农民工,绝不拖欠工资。

采访问题: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月下独酌》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6)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开展“整本书阅读”系列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1)为下面两位同学所写的读后感的标题选择合适的书名(只填字母)。

__________

读后感标题

①意志如钢,永不言败——读《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感

②见字如面,墨短情长——读《____________________》有感

书名

A.《朝花夕拾》 B.《傅雷家书》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骆驼祥子》

(2)他打算写一部描述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自然而然就跃入了脑海。

从这天起,他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本书的创作上面。慢慢地,一行接一行,写成了许多页。他忘却了一切,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初次体验了创作的痛苦。那些鲜明难忘的场景那么清晰地重现出来,但是他却无法将它们转化为文字,写出的字句是那样苍白无力、缺乏激情。

上面文字中的“他”是__________,“中篇小说”的书名是《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孙家栋》,完成小题。

①当年,钱学森向聂荣臻推荐38岁的他负责第一颗人造卫星;后来,他成为“北斗”“嫦娥”的总设计师。

②弹指间,中年人已是满头华发,但换来了天上的星斗璀璨。“东方红”“北斗”“嫦娥”……在中国自主研发的前100个航天飞行器中,有34个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或工程总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孙家栋的名字和中国航天早已血肉相连了。

③欧阳自远的名字,随着“嫦娥工程”而尽人皆知。可一见面,他就爽朗地说:“我不喜欢别人称我‘嫦娥之父’。我不懂航天,读书时学的是地质:我搞航天,是孙家栋领进门的。”

④他们的故事,从2000年开始。

⑤探月工程构想之初,欧阳自远跑到了孙家栋的办公室,一谈就是两个上午。每一步构想、每一个目标,孙家栋都问得非常仔细。谈完后,孙家栋说:“咱们这辈子怎么也得把这个事干成!”

⑥探月工程获得国家立项后,任命了三个人,栾恩杰是总指挥,孙家栋是总设计师,欧阳自远是首席科学家。最刻骨铭心的那天,当然是2007年11月5日。“我们最操心的不是发射,而是‘嫦娥一号’到了月球附近后,是否能被月球捕获,以前美国和苏联失败最多的就是这一步。‘嫦娥一号’发射出去,走了13天14小时19分钟,终于到了这个时间节点,我和孙家栋坐立不安,一直在问测控数据。最后一下,汇报说:‘抓住了!’我俩说:‘再验证一下几点几分几秒在哪个位置抓住的。’之后再校准一次,又校准一次,确认,真的抓住了!我俩抱起来(A)痛哭。”

⑦那一刻,孙家栋78岁,欧阳自远72岁。

⑧想当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时候,年轻的孙家栋并没有哭。不敢置信,又不知深浅,因而满怀豪情,这是孙家栋他们年轻时的心境。这期间,无论成败,都有个名字在引领着他,那就是钱学森。如今一提到这个名字,88岁的孙家栋还是掷地有声地说:“恩师!绝对是我的恩师啊!”

⑨1974年11月5日,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升空后20秒爆炸。“我跑出地下室,只看见沙漠里一片火海,整个脑子一片空白,(B)痛哭起来。”11月的沙漠多冷啊,整整三天三夜。孙家栋和同事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找火箭残骸,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最终发现是火箭控制系统内的一小段导线,在火箭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断开了。“一个裂痕就牵扯到整个航天产品的成败,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就像恩师钱学森当初所做的那样,孙家栋承担了失败的责任。“从此我们就狠抓质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

⑩199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国家为23位“两弹一星”元勋授予功勋奖章,孙家栋和钱学森一同被授勋,但在他心中,“我始终是老同志的尾巴,是他们的学生”。

【1】本文题目为“孙家栋”,却用大量笔墨写欧阳自远,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第⑥、⑨两段中(A)、(B)两处都用到了“痛哭”一词,其“痛哭”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作答。

【3】阅读第⑨段画线句子,从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的角度对该句进行赏析。

【4】阅读全文,简单概括孙家栋的精神品质。

14、抹不去的记忆

——写在袁隆平先生逝世一周年

①袁隆平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这一年里,时常有人将金黄的稻穗摆在他的墓前,这是绵延无尽的追忆和思念。

②我一直记得第一次采访袁隆平的情景,那是2007年9月,在安徽芜湖。袁老师把他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放在了这里。那天,袁老师一下中巴车,没有客套寒暄,顺着田埂直接往稻田中间走。他已经77岁了,看到沉甸甸的稻穗,兴奋得像个孩子,走路的速度年轻人都跟不上。此后经过现场收割测产,单产724公斤,比上年增长230公斤,顺利实现了种三产四的目标。

③在安徽,在湖南,在海南,袁老师不断给人们送去增产增收的好消息:800公斤、900公斤……到了2021年5月,袁老师离开我们前夕,又传来了平均亩产1004.83公斤的喜讯。

④去年8月,我接到农业农村部机关党委的来电,说部里要组织袁隆平先进事迹报告会,希望我能参加这项工作。在组织事迹报告会的日子里,我时常被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感动着。

⑤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告诉我们,袁老师91岁高龄还坚守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的稻田旁,这在世界科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他完全可以坐在长沙的办公室里,听学生给他汇报科研数据,也可以让学生站在稻田里和他视频。

⑥年近花甲的赵炳然研究员,三十多年来一直跟随袁老师南繁育种。他说,袁老师有三个孩子,因为科研工作太忙了,一直顾不上,在第二个孩子出生的第三天,就急匆匆地去了海南,临行前他把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亲了又亲深情地对妻子说:我要去找我科研上的孩子了,你就支持我吧,谅解我吧!赵炳然说:袁老师每天都要到田里去看看,摸一摸他心爱的稻穗,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他从骑自行车下田、骑摩托车下田、自己开小轿车下田,一直到我们开车搀扶着他老人家下田。在他一生的科学实践中,始终要求自己亲自下田,掌握翔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他也要求我们所有科研人员必须下田,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电脑里长不出水稻。’

⑦吴俊也曾见过袁老师开会时发火。那是2018年,在讨论一个粮食高产项目指标时,有人提出种植经济效益好的优质稻,有人提出稻田养虾等混养模式,只要收入能折合1200公斤稻谷就算达标。那年已经88岁的袁老师,一听这话就生气了,把本子往桌上一摔,非常严肃地说:我不同意!到了缺粮的时候,钱管什么用?两个金元宝也换不来一个大馒头。

⑧曾采访袁老师的几代记者也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他是一个快乐的人,是一个快乐工作的人。他喜欢打气排球,而且水平相当高,即使80岁以后,也不参加老年组,他觉得和年轻人打球才有意思。记者问他身手为什么这样敏捷,他笑着说:只有跑得快,烦恼才跟不上你!

⑨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记者们含泪拍下了这样的画面:工作人员用轮椅推着袁老师进入会场,已行动不便的他仍记挂着第三代杂交水稻,希望推广的步伐快一些,再快一些。

⑩弥留之际,守在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新品种的耐盐浓度达到0.9%,提前两年达标,袁老师听后,用尽生命最后的一丝力气点了点头,然后闭上了眼睛。

送别的那一天,长沙花店里的菊花售罄,明阳山殡仪馆外排起了长队,足有两公里,三十万人冒雨送先生最后一程。我想起诗人臧克家的那句诗: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他一生守望稻田,把稻香送给全世界。他憧憬着禾下乘凉的美梦,希望杂交水稻覆盖全球,希望全人类都吃饱、吃好。他以他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家国情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永远抹不去的记忆。

《光明日报》有删改(2022年05月20日15版)

【1】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人物的语言和相关细节来展现袁隆平的形象特征,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语言或感人细节

人物形象

电脑里长不出水稻

A

两个金元宝也换不来一个大馒头

坚持原则、B

只有跑得快,C

开朗幽默

D

对事业爱得赤城

【2】揣摩文中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结合袁隆平的事迹思考:你想做一粒什么样的种子?如何去做这样的种子?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作文

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因为是他(她)帮你拔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⑤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