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物质的性质来鉴别物质,是化学探究中的设计思路之一。下列设计思路中可以用来一次性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A.向三瓶气体中分别加滴入相同适量澄清石灰水
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D.分别闻三瓶气体的气味
2、取 10.8g 过氧化钙晶体,对其进行热分解实验,并绘制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先失去结晶水:CaO2•XH2OCaO2+XH2O,加热时固体中钙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6
B.a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C.生成水的质量为8.0g
D.b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 CaO
3、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铁、水
B.氨气、干冰
C.汞、金刚石
D.硫酸铜、氯化钠
4、下列实验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叶脉书签
B.自制汽水
C.钟乳石的形成
D.海水晒盐
5、归纳总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见微知著:相同质量的水,在不同状态时所占体积不同,是因为分子间隔不同
B.推理相同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化学史: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D.化学排序:地壳中的元素含量:氧>硅>铝>铁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是混合物
B.煮沸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D.天然水经沉淀、过滤后变成纯水
7、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给试管加热
C.取用药品
D.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8、属于化合物的是
A.大理石
B.胆矾
C.空气
D.自来水
9、工业上常把固体燃料粉碎,目的是
A.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减少O2的消耗量
C.降低固体燃料的着火点
D.减少CO2的排放量
10、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装药品;②连接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⑦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①④③⑥⑤⑦
B.①②④③⑥⑦⑤
C.②①④③⑦⑥⑤
D.②①④③⑥⑦⑤
11、杭州亚运主火炬使用的绿色燃料是甲醇,实现“零排放”。下图是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体系中共有4种化合物
B.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6:9
C.参加反应的CO2、H2分子个数比为1:3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12、从微观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肉眼看不见空气中的氧分子——氧分子体积很小
C.酒精溶液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D.热胀冷缩现象——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变化
13、下列四种性质中, 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导电性
C.硬度
D.可燃性
14、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的钢、锑、锗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如图是锗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锗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2
B.锗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32
C.锗属于金属元素
D.锗原子的质量为72.63g
15、锶被誉为人体骨骼中的钢筋,锶水对便秘、肠胃疾病、口腔溃疡、龋齿、腰腿痛、风湿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有减轻和消除疗效。右图为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中锶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锶原子的质子数是87.62
B.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8
C.锶的元素符号是Sr
D.锶原子不稳定,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显+2价
16、下列厨房常见物质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面粉
C.菜籽油
D.胡椒粉
17、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如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下列有关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红磷量不足,最终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B.图乙电解水一段时间后,管内液面高度:c>a>b
C.图丙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且温度需达到着火点
D.图丁可通过观察纸条上酚酞溶液的变化探究分子的运动
18、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氨气
B.汞
C.铁
D.氯化钠
19、分类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伊利纯牛奶
B.硫酸铜溶液
C.蒸馏水
D.加碘食盐
20、将24g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后,得到CO2的总质量为36g,则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为
A.17.5%
B.21%
C.66.7%
D.87.5%
21、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氨能和氧气发生反应:4NH3+5O24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2
B.NO
C.NO2
D.N2O
22、2023年环境保护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加强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B.节日期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废旧书籍、报纸分类回收,再利用
D.鼓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23、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并产生白烟的是
A.P
B.C
C.Fe
D.S
2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
B.湿衣服晾干
C.铁生锈
D.冰雪融化
25、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给液体加热
C.取用固体
D.滴加液体
26、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牛奶变质
B.杯子破碎
C.菜刀生锈
D.粮食酿酒
27、学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化学用语。
(1)两个氢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
(2)氦气__________________。
(3)亚铁离子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
(5)标出二氧化锰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
(6)三氧化硫__________________。
28、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
(2)用A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向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震荡后,观察到溶液变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9、当前日本与我国有钓鱼岛之争、菲律宾与我国有南沙之争、越南与我国有西沙之争。这些国家想侵占我国的领土领海,抢夺这些地区丰富的渔业和油气等资源。试分析:
(1)石油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是经过数百万年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才能形成的一种_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
(3)邵阳地区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相对用煤作燃料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的优势是(任写一种)_______________。
30、某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 ,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制成自来水,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①是过滤,其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和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某同学 在过滤时发觉速度很慢,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若该同学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过程中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可以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该过程主要发生的是_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操作③是消毒杀菌,有些自来水厂用氯气消毒。氯气(C12) 与水反应生成盐酸(HC1)和次氯酸(HC1O)。生活中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根据次氯酸的化学式试写出次氯酸钙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若所得自来水为硬水,向一定量该自来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搅拌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生活中降低水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
(5)许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试举一例水在实验中的用途________。
31、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在北京举行,本届冬奥会最大限度地贯彻了低碳环保的绿色奥运理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冬奥会开幕以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持续优良,“北京蓝”成为冬奥会靓丽底色。下列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填序号)。
A.烧煤取暖
B.汽车尾气
C.露天焚烧垃圾
D.人呼出的气体
(2)本届冬奥会的氢能应用十分广泛,尤以氢能燃料支撑的绿色交通凸显,请写出氢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传统汽车常用汽油做燃料,属于化石能源,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乙醇
C.太阳能
D.焦炉煤气
(4)汽油含有较高的辛烷值,其化学式为C8H18,并按辛烷值的高低分为93号、95号、98号汽油,请写出辛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2、如图中的①、②分别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E分别是5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题中信息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钙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_。
(2)X=_______;A、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填选项字母)。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E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
(4)A、B、C、D、E中结构相对稳定的粒子是_______。
33、将20g溶质质量分数98%的硫酸稀释成10%的硫酸,需水的质量为______g.
34、如图为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
(1)画出钠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描述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几周期、哪个族)_______。
35、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金属单质的是 。(写一种)
(2)夏天铜螺丝部位常出现一层绿色物质,这是由于铜生锈的原因,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O2+ +H2O == Cu2(OH)2CO3
(3)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和银,玻璃颜色变深,此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 作用。
结合镜片材料从天然水晶、光学玻璃到光学树脂的变迁过程,请你谈一谈化学与生活的关系: 。
36、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人类生存离不开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
(2)下列化学变化中,氧气不作为反应物的是____。
①天然气燃烧 ②食物腐败 ③植物光合作用 ④钢铁生锈
(3)空气中的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液氮属于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4)氮气的用途:_____(写出一点)。
(5)二氧化碳是否为空气污染物?____(填“是”或“否”)
37、小明利用如图所示微型实验装置进行铁丝燃烧的实验探究。
(1)图1单球管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
(2)图2是小明在集气管中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性质实验”时的几种操作方式,更能提高实验成功率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管中并塞紧塞子,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______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为_____________。若没有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请分析小明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38、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某同学设计了如图A,B两个实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知道,实验A中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在该实验过程中气球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实验B中天平指针向右偏转的原因是_________,若要使该实验后指针仍保持平衡,实验前需要如何改进_________。
(2)某学生在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课上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做实验,瓶内放了足量的硫酸,气球内放有一定量的镁粉,将它紧紧栓在瓶口上,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W1,然后将气球内的镁粉全部倒入瓶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观察到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气球逐渐胀大,充分反应后最终再次称量,质量为W2,结果W1>W2。(装置不漏气)反应后称得质量减小的原因是______。
(3)以上三个实验中,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____。
39、甲同学把少量的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乙同学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倒入装有二氧化锰的试管中.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否相同?哪位同学的实验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40、初中化学常见的两个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1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原因是什么?_____
(2)实验2中可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论的实验现象是什么?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