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到黄昏,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奔着去看河灯的人就络绎不绝了。
B.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C. 这处旅游胜地的环境脏乱差到如此地步,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D. 登山的男女老少,鱼贯而行,如同一条悬空的彩带,飘动在万绿丛中。
2、下列有关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撰写的纪念性文章,全文是按叙——论——颂的顺序展开的。
B.《动物笑谈》是法国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的作品。文章采用总——分结构,首先总述研究动物行为的趣事多,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然后从研究水鸭子的趣事和黄冠大鹦鹉的趣事两个方面分述。
C.《狼》选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课文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皇帝的新装》全文围绕“新装”的特性,以皇帝为中心人物,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故事情节: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游行——揭新装骗局。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思路清晰,脉络分明。
3、在下列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也许正是寒冷时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加重,才使大家误认为寒冷是患上关节炎的原因吧。 。
①由于天气变化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而负面情绪可以降低疼痛阈值,因此使人感受到疼痛。②研究者还认为关节疼痛可能与关节周围组织的顺应性、关节液的粘滞性,以及关节周围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关。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是精神心理因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③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是关节痛,而疼痛加重往往和天气变化、潮湿受凉有关。④新近的研究证实了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的程度分别和环境温度和气压的变化有关,尽管这种关联强度不是很强。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学界还存在争论。
A.③⑤②①④
B.④③⑤①②
C.⑤④②③①
D.③⑤④②①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文章表达了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
B.《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宗璞,文章借景抒情按照忆花——赏花——悟花的思路写作。
C.《伟大的悲剧》以时间为序进行写作,文中有生动的细节描写,使整个叙述过程更加真实,更加感人。
D.《黄河颂》选自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光未然。
5、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
B.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C.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D.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幅精力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千年时光____成今日厚重而璀璨的图卷。走进武汉,“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世界瞩目,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庄严肃穆,起义门巍峨壮观……这座人文历史之城用文化____着八方来客,在近1800年的进程历史中留下诗意,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提升中,____着生机与活力。
A.聚集 滋养 散发
B.凝聚 滋养 散发
C.聚集 滋育 散播
D.凝聚 滋润 散播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积极响应我市“建设生态文明新家园”,市环保局举办了以“践行文明之约,共享生态之美”为主题的大型公益活动。
B.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C.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的写法叫倒叙。
D.成都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夜间消费活动,以此推动经济的复苏和增长。
8、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文后文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闻寡人之耳者
(2)时时而间进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翻译下列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听了邹忌的分析,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用文中句子回答)
【4】齐威王颁布的奖赏等级为何有所不同?
【5】邹忌是如何讽谏成功的?他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6】写出与“门庭若市”含义相反的一个成语,并解释二者的意思。
9、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对《行路难》(其一)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B.诗开头的“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但接下来的“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揭示了当下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C.“冰塞川”“雪满山”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李白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惆怅。
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通过反复咏叹,充分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2】赏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10、班上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语文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营造气氛,请你为该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你们班参加歌咏比赛的曲目是《歌唱祖国》,请根据歌词说说选择这首歌曲的理由。
歌唱祖国(歌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 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3)假如在访问烈士纪念馆时,让你采访纪念馆的解说员,你准备如何问?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做四小题)(4分)
① ,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②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③惶恐滩头说惶恐, 。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将军角弓不得控, 。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⑤醉翁之意不在酒, 。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12、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在平原地带天气很热,可是在过大雪山时,这些衣衫单薄、气血不旺的南方战士不习惯于高原气候,冻死不少。更难的是爬荒凉的炮铜岗,他们可以说是自己铺出一条路出来的,一路砍伐长竹,在齐胸深的泥淖上铺出一条曲折的路来。毛泽东告诉我:“在这个山峰上,有一个军团死掉了三分之二的驮畜。成百上千的战士倒下去就没有再起来。
(1)上面文段选自作品《___________》,文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说的大迁移指_____
(2)红军在井冈山运动时期采取的四个口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这部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说出其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13、(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窗
①很喜欢台湾诗人罗门的《窗》:“猛力一推,双手如流,总是千山万水,总是回不来的眼睛……”
②什么窗户在诗里能有如此非凡的魅力,除了想象和感情外,大概只有中国窗了。
③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窗正如一扇变幻无穷的窗口,可以窥见其中的无尽奥秘。中国窗的形态多样,是东方建筑美学与西方几何力学的完美结合。圆的,方的,八角形,六角形,扇状,水瓶状……但凡你能想到的最佳形态,在中国窗里都能找到它的存在,同一种形制又可细分,譬如圆的,有半圆、椭圆、长圆,方的,有长方、正方、斜方,八角形也不一定那么规整,水瓶状有瓶颈或无瓶颈,不一而足,从不因循守旧,千变万化才是常态。
④中国窗的非凡魅力,更在于精妙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无数锦绣斑斓的构图。不管圆的方的还是其他形态,常常叠加在一起,呈现出精彩绝伦的复式结构,如内圆外方,外漏内空,上下叠格,大包小,如此等等。不仅如此,各种配料,比如雕花、窗棂、栅格、镶边、纹理的加入,能将中国窗的魅力诠释得淋漓尽致,那些或简或繁、或密或疏的图形搭配,从来不显得累赘多余,相反却充满生气活力,就像一具空洞的骨架,只有增添了血肉才会变得丰满,那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包容,浑然天成而如出一辙。
⑤中国窗的材质大巧若拙,既有木格的质朴轻灵,也有石材的厚重古拙,还有砖墙的典雅自然。虽说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但一切都不拘泥于固定模式,主要看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程度。透过简单的木格窗棂,只要看到一株梅花,一丛翠竹,整个心情就变得疏朗起来,雕空镂花的石质方窗里,藏的是贵胄世家的精彩传说,青砖黛瓦的马头墙上开了扇小窗,却看见亭台林立,曲水萦回,一棵绿草还执着地攀在窗栏上,迎风摇摆。
⑥事实上,置身于中国园林艺术的大观园里,许多时候,你根本分不清,或者忽略了门和窗的区别。在层层叠叠的景深里,门与窗不分彼此,携手登场,反复挥洒着一幅幅气象万千的国画,或是上演着一幕幕眼花缭乱的古典时装秀,直达人的心灵世界。你看到门包孕着窗,窗也连系着门,甚至它们缀成一条线,呈现出罕见的连珠或套环之美,仿佛经过长长的甬道,抵达了某个时光的尽头。有的时候,在太阳光线的游移下,门与窗或隐或现,或虚或实,与周围的风景相互依偎,一起筛落出斑驳参差的身影,那种飘忽朦胧的感觉,实在是妙不可言。
⑦说到底,中国窗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与自然融入一体,让人体味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古人云,“不出户牖而知天下”,方寸之间尽观朗朗乾坤,恰在于浓缩的都是天地之精华,中国人以独步天下的人生智慧,使得无论造园,设景,还是一处最寻常的建筑,窗户从来就不是只具有采光通风等普通功能,它通达的是整个宇宙自然,敞开的不仅是一扇心灵之窗,更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无限好奇和向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8期)
【1】请概括选文所介绍的中国窗的特征。
【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第⑤段中“大巧若拙”一词?
【4】判断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什么位置,并说明理由。
以苏州为代表的古典窗户,讲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不尚雕琢、雅致脱俗;安徽和湘西南则崇尚雕工,窗格子多整板镂雕,档板与窗格子则以雕饰工艺判别优劣;浙江受著名的“东阳木雕”影响,风格在苏皖之间,做工似更为精致,典型的“一根藤”“龟背纹”等工艺难度无可比拟。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雾霾锁城是何因?
①提起雾霾,人们对2013年年初我国大范围的雾霾,特别是北京等大城市弥漫着的铺天盖地的雾霾记忆犹新。当时的北京雾霾被调侃为“十面霾伏”。2015年岁末,一条调侃北京霾的“舌尖体”段子在网上广为流传:相比别的地方的霾,我更喜欢北京霾的醇厚。它是如此真实如此具体,泥土的甜腥与采暖排放的烈辣充分混合,再加上尾气的催化和低气压的衬托,使霾口感适口,吸入后挂肺持久绵长,让品味者肺腑欲焚,欲罢不能……雾是别处厚,霾是北京醇。
②可是没想到,两年后,素有“白山黑水”之称的东北三省竟然后来居上。根据中国环境监测中心站的资料,2015年11月6日上午开始,东北地区中部开始出现重度污染。11月8日达到污染的峰值时段,辽宁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吉林地区西部、中部,黑龙江地区南部、中部均为重度到严重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各地区空气污染指数最大值均达到500爆表值。
③那么雾霾围城的原因是什么呢?天气分析表明,北方城市冬季凡是大范围、长时间、高浓度的雾霾,总是由气候背景、天气条件、城市环境、社会管理等多种因素叠加所致。从气候背景来看,需要空气湿度长期在高位徘徊并趋于饱和,以便为雾霾的产生提供充足的水汽资源。从天气条件来看,需要近地面空气静止少动,无风,大气层结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流动与扩散,而有助于水汽、悬浮颗粒物的逐渐累积。从城市环境来看,由于城市高楼林立,楼宇间距过窄,阻碍了空气流动;机动车数量猛增,烧烤等活动造成不容忽视的低空污染。此外,环境保护步伐没能跟上等,这些都成为引发雾霾的强劲推手。从社会管理来看,煤烟型城市每年工业和采暖期用煤量惊人,采取集中供热模式,同一时间开启。后两个因素为雾霾大规模发生与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凝结核。因此,清晨生成的辐射雾与徘徊不去的烟霾相互叠加,正是“不霾则已、一霾惊人”的原因所在。
④当然,每次雾霾形成的原因并非完全相同。气象专家对东三省11月上中的这次空气污染过程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总结,认为此次污染过程主要由四方面原因引起:一是此次天气过程中冷空气势力较弱,没能吹散雾霾天气。对于辽宁而言,冷空气非但未能带走雾霾,当地反而被上游地区黑龙江、吉林输送的污染空气“殃及”,加重了污染程度。二是此次伴随着雾霾的雨雪过程,使地面相对湿度加大,反而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三是大气垂直层结的结构稳定,有逆温形成,极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四是冬季的集中采暖及秸秆焚烧,导致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
⑤那么,雨雪天气为什么反而会使雾霾加重?以沈阳为例,专家对此解释说:一般情况下,沈阳在这个季节导致雨雪天气的系统主要来自北方。这些来自北方的天气系统有3个特点:一是水平风增速,二是垂直风对吹,三是气压相对高一些。所以,当沈阳出现由北来的天气系统导致的降水时,雾霾天气比较容易消散。而11月8日的雨雪天气是由南来系统影响的,南来系统一般导致稳定性的降水;无论水平风速,还是垂直风速都比较小,气压也相对低一些;而且由于雨雪天气的到来,使本来就不大的风速受到了抑制,变得更小了。这样一来,雾霾要比睛朗天气时更不容易消散;再加上供暖季节的到来,以及农民燃烧秸秆产生的废弃物的堆积,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增大。以上种种原因综合起来,雾霾天气就愈发明显了。
【1】第①段中提到了调侃北京霾的“舌尖体”段子,其作用是什么?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1)当时的北京雾霾被调侃为“十面霾伏”。
(2)一般情况下,沈阳在这个季节导致雨雪天气的系统主要来自北方。
【5】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谈谈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防治雾霾。
15、阅读下面文字,作文。
蒋勋在《品味四讲》中提到:认识美的重要开始是吃。
以美食博主的口吻介绍你家乡的一道美食,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要求:
(1)题目自拟;
(2)不少于500字;
(3)不得抄袭,套写;
(4)不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