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长春中考一模试卷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秦亡后,刘邦和项羽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楚汉之争的目的是

A.争夺帝位

B.推翻暴政

C.争取和平

D.完成统一

2、二次革命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1913年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是(     

A.解散国民党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宋教仁遇刺

D.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3、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应该是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4、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涿鹿之战 D.巨鹿之战

5、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     

A.考古发掘

B.口耳相传

C.音像资料

D.想象推理

6、专题课复习上,余老师让学生将某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标注在数轴上,以便更系统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结合小明同学设计的图示,可以判断该课的主题是

A.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B.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

C.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7、丝绸之路是古代由中国经古波斯国到欧洲的通商道路,因中国以产丝绸著称,所以被称作“丝绸之路”。为它的开辟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鉴真 B.张骞 C.郑和 D.玄奘

8、佛山市顺德区某七年级学生想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有一部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这部农学著作是()。

A. 《齐民要术》   B. 《水经注》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9、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的内容有"庄园法庭"、"自由和自治的城市"、《查士丁尼法典》等。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封建时代的欧洲

D.新航路的开辟

10、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下列各项前者对后者的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大化改新——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人权宣言》

C.法国大革命——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D.“机器轰鸣”——马克思主义诞生

11、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与习近平主席“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习近平主席重新定义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两国“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开始于(  

A.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C.1979年签署《中美建交公报》

D.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2、如果想目睹如图建筑物的真实面貌,应该去的国家是(       

A.意大利

B.印度

C.希腊

D.埃及

13、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启迪是(   )。

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战胜共同敌人;

②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

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14、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出以下史实:元朝设置宣政院、明朝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如果要给他们的研究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

A.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C.机构的设置与变化

D.对外的联系与交往

15、下图是古人绘制的《龙舟盛会图》,它记录的应该是哪一节日盛况

 

A. 春节

B. 元宵节

C. 端午节

D. 清明节

16、建议汉武帝实行“罢黦百家,尊崇儒术”的人物是

A.主父偃

B.董仲舒

C.卫青

D.霍去病

17、“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卷”,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这部作品是(     

A.《诗经》

B.《史记》

C.《论语》

D.《春秋》

18、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下列选项中属于 历史观点的是( )

A.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D.1488年,航海家迪亚士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19、在我国所取得的下列成就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是 (   )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大庆油田的建成

20、诗歌“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出现于元朝末年,这反映了元朝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________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22、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____类型的宪法;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商王___________迁都到___________

24、下图人物是______

25、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________

26、____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

27、图A人物_______________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图B人物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将法国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的所见所闻融入小说写作中,完成了一套名为_______________的小说集。

28、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长城西起___________,东到___________

 

29、______运动是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它最先在意大利各城邦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达到顶峰。

30、   我国古代许多作品和事件为后世所传诵。

(1)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______ 。

(2)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______ 。

(3)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______ 。

(4)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 ______ 。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分别规定开放哪些通商口岸?研究这些通商口岸的分布,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问题?

 

32、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侵略朝鲜,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的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1)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信息点是: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信息点四:

(2)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3)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3、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丝绸之路是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商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因此,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全球史。

——摘编自《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开辟丝绸之路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二之间的联系。

(3)依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重建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