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阜阳中考三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阅读经典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精华,不能人为地把经典割裂开来而章取义,那样做会造成对全社会的误导。

B.一个人干事业要专心致志,将全副精力集中到事业上,如果见异思迁、心无旁骛,那么终将会一事无成。

C.汕头此次创文活动,清理了许多乱搭乱建的违章设施,执法部门在执法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后期还要加强监管,以免重蹈覆辙

D.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共有十篇文章,《旧事重提》就是其中的一篇。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二十篇。

C.有些同义词之间存在词义轻重的差别,例如“恳求”就比“请求”的词义重。

D.《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孙悟空、猪八戒等主要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孩子习绘画,即使基础不太好,但是如果老师能夸奖夸奖,哪怕给一个鼓励的微笑,他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越画越有信心。

B.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C.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D.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需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提供协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4、下列语境中,应对交流最得体的一项是( )

小王在校羽毛球比赛中失利,终与冠军失之交臂,他的好朋友们纷纷前来安慰他。小华拍拍他的肩膀说:“小王,虽然这次输惨了,但下次记得赢回来哦!”小夏叹了一声,说:“小王,没关系的,输了就输了呗,又不是没输过,开心点嘛!”小珍接着说:“小王,别不高兴了,好歹得了个第二名,还是有奖励的嘛!”小东过来拥抱了一下小王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赢,加油!”

A.小华

B.小夏

C.小珍

D.小东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雨(zhòu)     拥(chù)     和(cān)       有介事(shà)

B.镜(líng)       (qí)       (chén)     人迹至(hǎn)

C.干(gù)        (lǎn)     (jí)          无音信(yǎo)

D.恿(sǒng)     (còu)     职(chèn)     踉跄跄(liàng)

6、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走进云台山,映入眼帘的是如诗如画的美景: 。身在山中,白云从身边飘过,犹如身在仙境之中。

①峰峦起伏跌宕 ②天空蔚蓝辽远 ③溪水清澈如镜 ④山谷一片清幽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乙】庞恭与太子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魏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二》

【注释】①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③谗言:坏话。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其家穿井  

(2)丁氏    

(3)庞恭与太子于邯郸  

(4)今邯郸之魏也远于市

2下面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乎?

A. 两狼并驱如故   B. 者不如好之者

C. 得一人使   D. 左将军王凝妻也

3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

4说一说你从甲、乙两则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浣溪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是晏殊词中最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B. 词中以去年之景物“亭台”“夕阳”引出眼前的“落花”“归燕”,思考着在时光的脚步下,一切将要消逝的美好事物的消逝都将成为必然,但同时也会有同样美好的事物来弥补。

C. “夕阳西下几时回”,词人由眼前之景触发情感:流连美好景物情事,怅惘时光流逝,期望美好事物重现。

D. 此词被广为传颂的根本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景物、现象,却富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考宇宙、人生问题。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综合运用。

丹源中学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设计)

学校将围绕“倡导低碳生活”的主题举行系列主题活动,已设计出“活动” 和“活动二”,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三”。

活动一:举行“倡导低碳生活”演讲比赛

活动二:举行“倡导低碳生活”征文比赛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写标语)

学校将举行“倡导低碳生活”演讲比赛,要求同学们为本次活动拟写标语,请你写出你拟的两条标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问题)

学校准备了解下同学们对 “节能就是最大的威碳”的认识,请你设计一个调查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按要求填空。

(1)《愚公移山》的体裁是_____,出自《列子》,这则故事反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甘拜下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而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名著阅读。

毫无疑问,黄翅飞蝗泥蜂在杀死蟋蟀时使出了它的看家本领,因此十分有必要看看它凶杀猎物的过程。在观察节腹泥蜂时,我进行了很多尝试,并且让我受益匪浅,所以我将在节腹泥蜂身上采用的卓有成效的方法,运用到了黄翅飞蝗泥蜂的身上。

以上文字选自______(作者)的《昆虫记》,这部书被誉为“____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汉热干面

李佩红

①“等你好了,我请你吃热干面。”

②这句写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漫画上的话,顿时让我这个新疆人泪目。它就像在说请新疆人吃拉条子,一听便能找到自己的根。

③热干面是武汉人过早的首选小吃。热干面里有长江的味道、黄鹤楼的味道、汉正街的味道、母亲的味道。武汉人对热干面的热爱,像孩子迷恋妈妈的怀抱,与其说是一种日常习惯、一种无可名状的喜欢,不如说是一代代人沉淀在骨子里的文化。

④我最早知道武汉是从毛泽东的诗词“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知道“一线”即京广线,“两江”即长江、汉水,“三镇”即汉口、汉阳、武昌,那是多年以后的事了;知道武汉与四.川、陕西、河南、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江苏、湖北九省相通,是龙兴腹地、九州通衢之地,也是多年以后的事了。但我知道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两句字缝里渗出水雾似的旷古悲情。我还知道汉正街,是因为读池莉的小说。仅此而已,这是我对武汉的全部认知。我的生活圈子在中国西部的新疆,祖上三代也找不出一个武汉的亲戚,武汉这座城市一直在我的视野外,就像一个陌生人。

⑤时间的指针“嘀嘀嗒嗒”走到2005年。

⑥那一年我儿子参加高考。填报志愿时,几经商量,确定选择湖北荆州长江大学。去学校看望儿子必经武汉。那是我第一次去武汉。游过黄鹤楼,逛过汉正街、汉江路步行街,我已累得腿脚发软。随便找个小食摊儿坐下,正不知吃啥,一位手拿锅铲、身穿围裙的中年男人热情地说,妹妹,来碗热干面吧,来武汉不吃热干面等于没来。

⑦我拿出新疆人的豪爽回应,好,来一碗。

⑧他的街边店挺简单,一个小推车,推车上放着各色调料,旁边烧一大锅滚水,一张小矮桌,几把小凳子。在我之前已有几个人坐在那里吃着热干面,不知是辣的还是烫的,他们嘴里直“呵呵”喘气,让我想起爷爷顺着碗边喝玉米糊糊的样子,那种满足感,好像全世界都不存在了,只有眼前这碗饭,用现在最时尚的话说就是“吃出了幸福感”。我站在摊位前,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男人抓起一大把不知上面抹着什么油光光的熟面投入笊篱,再把笊篱放进滚水里,没一会儿就把烫热的面倒进碗里,将麻油、榨菜丁、虾皮、酱油、味精、胡椒、葱花、姜米、蒜泥飞速地舀进碗里,动作老练而精准,最后将调好的芝麻酱浇到面条上,搅拌均匀,并很体贴地问我,辣椒要多还是少。

⑨我一向胃弱,不敢吃太多辣椒,忙说,嘎嘎的一点。

⑩嘎嘎的一点。他重复着我的话,虽然没听懂但已经意会。我们俩都笑了,他的笑容像武汉大学的樱花般灿烂。

⑪第一次吃热干面的感受太强烈,以至于十五年之后,舌尖仍能轻而易举地捕捉到那种香喷喷、热乎乎的味道。

⑫2013年再去武汉,热干面自不可少。它物美价廉,顿顿吃也不烦,像新疆凉皮子,是百姓的吃食,最接地气。热干面吃得多了,自然能吃出微妙的差别。

⑬蔡林记的热干面在武汉名声最大,是武汉家喻户晓的老字号。他们家的热干面,爽滑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未食而乡情浓浓,诱人食欲;食之则香飘四溢,回味无穷”。蔡林记热干面的黑芝麻酱非常香醇,我爱吃这种黑芝麻酱拌的热干面。除此之外,长子热干面、三毛热干面、蔡明纬热干面在当地也都家喻户晓,且各有各的特色。

⑭在武汉,我最喜欢随意转悠,遇到一个小摊儿,看着顺眼,肚子也正好需要,便坐下来吃上一碗热干面。有的香辣,有的咸香;有的面软,有的面硬。对我而言,每一碗热干面都是我与这个城市永不重复的相见,无论怎样,每一次遇见都是此生最好。

⑮离开武汉后我再没有吃过热干面。在家尝试着自己做,但均以失败告终。食物与一方水土有着千丝万缕、根深蒂固的联系,如落在笔端的文字,词节再精准,也很难描摹内心的微波。

⑯2020年,疫情的变化与发展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热闹繁华的武汉变得凄苦而清冷。但在一个网络视频中,一个小店儿仍在卖着热干面,在店面和顾客之间搭一块滑板,将做好的热干面装在饭盒里,再放在滑板上轻轻往前一推,快递小哥在另一端接住,热干面就通过这种方式送抵武汉人家,让普普通通的武汉人内心天地辽阔、万物蓬勃,在淡定与焦虑中咬牙挺住,等待疫情结束推门迎春。

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断,只要热干面还在,武汉的春天必将如期到来。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3月6日第14,有改动)

1文章以“武汉热干面”为线索,写了哪几件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2第①②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品味其表达效果。

(1)热干面里有长江的味道、黄鹤楼的味道、汉正街的味道、母亲的味道。

(2)我们俩都笑了,他的笑容像武汉大学的樱花般灿烂。

4作者为什么喜欢热干面?

5请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断,只要热干面还在,武汉的春天必将如期到来。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一块儿,好好儿活……”

②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⑤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⑥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句中的“无常”是什么意思?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现我“无常”的两个词语。

2辨析下列语境中“好好儿活”的含义。

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3将第③段中“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4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

5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作文。

余光中,在春天里想起了杏花春雨的江南;白居易,在春天里想起了西湖的旖旎风光;杜甫,在春天里想起战乱后的长安城……春天在你的生命中留下什么样的印记?是踏春邂逅第一朵迎春花的欣喜,是在春天泥泞路上的艰难跋涉的坚持,是温暖的情谊让心中的块垒涣然冰释……

请以“春天,遂想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代替,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