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9年的迎新联欢,我们班跳舞的女同学都打扮得花枝招展,漂亮极了!
B. 两个多月前,重庆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公交车坠江事件。
C. 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D. 春天来了,我们去郊外踏青,姹紫嫣红的美景栩栩如生地呈现眼前。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C.“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D.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社戏》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3、赏析古诗文
下面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第一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B.第二句,“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C.作为唐代绝句,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实有累赘之感。
D.全诗跨越时空,把今日的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和他日的彼时彼地彼情彼景交织起来写,艺术构思极为巧妙。
4、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内容包括隐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统治者的蛮横和残暴,如《狼和小羊》;表现劳动人民的的生活经验与智慧,如《蚂蚁和蝉》;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特点,如《农夫和蛇》。
B.《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D.《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名号行者。
5、(原创)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计20篇。
B.《天净沙·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均属于元代文艺形式散曲。
C.现代诗人余光中和毛泽东的代表作分别为《乡愁》《沁园春·雪》。
D.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著有《伟大的悲剧》《列夫·托尔斯泰》等。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一狼洞其中
C.其一犬坐于前
D.一狼径去
7、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季节,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
B.“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将哀物与喜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衬托“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者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明月”带着他的“愁心”随风到夜郎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与挂念之情。
D.“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前一句是静态描写,后一句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8、阅读(甲)(乙)两则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请诸葛亮《出师表》)
(乙)
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 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性行淑均
(3)郗超与谢玄不善
(4)既已狼梁、岐
【2】翻译句子。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オ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甲)段中,诸葛亮认为,信任将军向宠,其结果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乙)段中,郗超认为,遣玄北讨,其结果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由此可见,诸葛亮和部超都是知人善任的人。“不以爱憎匿善”这句话还能体现郗超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9、【甲】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乙】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甲、乙两首诗都写了荷花,但写法上各有不同,请指出。
【2】宋朝杨万里的这两首小诗,你更喜欢哪一首?试作简要分析。
10、综合性学习。
郑州市开展的“阳光大课间”活动在中小学校园全面展开,为了营造“我运动,我健康”的氛围,我校开展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校体育组对周边中小学1600名同学每天进行的课余运动情况进行调查,下面是调查结果图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课余运动情况调查结果
(2)临近中考,小兰同学常常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室学习,请你以同学的身份劝说小兰参加课余活动,注意语言得体。
11、默写。
⑴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⑵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⑶________,切问而近思,________。(《<论语>十二章》)
⑷《夜雨寄北》中诗人设想回到长安与亲人秉烛夜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⑸《秋词》中弃“悲秋”之常情,立“喜秋”之新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再写出两句带“秋”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
12、运用你的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问题。
___________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10篇。其中,在_________一文中作者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__________一文则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分别的几个片段。
13、阅读《月是故乡明》,完成下面小题。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儿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儿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顾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濛,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
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里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1】文章第②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文中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请简要概括。
【3】请分析画线文字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滋养我们的诗意人生
古典诗词,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从牙牙学语的孩童、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到穿梭街头的外卖员、科研一线的工程师,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文字,沁润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餐一食中对生活的体悟,阖家团圆时对幸福的期盼,寒来暑往间对自然的亲近,桃李花开处对师长的感恩……都让生活充满了诗意的惊喜。
无论多大年纪、何种职业、身处怎样境遇,人们都渴望得到精神慰藉。只要喜欢诗意的生活,每个人都能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喜悦中,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希望里,在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沉郁、陶渊明的恬淡中汲取营养,用古老诗句激活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建构精神沃野中的希望家园。
面对内蒙古草原的美酒羔羊时想起“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品尝彩云之南的菌子时吟哦“石罅青蛇湿,风楗白菌干”……这是诗词赋予生活的独特美感。A。从看似遥远的诗文中寻找情感共鸣,我们就能更好认识自然的风花雪月、感受人生的离合悲欢,将积淀千年的智慧作为参照系,在困境中、迷茫时,从中寻找攻坚克难的底气、心怀天下的志气、寒梅立雪的骨气、踏浪前行的勇气。
从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到深邃厚重的经史子集,B。传统文化是我们背过的古诗,是从小学到大的文言文,传统文化是你、是我,是我们每个人的筋骨肉和精气神,我们的存在过程就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尽管欣赏古典之美不限人群,但理解古人哲思却存在“门槛”。悠远的历史,迥异的生活,古奥的文字,以及词句中的微言大义,都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节目的热播,为初学者叩开了解传统文化的大门,而与千古圣哲神交,还需积年累月、一以贯之的努力。
从李贺的“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到白居易的“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古人曾想象过站在地球之外回望地球的景象。如今,这样的诗意想象已走入现实,中国人已经可以在自己的空间站里长期驻留。读过古人这些诗词,对中国空间站的宇宙级浪漫或许会有更深的理解。当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体悟诗词之美并从中收获进步时,诗词就不再是读书时的“死记硬背”、考试时的“绞尽脑汁”,而将化作我们的生活情趣、处世智慧。
(《人民日报》2023年2月)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典诗词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
B.人的年龄、职业、身处环境尽管有差异,但人们都渴望在诗歌中得到精神慰藉。
C.《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文化节目,能够帮一些初学者了解传统文化。
D.人们能在日常生活中体悟诗词之美并从中收获进步,诗词将为我们的生活增加情趣和处世智慧。
【2】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还原到原文的AB处,并简述理由。
①走进诗词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要从历史文脉中汲取精神力量。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3】请你在“阖家团圆时对幸福的期盼,寒来暑往间对自然的亲近,桃李花开处对师长的感恩”这三个场景中,任选一个,引用恰当的诗句,写一段话,展现你诗意人生。
15、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没有战乱,我最开心;有人说,没有疾病,我最开心;有人说,没有考试,我最开心……
请以“没有_________,我最开心”为题目,展开想象,写一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