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B.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运用意象的典范,这些意象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融入了诗人的情与感,经过艾青的主观再创造,使我们读起他的诗,感受到艾青笔下的意象描写已经不是单纯的写实了。
C.艾青的诗能将我们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天国里去,使我们在心里重温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梦。
D.《艾青诗选》中的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等,极大地增强了真切感和表现力。
2、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缄默(jiān) 翩然(piān) 羁绊(jī) 挑拨离间(jiān)
B. 追溯(sù) 旷野(kuànɡ) 皑皑(ái) 衰草连天(shuāi)
C. 恐吓(hè) 砂砾(lì) 寒噤(jìn) 勤能补拙(zhuó)
D. 怅惘(wǎnɡ) 狩猎(shòu) 闭塞(sāi) 叱咤风云(chì)
3、下列有关语法知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跑、扩大、能够、优雅、应该、起来”这些词语均为动词。
B.在“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一句中,“满腔热忱”为褒义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为中性词。
C.“我、他们、自己”这些词语是人称代词,“那里、各、每”这些词是指示代词。
D.在“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一句中,“热烈”一词是“兴奋激动”的意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畅通家校沟通渠道,近两周市教育局积极组织各校开展“千师访万家”家访。
B.公安部交通管理局12月31日发布,我国热点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流量明显上升。
C.沿海高铁盐城段全长168公里,是由盐城市政府出资并委托中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D.春节档的电影《中国女排》《唐人街探案3》《囧妈》等都颇受期待,现在《中国女排》目前位居春节档最受关注影片的榜首。
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 驰骋 告戒 推搡 震耳欲聋 B. 虔诚 演泽 恭顺 漫不经心
C. 蔓延 浮燥 隧道 纷至踏来 D. 映照 苍劲 轻盈 目眩神迷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星期天你去图书馆吗,小李同学?
B.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阴云才消除;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
C.采访提纲一般包括采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目的、方式等。
D.作者描写居里夫人只选取了几个细节稍加点染,如“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轻轻地笑了笑”、“身体前倾”等。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英雄的可歌可泣的壮举,猛烈地拔动着观众的心弦,在极度的激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持续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不断增强。
C.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特色,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D.看着企鹅笨拙的样子,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8、(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②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②苟然:随随便便的样子。文中指随便,轻易地就能掌握的。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公亦以此自矜
(2)康肃笑而遣之
(3)见舟而畏之
(4)以其言试之河
【2】翻译下面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方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倒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题目中“乐天”指的是 ___。(填人名)。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颂,读这一联后,你有哪些思想感悟?
10、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四川省绵阳市为此开展了各种庆祝活动。阳光中学学生会也准备开展“天下国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完成以下问题。
(1)在爱国诗歌朗诵活动中,请你分享两句爱国诗句。
_______________
(2)仿照示例,请你设计一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
示例:“我为祖国点赞”的征文比赛。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中国人的浪漫不易理解,却自古有之。从《诗经》开篇的“ ,在河之洲”,到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 ”。它看似散漫,却无处不在,从置于李白墓前五湖四海的美酒,到花木街巷的动人名字……
[乙]
月色如水,皎皎的河汉,往往寄托了人们永远的思念。
[丙]
我们要有创新的信心和决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要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
(1)请在甲段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让我们联想到课文中诸葛亮的名篇《_________》。
12、阅读名著语段和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名著要善于运用对比勾连的方法,关注不同书中相似的情节。
语段一:
这沙僧倒身下拜,拜罢抬头正欲告诉前事,忽见孙行者站在旁边,等不得说话,就掣降妖杖望行者劈脸便打。这行者更不回手,彻身躲过。沙僧口里乱骂道:“我把你个犯十恶造反的泼猴!你又来影瞒菩萨哩!”菩萨喝道:“悟净不要动手,有甚事先与我说。”沙僧收了宝杖,再拜台下,气冲冲的对菩萨道:“这猴一路行凶,不可数计。……他就帅众拿我,是我特来告请菩萨。不知他会使筋斗云,预先到此处,又不知他将甚巧语花言,影瞒菩萨也。”菩萨道:“悟净,不要赖人,悟空到此今已四日,我更不曾放他回去,他那里有另请唐僧、自去取经之意?”沙僧道:“见如今水帘洞有一个孙行者,怎敢欺诳(欺骗迷惑)?”
菩萨道:“既如此,你休发急,教悟空与你同去花果山看看。是真难灭,是假易除,到那里自见分晓。”这大圣闻言,即与沙僧辞了菩萨。
(节选自《西游记》)
语段二:
李逵已听得了,便道:“叵耐这厮!我倒与了他一个银子,又饶了性命,他倒又要害我。这个正是情理难容!”一转踅到后门边。这 A 却待出门,被李逵劈揪住。那妇人慌忙自望前门走了。李逵捉住 A ,按翻在地,身边掣出腰刀,早割下头来。拿着刀,却奔前门寻那妇人时,正不知走那里去了。再入屋内来,去房中搜看,只见有两个竹笼,盛些旧衣裳,底下搜得些碎银两并几件钗环,李逵都拿了。又去 A 身边搜了那锭小银子,都打缚在包裹里。却去锅里看时,三升米饭早熟了,只没菜蔬下饭。李逵盛饭来,吃了一回,看着自笑道:“好痴汉!放着好肉在面前,却不会吃!”吃得饱了,把 A 的尸首拖放屋下,放了把火,提了朴刀,自投山路里去了。那草屋被风一扇,都烧没了。有诗为证:
劫掠资财害善良,谁知天道降灾殃。
家园荡尽身遭戮,到此翻为没下场。
(节选自《水浒传》)
【1】结合上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三小题
(1)语段一中“水帘洞有一个孙行者”是__________(填名),沙僧在菩萨面前见到行者劈脸便打,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二中A是________(填人名),李逵说“与了他一个银子,又饶了性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3)上面两语段出自“真假美猴王”“真假李逵”,结合“假者”最后的结局以及语段二划线的诗句,谈谈这两个故事给人的启示。________(至少两点)
【2】下列有关名著的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严贡生去省城接亲,给吹打手的银子太少,人家不愿来,新娘不发轿,最后勉强把新娘接回来;回来路上,严贡生又假装生病,故意留下云片糕给船家吃,反污船家吃了救人的药,赖了船钱。
B.董超、薛霸一路折磨卢俊义,在林子里想杀害卢俊义,幸得鲁智深一路保护,关键时刻放冷箭射杀了董超、薛霸,救下了卢俊义。
C.《简•爱》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富有激情和诗意。小说的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和女主人公简•爱男女双方都用诗的话语来表达各自的激情。
D.《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人艾青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①就读书而言,泛读浏览是必不可少的,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②这是被古今中外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了的。
③宋朝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和诗的素质。他的后人说他小时候是在背诵了古人许多优秀诗文后才开始写诗的。稍大后,靠借书来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毛泽东曾介绍他五读《红楼梦》的经验:“先当故事读,后当历史读。”并且告诉身边的同志说:“《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列宁曾指出:“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像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又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前人的这些实践和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精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而言,精读和背诵有助于你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你的学识。
④我自己在几十年的实践中深深感到,对于有些重要著作,必须反复阅读,甚至达到“背诵如流、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其中的观点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我曾多次有过这样的体验:想用某本书中某一观点来说明某一问题时,发现那个观点在自己的记忆中并不清晰,又没有作下笔记,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我后来下决心精读背诵了一批重要著作,这种“找不到钥匙”的现象才大大地减少了。
⑤精读和背诵典范著作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效果。第一,可以吸收典范作品的先进思想和美学理想,充实自己写作的内容。第二,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使自己笔下消去简陋,增添文采。第三,可以学习谋篇布局的技巧增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古人将这个规律总结为:多下苦功夫读些书,作文时就会从容不迫。
【1】下列最符合文章内容的标题是( )
A.读书和学识
B.阅读和研究
C.泛读和浏览
D.精读和背诵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读书而言,泛读浏览是一种不好的读书方法。
B.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C.第③段的几则材料是依据古今中外的顺序安排的。
D.第④段画线句中的“门”和“钥匙”在文中各比喻的是“某个问题”和“某个观点”。
【3】下列不属于读书取得“理想的效果”的一项是( )
A.有助于透彻地理解著作内容从而丰富学识。
B.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C.能够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
D.能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秋风穿过老戏台
高丽君
①巷子深处,忽然开阔起来。一座老戏台,在秋日阳光下,慵懒地晒着太阳。四周空旷无人。农作物都已经收割完毕,空气里弥漫着腐草的气味。一根根冰草摔打着长长的身子,在秋风下瑟瑟摇曳着从季节的指缝里漏下的枝枝金黄。
②三面厚厚的黄土墙和很少的青砖就支撑起了戏台。戏台两边的墙上,挂着一副红底黄字的打印体对联,上联牢牢地抓着墙壁,“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尚依稀可见,下联却已被风撕裂开来,随风舞蹈着,呼啦啦地大声喊叫,见到远方的客人,似乎显得很欢快。戏台四周的杂草也摆动着身姿,兴奋地对戏台说:“看,来人了!”戏台仍然是无声的,依然没有激起内心尘封的涟漪,也没有为之一振。那些热闹的人和声音,还有繁闹的场景,只不过是遥远的记忆罢了。泥质的看戏椅子,悄悄围成半圆,远远站着,支起耳朵听着久违而熟悉的声音。戏台前,没有了锣鼓的喧闹,更没有往日真假戏迷的聚集。戏台似一位垂暮的老人,苍老而孤独,虚构着过往的动人之处:一幕精心演绎的折子戏,一句情到深处的对白,一个默契的眼神,一袭美艳的戏袍……孤独的戏台、寂寞的老巷,还有旁边几乎变成废墟的旧磨房和已经成为废墟的黄土屋,在一起聊着天,叙述着沧桑和变迁。
③那些无所顾忌的看戏日子,就像一幅写意画,成为一个人成年后的梦想,只能出现在时光的童话里。
④太阳西下,秋风习习。我们一起,随着大家去看那个叫做《李慧娘》的秦腔。我们听不懂,就贴在奶奶耳边问个不停。奶奶说:“冤魂厉鬼,伸冤报仇的戏。可不敢做坏事,会有报应呢。”奶奶囫囵地解释着,旁边的人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我们也渐渐看出个眉目来了。忽然,激愤的乐曲中,急速跑出一个白衣女子,似一缕幽风飘然而来。她翻着全身,抛甩着斗篷,似影随风。复仇的厉鬼不是青面獠牙,面貌可怖,而是衣袂飘飘,美丽飘忽。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妹妹紧紧抓住我的手,我紧紧贴在奶奶的身边。全场静悄悄的,看着台上那个鬼魂大开大合,一张一弛的动作。“怨气腾腾三千丈,屈死的冤魂怒满腔”,鬼魂在荒郊旷野哭泣、控诉、奋争,高高低低的声音在空中飘荡,怨与愤,悲与恨,借冤魂之身,诉人之衷肠。“鬼要喷火了!”奶奶紧张地说。那个女鬼口里,忽地喷出火来,大口喷,小口喷,长火喷,短火喷,反正喷得天昏地暗,一片混沌。印象中的那个二花脸,被火喷得抱头逃窜,跌打翻扑,辗转腾挪,媸妍了然。人们欣慰地笑着,快意地看着,惩奸除恶的情绪随火苗喷涌而出。我们被吓得浑身是汗,瑟瑟发抖,也终于明白了奶奶常常讲的道理:头顶三尺有神灵。这样的印象使得鬼魂的概念,镌刻在我心底,凡是有违背善良和道义的时候,一个白衣的样子就姗姗而至,有所畏惧就是恪守道德底线最基本的标准。
⑤老戏台从此就是最恐怖的梦魇。好多年后,我才敢抬起头,从从容容地看那个不太宽敞的台面,才知晓喜、怒、哀、乐、爱、恶、欲都被打扮成生、旦、净、丑,在破旧却高大的戏台上给予人们最朴素的真善美的教化。常常想起,我们童年的笑声,就像家里挂着的风铃一样,清亮、明澈,穿越戏台、风和树林,甚至天上的云彩都被这种笑声感染成记忆的色彩。乡下人看戏,其实也不分文戏武戏,更没有朝代的历史概念。反正所有的戏在他们看来,也就是个唱和打。少年时,亲耳听见一个红脸汉子大声说:“那个唐朝的包文正啊,可真是个清官。”即使这样的一知半解,却让人们在田间地头,哼唱之间,就明晓了是非,分辨了黑白,懂得了言而有信,有善有爱,忠于信仰,忠于人格的为人之理。
⑥如今,传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孩子们最惬意的时光是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荧屏上、网络里,世界何其精彩!我只有想象,或许有一天,后辈儿孙的耳边,也会响起哇呀呀的唱腔,虽然他们听不懂在唱什么,但是那些敲锣打鼓的声音却一直敲打到记忆深处,不会轻易抹去。让他们越是在播放悠扬舒缓的交响乐曲的时节,越能把那些粗犷的声音牵引出来;让他们也知晓红忠黑勇、白脸奸臣;让他们眼前也会跳动着那些戏曲故事里鲜活的形象……
⑦远处,农人拿着木锨翻弄着属于自己的收获,闲聊时总能提起老戏台上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透着一种惬意。戏台的旁边,总有几位老人闲坐着,乘凉或者晒太阳。一个村子,总有这么几位老人,如戏台一样,苍老,神秘。村庄里,灰色的柴草和灰色的戏台,像是一对伴侣,携手告别了夕阳的辉煌灿烂,只留下曾经的美丽。
⑧红红的浆果,兀立似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结束。一场场秋风吹过,年华也被吹得暮气苍茫。沧桑之中,戏台孤零零的,终于在秋风过后画上了句号。
⑨老戏台,这个乡村里的景致,只有在乡村里才能够完成使命。它应该如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神态安然地走向生命的终结?还是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演出环境,让它多少不会觉得太寂寞?
⑩秋风袅袅,穿过老戏台……
【1】根据选文内容,在空白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戏台仍然是无声的,依然没有激起内心尘封的涟漪,也没有为之一振。
(2)一幕精心演绎的折子戏,一句情到深处的对白,一个默契的眼神,一袭美艳的戏袍……
【3】文中写老戏台时为什么多次写到秋风?请简要分析。
【4】“我”怀念童年“无所顾忌的看戏日子”,却又说老戏台是“最恐怖的梦魇”,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5】文章第⑨段,“我”对老戏台的命运做了两种设想,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请结合本文内容闸述理由。
15、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________在路上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每个人都曾走过小路,总有一条小路会在你的经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它会让你想起你当时的样子,或稳重,或轻浮,或快乐,或忧伤,或激情冲动,或期待好奇,或孤独无奈……路上,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你也会遇见各式各样的人。有人与你擦肩而过,有人与你寒暄点头,有人会陪你说说贴心话,还有人会为你排忧解难……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