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城郭 暮年 藏污纳垢 诚慌诚恐
B.漫延 酒肆 不怀好意 交头结耳
C.蔷薇 滞留 无动于衷 春寒料峭
D.宛然 婆娑 浅滋暗长 坦荡如坻
2、下面这段文字的恰当顺序是( )
①凡职业没有不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②因为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④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⑤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A.③①⑤④②
B.③④⑤①②
C.①④⑤③②
D.③②①⑤④
3、同学们在班级文学角设计了趣味语文闯关游戏,下列对联与作家作品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②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④爱子心切,可怜天下父母心;舐犊情深,感叹人间至亲情。
A.①诸葛亮 ②《聊斋志异》 ③郭沫若 ④《秋天的怀念》
B.①诸葛亮 ②《世说新语》 ③鲁迅 ④《再塑生命的人》
C.①孔子 ②《世说新语》 ③郭沫若 ④《再塑生命的人》
D.①孔子 ②《聊斋志异》 ③鲁迅 ④《秋天的怀念》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涧(jiàn) 憎恶(zèng) 字帖(tiè) 贮藏(zhù)
B. 晌午(xiǎng) 侮辱(wū) 舷窗(xuán) 愧怍(zuò)
C. 炽热(zhì) 滞笨(zhì) 迸溅(bèng) 毋宁(wú)
D. 羸弱(líng) 蹒跚(pán) 吞噬(shí) 诘问(jié)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 )
A.中国第一位成功着(zháo)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镌(juān)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B.长髯覆盖了两颊(jiá),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yǒu)黑脸膛。
C.我家是佃(diàn)农,自己不富裕,但母亲还周济(jì)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D.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滞(zhì)留着愚钝(dùn)和压抑。
6、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用刘子骥这位历史人物的行为给故事添加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结尾,显得亦真亦幻。
B.“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渔歌,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三峡山高、岭连、峡长的特点,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C.“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曹操不可一世的英姿,“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曹操的话,直白地讽刺了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
D.“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使用白描手法,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共同构成了一幅悠远脱俗的艺术画面。
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B. 《隆中对》写了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做的回答策略。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称它为“隆中对”。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C. 《渔家傲 秋思》描述了与中原地区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象。“衡阳雁去”,秋天边塞的大雁向衡阳飞去,表明塞下天气极寒冷,与作者的家乡吴地(今江苏吴县)大不相同。“四面边声连角起”,这种“边声”是中原没有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D. 《出师表》是诸葛亮第一次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因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苏轼曾称赞它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8、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1)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2)故 人 至 暮 不 来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4】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章开头均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凄清落寞的氛围。
B.全诗通过“苍苍”“萋萋”“采采”几个叠词,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
C.诗歌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直抒胸臆,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D.《蒹葭》全诗写得凄清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3】诗中反复吟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有什么作用?
10、我们的生活之所以如此美好,是因为有许多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都是可敬的时代英雄。某班将开展以“心中的英雄”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一位同学为活动搜集了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5—2019年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
(材料二)
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70多年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材料三)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袭扰世界各国。逆向而行的白衣天使和抗疫志愿者们成为捍卫国民安康的主力军,为国人筑起生命的维护屏障,向世界各国分享成功经验。我们记住他们的不畏生死,记住他们的迎难而上,他们是时代的英雄。
(材料四)
8年来,全国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无论是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还是扶贫道路上默默奉献的平凡者,他们都是在取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中贡献力量的英雄。
【1】上面四则材料中与“心中的英雄”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______________
【2】请谈谈以上相关材料中,讴歌了哪些“心中的英雄”。
11、古诗积累:根据要求默写
(1)五岭逶迤腾细浪, 《七律·长征》
(2)白头搔更短, 。《春望》
(3) ,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4)直接述写爱国之志的句子: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文天祥《过零丁洋》中震撼人心、启发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的千古名句: , 。
12、鲁智深除了“倒拔杨柳”,还有很多英雄事迹。按照提示填写表格。
打死欺辱金翠莲父女的恶徒 | 神力震慑住捣乱的泼皮 | 解救被陷害充军的好友林冲 |
|
①______ | 倒拔垂杨柳 | ②______ |
|
鲁智深是一个武艺高强、③______、______的英雄。 |
13、阅读毕啸南的《时间不等人》,回答问题。
时间不等人
毕啸南
①我出发去念大学的那一天,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村子里的街坊邻居都来送行。热热闹闹中,青涩的我意识到自己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些茫然,有些期待,也有些恐惧。
②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她又叮嘱我爸,哪个包里有贵重的物件,路上一定要小心照看,别被贼偷了。爸站在一旁一直愣愣地点头。
③临行时,妈又要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她一边拉开一个军绿色大提包的拉链,翻着里面的衣服,一边扭着头跟我说:“你看着,这里面一共有九件毛衣和毛裤,应该够你过冬了。”我敷衍地点点头。她便麻利地又把拉链拉上,去拆旁边的小包袱……
④来送别的三姨在旁边站着笑,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大声嚷嚷:“哎呀,你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
⑤“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随即又笑哈哈地招呼着亲戚邻里。她天生一张鹅蛋脸,嵌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笑起来嘴巴像弯月挂在满是晚霞的天空中。
⑥记忆中,妈妈平日里特别爱笑,总是隔几米远就能听到她“哈哈哈”的招牌式大笑声,也不知道那些贫乏的日子中,哪里能冒出来那么多让她开心的事。
⑦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我和爸还在恍神中,她已经跑进了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
⑧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竟感觉有些陌生。
⑨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我望着妈,妈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眼汪汪的少年。
⑩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⑪车终究还是开动了。
⑫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见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⑬我与父亲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父亲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爸性格内敛,常常沉默,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他很少交流。每次放学一回家,我最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在想什么。下了火车,爸送我入校。等把我安顿好后,夜幕已至。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
⑭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他在前,我在后,路并不长,我们却走了很久很久,但是,再放慢步子也有终点。第一次,对父亲,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直到校门口,我才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
⑮爸说:“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儿看着你回去再走。”
⑯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只能先转身往回走,一转头,泪就“吧嗒”掉下来了。
⑰走了几步,我停下往回看,爸依旧在那儿站着,穿着卡其色的夹克,宽宽的黑色裤子,擦得锃亮的黑皮鞋,那是他为了来送我上大学而特意添置的新行头。他一动也不动,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里跑,不敢再回头。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望他,只见父亲还在那里,只是,他已经变成一个很小很小的人了,我已看不清他的模样。
⑱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
⑲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选自《读者》,有删改)
【1】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内容 | 妈妈准备行李 | 妈妈送来花生 | 爸爸送“我”入学 | 爸爸离开学校 | ② |
“我”的 心理活动 | ① | 不舍、伤感 | 不在意、不关心 | 巨大而微妙的 情绪 | 感动、不舍 |
【2】做批注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阅读下面语句,请自选一种角度,进行赏析式批注。
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
【3】文中与第⑫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是?
【4】说说题目“时间不等人”的含义。
【5】阅读本文后,你们班的语文学习小组准备将这篇文章推荐为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请你结合【链接材料】中单元导语和目录的内容,撰写推荐理由。
【链接材料】
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面问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作者在第一段中,先说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总的印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段中“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句中划线词语“这”所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3】第三段中,在说设计者和匠师们为了实现目标,一连用了四个“讲究”。这四个“讲究”句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
【4】指出第5段中画波浪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5、按要求作文。
题目:别样的美丽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