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簌簌(sù) 开垦(kěn) 鲜腴(yú) 惟妙惟肖(xiāo)
B.倔强(jué) 雕镂(lǒu) 兴味(xìng) 恹恹欲睡(yān)
C.斟酌(zhuó) 车辙(zhé) 旌旗(jīng) 摩肩接踵(zhǒng)
D.婆娑(suō) 俯瞰(kàn) 依傍(páng) 草长莺飞(yīng)
2、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组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镌刻/隽永 酷似/似的 当家/恰当 粗糙/燥热
B.逊不/逊色 颁布/颁发 要挟/挟持 凶恶/厌恶
C.绯红/俳红 屏息/屏风 发酵/咆哮 遗嘱/嘱咐
D.要塞/塞外 教诲/悔悟 滞留/停滞 畸形/崎岖
3、下列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相关的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
A.故事是以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为生活原型的文学创作,小说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长篇小说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C.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后来在科托夫斯基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D.保尔·柯察金因伤病致残,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仍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继续为人类解放而斗争,并最终成为身残志坚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观看电影《地心引力》,使我了解到在太空中想自由行走是非常困难的。(删掉“使”。)
B.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健康”前加上“能否”。)
C.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吸收一切国外的先进经验。(把“吸收”改为“学习”。)
D.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10%。(把“一倍”改为“一半”。)
5、阅读宋代王安中的《清平乐·和晁倅》,完成小题。
花时微雨,未减春分数。占取帘疏花密处,把酒听歌金缕①。
斜风轻度浓香,闲情正与春长。向晚红灯入坐,尝新青杏②催觞。
【注释】①金缕:曲调《金缕曲》《金缕衣》的简称。②青杏:未成熟的杏子,因颜色青绿,俗称青杏。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闲情”二字可作全词词眼,亦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词的上阕交代了春分日的特点和词人的活动,前两句渲染了微雨花落的伤感、惆怅。
C.“尝新青杏催觞”很有情味,青杏虽未熟,食之酸,却酸出了词人对于春天的独特感受。
D.全词主旨轻快,生活画面感强,极具春日柔情。
【2】春天的流逝,总会勾起人们无尽的伤感。王安中的这首词却反其道而行之,极写“乐在其中”。请结合诗文内容说说作者的“乐”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③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④南阳诸葛庐,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⑤__________,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⑥枯藤老树昏鸦,__________,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默写朱敦儒《相见欢》的下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认为,文学要有所担当。请你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具体内容,说说保尔是如何处理“家”与“国”的关系的。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杭州巷10号
夏阳
①幸福路作为一条商业步行街,每天人流密集,左边有一条非常不起眼的小岔路,叫平安街,顺着平安街进去百余米,一拐弯,眼前生出一条南北向小巷,便是杭州巷。
②杭州巷狭窄细长,仅容得下两人并行,麻石板铺就的巷道,伴随着墙脚一线湿湿的青苔,一直延伸到尽头。巷子两边的建筑,古朴、荒凉,被圈在高高的院墙内。透过门缝,可隐约窥见一些雕梁画栋,当然还有断壁残垣。小巷里,渺无人烟,只有寂寞的风,顺着寂寞的巷道穿过,轻轻吹拂着墙头几株寂寞的茅草。步行在小巷里,抬眼望去,四周就像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沉睡不醒。
③我此行的目的地是杭州巷10号,那也是整个小巷唯一的住户。我去的时候正值深秋,碧空如镜。上午的阳光嫩黄羞怯,在墙头瓦楞上探头探脑,却无法照进小巷。行走在小巷里,头上是一片金灿灿的阳光,人却站在岁月的阴凉中。驻足10号门前,我感慨颇多,犹豫良久,那两扇厚重的木门还是被我轻轻地叩响了。
④须臾,一个老太太站在门口。她的目光和善,完全没有都市人惯有的那种警惕。我结结巴巴地说自己是摄影发烧友,爱好用镜头来捕捉历史。老太太把我迎进院内。院子很大,里面种了不少花草。秋天的菊花开得正艳,五彩缤纷,白如雪,粉似霞,而黄的,则黄得热闹,亦黄得伤感。院内飞檐斗角,回廊石阶,曲径通幽。难以置信,在现代都市林立的高楼大厦脚下,竟然藏着这样的深居大院。
⑤老太太说自己有八十高龄,有个留学海外的儿子,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明年也将花甲之年了……老太太说她姓李,从十八岁结婚那年起,已经在这院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六十多年里,女儿夭折,儿子客死他乡,佣人被遣散,老伴过世,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昔日门庭喧闹的大宅子里,最后只剩下她一个孤老婆子了。老太太说这话时表情恬淡,似乎是在谈论别人家的事情,看不出有任何的悲伤。
⑥我问:“这巷子为何叫杭州巷,和杭州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⑦老太太说:“现在知道这巷子来历的人应该不多了。说来话长,早在清朝末年,有一批杭商集体迁移来此,他们开茶庄、丝绸店和当铺等。买卖做大了,赚钱了,在这里扎根,抱团买地置业,于是就有了这杭州巷。你可别小看这巷子,它可是当年这座城市的心窝窝呢。巷道之所以修得这么窄,就是为了减少闲杂人员的进入。无论多大的官来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就是皇帝来了,也得老老实实从巷子口步行进来。”说到这里,老太太得意地笑了。
⑧我吃了一惊,没想到杭州巷在当年是如此的尊贵显赫。望着老太太一脸甜蜜而略带羞涩的回忆神情,我依稀看到了当年一个情窦初开的妙龄女子,被浩大的迎亲队伍捧进了这杭州巷。
⑨在杭州巷10号,如置身于山野的一处宅院里,都市的喧嚣和车流的嘈杂似乎远去。空气里,有花的阵阵清香,在明朗的阳光下,微微发酵。和老太太坐在一块儿喝茶聊天,真是一种享受,仿佛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历史书。
⑩我拍了几张照片后,告别老太太,告别杭州巷10号,重新回到巷子里。我默默退出杭州巷时,一个磨刀师傅正挑着担子站在巷子口,高声叫喊着:“磨剪子嘞,戗菜刀!”他抑扬顿挫的叫喊声跌落在小巷里,溅起一巷子清脆的回音。磨刀师傅喊了数声,站了片刻,却没有走进小巷。
⑾我回到单位。主任问我:“老太太同意拆迁了?”我沮丧地摇了摇头。主任皱了皱眉。很显然,我这个刚被招聘进来的大学生第一天的工作,让他很不满意。我默默地望着主任难看的脸色。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⑿我向主任建议道:“按照老太太目前的身体状况,是很难熬过这个冬天的。要不,我们等到明年开春再说,如何?”
⒀主任沉默不语。
【1】请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
起因:“我”为了拆迁的事情造访了杭州巷10号。
经过:
结果:
【2】第②段环境描写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结合小说第④—⑦段的内容,说说老太太是怎样的人。
【4】第⑪段划线句子写城市规划蓝图,有什么深意?
他的身后,悬挂着这座城市的规划蓝图,上面一条条粗大笔直的线路,纵横交错,气势凌厉。
9、也许我们的生命不是最精彩的,但却是值得我们回味的;也许有些经历不是最美的,但却是值得我们珍惜的。就像《社戏》中的那戏、那豆、那人,就像《回延安》中的那山、那树、那小米饭,就像《安塞腰鼓》中的那鼓、那舞、那黄土……铭记每一个值得我们珍藏的时刻,书写一段令我们难忘的回忆。
请以“有一段记忆值得我珍藏”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①材料具体,写亲身经历,抒真情实感;②文体自选(除诗歌和戏剧外);③不得套作和抄袭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