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郦道元)
虽然乘着飞奔的大风,也不以为是快的。
B.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现在颜色上,发出声音,然而却被人们了解。
D.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院子里的积水空灵澄澈,水生植物纵横交错,大概像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kuì退 颁bān发 凌líng空 轻盈yíng
B.潇洒sǎ 初衷zōng 铭mín记 锐不可当dāng
C.畸jī形 诘jié责 凄qī然 杳liǎo无消息
D.佃diàn农 慰勉miǎn 酒肆sì 抑yí扬顿挫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昆明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 2017昆明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 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云南各个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休。
D. 云南省内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气氛(fēn) 感慨(kǎi) 吮吸(yǔn) 春风拂面(fú)
B.发酵(jiào) 缄默(jiān) 鸟瞰(kàn) 恪尽职守(kè)
C.窈窕(yǎo) 弦歌(xuán) 摇曳(yè) 随声附和(hè)
D.踌躇(chóu) 造诣(yì) 苗圃(fǔ) 脍炙人口(kuài)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首五言律诗,诗歌想象奇特,形象奇伟,风格雄健,意境高远,表现出诗人的现实主义诗风。
B.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舟出荆门山,意味着诗人已离开家乡的土地,踏上了人生的新起点。
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人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故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尾联。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 ,则孤陋而寡闻。
(2) ,只见一斑。
(3) ,相伴过年华。
(4)策之不以其道, , 。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6)白居易的《池鹤》这首诗中,表现出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的诗句是:
, 。
(7)《陋室铭》中用室主人交往人物不俗,从侧面表现陋室不陋的句子是“ , 。”
7、名著阅读。
你并非是一个不知感恩的人,但你很少向人表达谢意。朋友对我们的帮助、照应与爱护,不必一定要报以物质,而往往只需写几封亲切的信,使他们快乐,觉得人生充满温暖。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以没有时间为推搪而不声不响呢?……沉默很容易招人误会,以为我们冷漠忘恩,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1)傅雷认为应该如何感恩?
(2)傅雷教给儿子的人生信条是什么?
(3)读了《傅雷家书》,请你给同学写一段关于整本书的推介词。
8、阅读何鹏的《故乡烟火》,完成下面小题。
①在乡下,寻常人家的日子是由烟火串联起来的。
②薄雾轻笼的清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粗短的烟囱里,缓缓冒出一缕缕淡淡的烟雾,弥漫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院子里的鸡开始不厌其烦地喔喔啼鸣,远处也断断续续传来一阵咳嗽,几声犬吠和哞哞的牛叫声。被露水滋润过的田野,空气中飘着一股清新湿润的草木清香。村庄慢慢从炊烟中苏醒过来。
③待到日头当顶,蝉鸣柳梢,田地里侍弄庄稼的女人就一路小跑回村,炊烟再次齐展展地在村庄上空升腾起来。在地里劳作的男人偶尔直起腰,抹一把汗,灌一口水,目光穿越绿油油的庄稼和树林,远远望向村庄,若是自家烟囱的炊烟渐渐散去,便扛起锄头,匆匆往家的方向走去。
④落日余晖烧红了半边天。放学回来的孩子们,把书包一扔,就跑到村边的野地里追逐打闹,笑声肆意张扬。田坝沟渠里,有人挽起裤腿捞鱼摸虾,泥垢满面。稻场上,有人赶着自制的铁环赛跑,看谁的铁环立得稳、滚得远。有眼尖的孩子瞧见自家的烟囱升起了浓浓的烟,便赶紧拍去身上的草屑尘土,驾着风,一溜烟儿飞进院子里。正在大口喘气的时候,就听到厨房里喊了一声:“去抱一捆柴火来!”
⑤村庄离不开火和烟,而乡下人对火也是虔诚的。人们喜欢在秋收后的田野里燔火烧荒,在获得土地的馈赠后及时回馈土地,似乎是乡下人遵循祖辈传承的一种仪式。忙完“双抢”,人们会在田里留下一部分秸秆,等风干以后,将它们点燃,让那些已经失去生命的干草枯枝回归大地,燃烧后的灰烬就成为了土地的养料。被火烧过的田地,再次接纳犁耙的耕耘,新翻的泥土散发出浓郁的泥腥味。土地期待着不久后的春天。
⑥每到这时就是孩子们的节日。趁机从邻近的地里挖几只红薯,扔进燃烧的火堆,眼巴巴地望着。待到有香味儿飘出,就兴冲冲地用木棍在灰烬里翻找。一只只红薯被烤得焦黑,撕开皮,冒着一股子热气,顾不得手脏,也不怕烫嘴,就往嘴里塞。那香甜,回味不已。吃完,看着熄灭的火堆还觉得不过瘾,扯一把枯草引燃田埂上的芦苇茅草,立即发出哔哔剥剥的声响,火越烧越旺,如火龙游弋,蔓延开去,连成一片,热浪汹涌。
⑦举办婚礼应该是乡村用火最隆重的时候。谁家办喜事,就会提前三四天请来乡间专门负责做宴席的大厨。问清待客规模后,大厨就拟定需要购置的各样菜品原料清单。随后,便在主家院子里选好一片空地,用土砖、黄泥、麦草等原料砌起几个土灶台。把垒在院子角落里的树桩、截成段的树身子扒出来,一个接一个地,用斧头劈开,码成一堆。木柴一根根往灶膛里添,燃起熊熊烈焰,火苗噌噌地往上蹿。院子里人头攒动,大锅里热气腾腾
⑧“新大姐接来了!”守在村口的人一路小跑来报信,主家赶紧招呼人放鞭。一串二踢脚飞上天,几声清脆的爆炸声响彻村庄,紧接着是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经久不息。娶亲队伍进村了,大家纷纷从家里涌出来看热闹。新娘子终于姗姗地来了,被人群簇拥着。陪在旁边的妇人称为“牵娘”,牵娘是在下车、进门时,要照顾和保护新娘子的人,婚前帮助布置新房,正婚时还要会说四言八句,必须是家风优良、品行端正之人才可以胜任。此时,主家大门门槛外已经摆上一个涂抹着红油漆的火盆,几块木炭烧得通红,时不时啪啪地炸出火花。牵娘一边搀扶着新娘子往火盆上跨过去,一边大声念道:“新娘跨进门,带来聚宝盆。合家保平安,贵子早早生。”一时间,欢呼声、嬉闹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好不热闹。
⑨故乡的人活着离不开火,死了也少不了用火陪葬。村里的人过世了,入殓时会在棺材的四个角放几根栗炭,可防止棺木受潮,也昭示着逝者到了地下仍有火可用。棺下还要点上一盏菜油灯,曰“长明灯”,一直到下葬时才能灭。墓穴挖好后,裸露着黄褐色的湿润的土地。下葬前,还要抬一捆松木柴或棉花杆,放在墓穴里,点燃,噼噼啪啪地窜出火苗来,火越烧越旺,把湿气烧干,把虫蚁烧死,然后再迅速打扫干净,抬棺放入,再覆盖泥土,让逝者热乎乎安息。
⑩江山旧游在,烟火故乡邻。烟火是故乡的魂。故乡的人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像火烧过的茅草,离开一拨,又生一拨。只是,总有炊烟在清晨就早早飘起,总有人匆匆吃过早饭就起身奔赴前程远乡,远离了故乡的烟火。故乡的小河依然清澈,当年一起摸鱼的人儿却四处漂泊。村庄里的人越来越少,但仍依稀能见到零星的烟火,在捍卫村庄的尊严。故乡也只有在操办婚丧嫁娶的红白喜事时,才会迎来离乡日久的游子倦鸟归巢,才能再次闻到浓浓的烟火味。
(有改动)
【1】文章围绕“故乡烟火”写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
(1)有眼尖的孩子瞧见自家的烟囱升起了浓浓的烟,便赶紧拍去身上的草屑尘土,驾着风,一溜烟儿飞进院子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
(2)“院子里的鸡开始不厌其烦地喔喔啼鸣,远处也断断续续传来一阵咳嗽,几声犬吠和哞哞的牛叫声。被露水滋润过的田野,空气中飘着一股清新湿润的草木清香。”这段文字充分唤醒了人的感官,请由此角度,说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烟火是故乡魂”这句话的理解。
【4】阅读本文结尾画线句和链接材料,分析它们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社戏》)
9、请以“这也是课堂”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书写工整规范。(3)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