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其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倒金字塔结构”。
B. 《藤野先生》《背影》《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作品,它们的作者分别是周树人、朱自清和沈德鸿。
C.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如“歧路亡羊”“九方皋相马”也是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
D. 《饮酒(其五)》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一首五言律诗,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行辈(háng) 萦绕(yíng) 眼眶(kuāng) 亭台楼阁(gé)
B.恬静(tián) 晦暗(huì) 家眷(juàn) 戛然而止(jiá)
C.斡旋(wò) 龟裂(jūn) 缄默(qiān) 瞬息万变(shùn)
D.堕落(zhuì) 推搡(sǎng) 眺望(tiào) 招摇撞骗(zhuàng)
3、下列语文常识,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简要和迅速地报道新闻事实,是新闻特写与消息的共同点。二者的差异在于,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B.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要求真实,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为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作者绝不可发挥想象。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曹操的《龟虽寿》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的“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诗中所体现的乐观向上精神,历久而弥新。
4、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由孔子及其弟子辑录而成。
C.《马说》《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D.《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简要分析。
6、根据下面的提示填空。
(1)《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摆脱尘世的干扰,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望》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表现诗人伤时思亲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声音激昂、色彩鲜明浓艳地铺写出战地的悲壮和战斗的惨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中诗人运用议论,抒发感慨,直接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不以成败论英雄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渔家傲》中展现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埃徳加・斯诺在《红星照中国》一书中写道:“不论我们対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
(2)“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8、永远的项链
邵火焰
⑴母亲和李姨是同一年同一天嫁到我们村的。我家和李姨家是邻居,后来母亲和李姨就成了最好的朋友,有空就在一起说话,聊得最多的话题是项链。
⑵母亲和李姨都说,女人如果没戴过项链将是一生中最大的遗憾。父亲和李姨的男人周叔都觉得女人的这个想法并不过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惜没有办法满足她们的愿望,因为那年月想要一条金链无异于白日做梦。但母亲和李姨一直在做着这个梦。有一年春节,母亲和李姨终于戴上了项链,是白色的珠子串成的,那是她们一起上街时在地摊上买的。她们戴好后,先是各自在镜子前转着圈反复地看,然后互相看。那段时间,母亲和李姨的心情特好。可是有一天,母亲的项链断了,那些珠子滚到草丛中,只找回了几粒,母亲怄得哭了。父亲说,一条假项链有什么好哭的?母亲说,可它也花了我两元钱啊。看到母亲的项链丢了,李姨也没再戴。
⑶后来,母亲生下了我,李姨生下了小娟,母亲和李姨说项链的事少多了,但隔不了一段时间,还是爱提起。有一次母亲和李姨为买蔬菜种子去了一趟县城,当看到城里女人脖子上金光闪闪的项链时,她俩的眼睛都直了。回来后,母亲和李姨有了一个共同的愿望:今生一定要戴上一条真项链。
⑷母亲和李姨勤扒苦做,农忙在家种田,农闲到镇上的玉石厂打短工,每天家里镇上两头赶,毫无怨言。几年后母亲和李姨积攒了一些钱,准备去买项链,可是,这时村里已经有很多人家开始新盖房子,父亲和周叔也都想盖新房,母亲和李姨当然知道谁轻谁重。在母亲把钱交到父亲手上时,父亲说,孩儿他娘,等过几年日子好过了,我一定给你买一条金项链。母亲听了孩子似的笑了。
⑸可是,父亲的这个诺言一直没办法兑现,倒不是父亲忘了,而是随着我长大、读书、上大学,要用钱的地方太多。李姨家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小娟高中毕业生了一场病,治病花了很多钱,病好后到武汉打工去了。
⑹母亲和李姨在一起时说的都是柴米油盐的事,偶尔才会提起她们心中的那个美丽的梦。
⑺今年,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领到第一份工资后,第一个行动就是给母亲买了一条金项链。那天晚上回家,当我拿出项链给母亲戴在脖子上时,母亲哭了。母亲戴着项链在镜子前一动不动地站了半个小时。第二天,我叫母亲戴上项链去李姨家给李姨看看。我满以为母亲会极开心极兴奋地戴给李姨看,可是母亲叹了一口气后却摘下了项链,并叮嘱我和父亲不要在外说她有了项链的事。我疑惑不解,问母亲为什么。母亲说,我和你李姨多年前就想要一条项链,现在我有了,她没有,这样会伤她的心。
⑻没想到没读什么书的母亲竟然有这样的境界,我自叹不如。
⑼就这样母亲把项链压在了箱底,一压就是半年。
⑽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身体一向很好的母亲突然病倒了,到医院一检查,竟然是肝癌晚期。在母亲的病床前,我泪流满面。我说,娘,我把那项链拿出来,你每天戴着吧。母亲摇摇头。李姨天天来看母亲,她们谁都没有说项链的话题。十天后,母亲在痛苦的呻吟声中离开了这个世界。
⑾母亲入殓那天,李姨来了。李姨手里拿着一条金项链说,老姐妹啊,把这项链戴去吧。李姨要动手戴在母亲的脖子上,我拦住了。我从箱底拿出了母亲的那条项链,小心翼翼地戴在了母亲的脖子上。
⑿我们把母亲送上了山。
⒀回来后,李姨到我家看着母亲的遗像失声痛哭。我和李姨说起了项链。我问李姨是哪来的项链,李姨说,小娟去年就给我买了,可是我没戴,我怕我戴上后伤了老姐妹的心。我哭着拥抱了李姨,就像拥抱我母亲。
⒁镜框里母亲看着我们在笑。
(选自《小说月刊》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1】母亲一直想戴上项链却至死未能戴着项链与亲人分手,请概括不同阶段的原因。
不同阶段 | 原因 |
早年 | ⑴ |
几年后积攒了一些钱 | ⑵ |
随着孩子长大 | ⑶ |
有了金项链后 | ⑷ |
【2】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⑴当我拿出项链给母亲戴在脖子上时,母亲哭了。
⑵镜框里母亲看着我们在笑。
【3】小说以《永远的项链》为标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母亲一直担心伤害李姨而不愿戴上“我”买给她的金项链,但小说的结局却写到李姨在母亲入殓时拿出自己一直没戴的金项链要给母亲陪葬。这样安排有何妙处?请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9、作文小练笔
本文运用比喻兼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和结构,极言他粗糙而丑陋的形象。但他的眼睛无比精美,犀利、敏锐,透出深邃的精神世界。这些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来的,请你也写一个人物的外貌,抓住特征,刻画其性格特点。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