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吉林白城高考一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余食赘行

B.其脆易泮

C.生于毫末

D.起于累土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只有善于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的精神,落实新动态新形势,了解新指示新要求,才能砥砺奋进、奋发有为。

B.学生学习上的“负担”,不能仅仅考虑学生主体的心理感受,还需要从“量”上来考虑和判断。

C.聆听了张老师的“数学之美和数学的无处不在”的讲座后,同学们都感到收获很大,学习数学的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D.周五下午,校学生会成员围绕“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会上大家踊跃发言,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

3、岳麓书院的大门上挂着“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道尽了岳麓书院历史上人才辈出的事实,其门额“岳麓书院”为哪位皇帝所赐?( )

A.宋仁宗 B.宋神宗 C.宋真宗 D.宋孝宗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西方有个荆棘鸟的传说,说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任何生灵都悦耳动听。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①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上放开了歌喉

②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

③它一旦离巢就会找一棵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④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⑤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

⑥而那歌声竟然使云崔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A.③②①⑤⑥④ B.⑥④③②①⑤

C.③①②⑥⑤④ D.④⑥③②①⑤

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曾见过这样的画面:夕阳小照,晚霞流泄,一条清凌淩的小河________流淌,十来户人家错落有致。吊脚楼依山傍水而建,房前屋后是大片的菜园子。家家户户的小狗、小猫、鸡自由自在地在院落里活动嬉戏,鸭、鹅在院落中________着方步闲逛。这些小精灵虽是农家的宝贝,但却不怎么听话,一不小心________把园子里的菜糟蹋得让人心疼。于是,用竹子或木条编织的篱笆应运而生,它们形成一道简易的“长城”,将绿油油的青菜、萝卜、白菜、豌豆圈起来,让农人们精心栽种的蔬菜得以快快乐乐地生长。

A.哗哗 走 又会

B.缓缓 迈 才会

C.慢慢 踢 可能

D.潺潺 踱 就会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秋天的梨花

赵淑萍

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

那一年,一个秋日的黄昏,难得度假的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散步。突然,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

怎么秋天也会有梨花开呢?父亲说,十月小阳春,天气和暖,所以,有梨花开。就是那个假期后,母亲粘酸嗜醋,怀上了她。此时母亲已年近五十,亲友们都建议她不要这个孩子了。

可是,母亲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春天。那时,日寇入侵,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母亲则挺着个大肚子,在父亲的老家,一个小山村待产。母亲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是,孩子出生不久就身体泛紫,嘴唇发乌,面色苍白。母亲首次生产,毫无经验。旁边人也不懂,不知道这是新生儿窒息,应该采取急救措施,还在一旁摇晃、安抚,就这样,孩子夭亡了。当时,母亲记得,春天,下了一场雨,屋外的梨花,一朵朵都含着泪。母亲的泪,也像雨一样,不住地流。

后来,战争结束了,父亲和母亲团聚了。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父亲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创建了市中医院。在她之前,父母已有了五个孩子。想起盛开在秋日黄昏的梨花和那个多难的春天,母亲有种预感,是不是三十年前的那个孩子又回来了。于是,不顾劝阻,母亲执意要生下这个孩子。也许是出于对第一个孩子的负疚,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接生,他亲自把这个小女儿迎接到了这个世界上。

她来到这世上,备受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宠爱。哥哥姐姐们个个都跟着父亲学医,很小的时候就背《汤头歌》,抄方子,而她不喜欢,她喜欢背唐诗宋词。破天荒的,父亲允许这个最小的女儿不学医,由着她的兴趣。最后,她成了一名出色的图书编辑。“这样也好,我们负责给急者诊治,你就负责给一本本书把脉。”父亲说。

三十多岁时,她一次外出采风回来,突发恶性疟疾,剧烈头痛、呕吐,有性命之虞。平时对她视若珍宝的父亲,这次狠心开了足够剂量的砒霜。这砒霜的量,令从医的哥哥姐姐们都咋舌。结果,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让父亲在中医界的声誉达到了顶峰。

“毒药猛剂善起沉疴,虫类搜剔能疗痼疾。”父亲的用方让同行叹服。

退休后,父亲仍然被聘为中医院的顾问,每星期还去坐堂。为了中医院迁址重建,父亲多方呼吁,四处奔走。而新的中医院大楼落成的那天,父亲病倒了。

连日来,他高热不退,嘴里又说着“黄芪”“白术”“当归”等。每次,父亲发高热,不说胡话,只喊药名。他们多希望,95岁的父亲,能够再次扛过去。可是,这次,却扛不过去了。

那天,父亲清醒后,把他们都叫到床前,吩咐后事。最后,把她单独留下。

“孩子你知道吗?爸爸一生行医,救活无数人,但是,难免有疏漏误诊的时候。还记得那次我给你看病吗?在你之前,也有一个姑娘,我太谨慎,用的砒霜剂量不够,最后,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到了你这里,我纠正了,所以,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爸爸这些年,把自己误诊的病例都写下来,结集成册,希望你给我编辑出版。”父亲让母亲从抽屉里捧出一沓稿纸。

她沉默了。她明白,以父亲的声望和地位,出版这本书,会给他带来什么。但是,出版这本书,对中医界来说,却是一种福泽。父亲看着她,父亲的眼神,如此明亮,如此坚定,容不得她犹豫,她点点头。

经过她和哥哥姐姐们精心校对编辑,《误诊记》出版了。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

文本二:

抗日英雄赵一曼:留给儿子的遗书令人泪目

193682日,赵一曼在黑龙江珠河县小北门外被日寇杀害,将一腔热血回报给了生养自己的祖国大地。

临刑前,赵一曼在被押送行刑的火车上留给儿子(宁儿)一封遗书。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遗书只有短短几句话,让人不禁泪目。

赵一曼与其丈夫陈达邦于1928年在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时结婚,后来赵一曼回国工作,陈达邦则留在苏联继续深造,深造后又被共产国际派到法国工作。

赵一曼的儿子出生于19291月,取小名叫“宁儿”,但因为时局混乱,赵一曼又有党的任务在身,她没有办法好好照顾她的“宁儿”,只好把幼小的儿子寄养在武汉她丈夫的大哥家中。

赵一曼深知母子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去东北临行前她抱着儿子去当地的照相馆照了相,一份照片夹在信中寄给了丈夫陈达邦,另一份照片常伴她的身侧,是她每每想念儿子时的情感寄托。但她一直以来的工作和信念都是反满抗日,她想实现她诗中所写的愿望——“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1935年底,赵一曼在战斗中组织战友撤退被俘,几个月后英勇就义,最终没能与儿子再见。这份遗书,一直到1956年,才辗转被陈达邦和儿子在东北烈士纪念馆见到。

(摘编自“网易号·历史栏目”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多次写到梨花,既烘托渲染了特定氛围,推动情节发展,又都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B.文本一父亲形象感人至深:日寇入侵,他参加抗日救卫队,救死扶伤;建国后,他为中医院的创建、重建,竭尽心力。

C.文本二遗书内容,既有革命母亲对无法尽到教育儿子责任的深深遗憾,也展现了她为国牺牲的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D.两个文本通过两个家庭的故事,不仅表现了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痛,更表现了中国人民毅然投身抗日、保卫祖国的积极态度。

【2】文本一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是她,还是她的父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两个文本都写道父母对子女的爱,由于文体不同,其表现手法也有差异。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默写。(任选6空作答)

(1)结庐在人境,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2)都门帐饮无绪,_______________,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

(3)_________________,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恶乎成名?(《〈论语〉七则》)

(5)胡未灭,_______________,泪空流。(陆游《诉衷情》)

(6)尽信书,_______________。(《孟子》)

(7)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8)十分秋色无人管,_________________。 (黄庚《江村即事》)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感慨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都避免不了最终灭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自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庄子《逍遥游》描写了大鹏高飞,后人从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中提炼出成语“扶摇直上”。

 

9、在横线上默写原句。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小石潭记》一文写潭中鱼儿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的《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反问的语气,表明自己与小人没有调和的余地。

(3)《劝学》一文中,作者以蟹为例,指出其“____________”是态度浮躁不专一所致。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先论述积水不够深则无法承载大船,其实是为了引出“__________________”,强调风对大鹏起飞的重要性。

(2)屈原在《离骚》中先写“民生各有所乐兮”,然后以“_________”来与之对比,表达了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追求;接着,“_________”又以反问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心志的坚定。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_________”,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河湟

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注]①河湟:这里指的是吐蕃统治者自唐肃宗时期以来占据的河西、陇右之地。②元载:唐代宗时期的宰相,曾对西北边防提出建议;后来因事下狱而死。③借箸:这里指为君王筹划国事,出自《史记》中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的故事。④指汉景帝时晁错任御史大夫,他对于削藩巩固中央集权有很好意见,却被皇帝听信谗言而错杀,衣朝衣,就东市。⑤忽遗弓剑: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和剑。这里指宪宗去世。⑥凉州:李唐王室出自陇西,偏好凉州一带的音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河湟为题,十分醒目,寓主旨于其中,起到笼罩全篇作用。

B.诗歌前四句全用叙述,不着议论,连用三个典故,感慨溢于言表。

C.诗歌颈联巧用虚词,其中“虽”和“尽”两字一抑一扬,准确精妙。

D.诗歌后四句采用对照描写,将河湟百姓受奴役和唐朝统治者安乐进行对比。

【2】后人评价杜牧诗歌擅长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复杂隐晦之思,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盛此公传

周亮工

①盛此公,南陵人。此公年十数龄,即能读等身书,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称籍甚。

②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

③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事卒不济,而金垂尽。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里闬,里闬又嗤笑之。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侘傺无聊,多饮酒,不数年,病矣。少愈,右指遂不诎伸。此公故工书,丐其书者,辄以左手濡墨,纳右指窍中。见者以为苦,顾其书则益工。

④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此公独异予,以为恨不十载前识。明年,此公目病,数明晦,或不能视。

⑤此公归,吾师静原相公方督学江以北,耳其名,询之郡大夫,郡大夫以盲告。于是邑令盲试之,旅诸士进于郡大夫。郡大夫复盲试之,旅诸士进于公。公大奇之,乃得补博士弟子员。嗟夫!此公盲矣,犹不忘试,俯而与邑之黄口儿扶掖彳亍,旅进旅退,争有司阶前盈尺地不惭,岂不悲哉!试后,犹寄语予曰:“盲儿无以慰老亲,子毋嗤。”

⑥又明年,予自秣陵返大梁。闻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然呜呜吟如往昔。丐其书者,以笔濡墨纳右指窍中,如其不盲时。此公以手扪幅,兔起鹘落,神采奕奕,视不盲时有加,环观者自愧其双眸炯炯也。益好读书,危坐绳床,听他人诵,更番不令休,滔滔汩汩,凡数人不能供笔札。

⑦尝以书寄予,至数千言。言“子当不长贫贱。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源之南,予墓在焉。子当登我堂,拜我老母,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矣!”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

⑧嗟夫!此公能文章,而不以文显;好弯弓驰驱,而不以将名;行谊不愧古人,而不以行征;工为诗,而不以诗辟。黄金既尽,日徒愤激,又以盲死。老母寡妻,形影相吊。生平故旧,不为存问。遗书狼籍,行谊莫传。徒存此数卷之诗,悬命于七十余年母氏之手,使不知此公者,读其诗,以为其才且尽于此。嗟夫!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夫士既不能块然独处,则不得不出而与人交;与人交不受其益,徒为所害如此!此虽其不慎交游所致,然孰非天哉!孰非天哉!天为庸流俾长守富贵,少为姱节奇行者,必阴摧折之。从来久矣!予又何憾于广陵儿哉?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为广陵儿所  绐:欺骗

B. 其书者   丐:乞求

C. 进旅退   旅:共同

D. 不盲时有加   视:看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言行举止异乎众人的盛此公,虽聪颖有才,却困于场屋,不遇于时,且又连遭身残目盲的打击,贫窘困顿,最后抑郁而终。

B. 周亮工接受父命而与此公交往,两人一见如故。死前数日,此公写信托付亮工在他死后拜见其母,并为他书写墓碑。

C. 盛此公遭受打击后失意无聊,喜欢饮酒,没几年就生病了,右手手指不能屈伸。但他的书法造诣愈加精深。

D. 对于盛此公的不幸,作者认为他生前不能名声显扬;死后别人也无法真正了解他的才华,其主要原因是他交友不慎。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事卒不济,而金垂尽。

(2)天为庸流俾长守富贵,少为娉节奇行者,必阴摧折之。

4根据文章②③小节内容,概括盛此公的人物形象。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根据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能力还没有达标,就嫌薪水少;明明没啥钱,打扮却大牌得不得了;稍微受点批评,“玻璃心”就碎了;父母尚在“苟且”,自己却已在炫耀诗和远方……在你我身边,这样的年轻人并不鲜见。

对此,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