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B.《水浒传》中刻画了108位好汉,他们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C.《水浒传》通过一系列官逼民反的生动故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D.《水浒》的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了先合后分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讲的是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汴梁,为梁中书的岳丈当朝太师蔡京祝寿。
B.谥号,是古代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事迹和品德给予的称号。如欧阳修被称为“欧阳文忠”,韩愈被称为“昌黎先生”。
C.明清的科举制度,童生经过县考初试、府考复试,再参加由学政主持的院考,考取的叫进学,也就成了秀才。又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省级考试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叫举人。
D.《刘姥姥进大观园》是一场“笑剧”,凤姐和鸳鸯是导演,刘姥姥是主角,卖力表演,滑稽搞笑,贾母等人则是配角兼观众。
3、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这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B.《三顾茅庐》讲述了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如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C.《范进中举》是《官场现形记》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D.刘姥姥是《红楼梦》中的人物,她虽贪图小利,但心地善良,在贾府人亡势危之时,是她搭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
4、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隽永jùn 殒命yǔn 因地治宜zhì 韬光养晦tāo
B.船舷xuán 贿赂lù 不可思议yì 络绎不决jué
C.克扣kè 相辅相承chéng 萎靡不振mí 平心而论píng
D.嫉妒jí 煞风景shā 拾级而上shè 委曲求全qū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景德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谥元献。公以文章名誉,少年居富贵,好贤,奖掖后进,一时名士多出其门,范仲淹、王安石皆出其门下。笃学工诗,凡书简①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遇纸张不平者,则手执熨斗熨平,聚图书盈一室。子晏几道,聚书益多,每有迁徙,其妻厌之,谓有类乞儿搬漆碗。
晏元献虽早富贵,而奉养极约。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盘馔皆不预办,客至旋营之。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设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实蔬茹②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 谈笑杂至。数行之后,案上已粲然矣。稍阑即罢,遣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乃具笔札③,相与赋诗,率以为常。
晏元献赴杭州,道过维扬,憩大明寺,瞑目徐行,使侍史读壁间诗板,戒其勿言爵里姓氏,终篇者无几。又俾诵一诗,大为赞赏,徐问之,江都尉王琪诗也。召至,同饭,饭已,又同步池下。时春晚,已有落花。晏云:“每得句,书墙壁间,或弥年未尝强对。且如‘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也。”王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自此辟置④馆职,遂跻侍从矣。
——以上语段均选自《宋人轶事》
注释:①简:书信;信函。②茹:蔬菜的总称。③笔札:毛笔与简牍,亦泛指书具。④辟置:征聘人才,置为僚属。
【1】请用“/划分下句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使侍史读壁间诗板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公以文章名誉
(2)聚书益多
(3)既命酒
(4)瞑目徐行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凡书简及公家文牍,未尝弃一纸,皆积累以抄书。
(2)既命酒,果实蔬茹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
【4】晏殊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结合上述文章内容,你能说说晏殊为何在文学方面有如此大的成就吗?
6、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志同道合的朋友陈同甫的“壮词”,即豪放之词。
B.这首词上下两片共十句,节奏紧凑,写声绘色,形象生动。
C.上片实写军旅生活。看宝剑,听号角,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
D.下片一、二句写马快弦急,战斗激烈,从侧面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气氛上向人们预示着战事的胜利。
【2】请结合“可怜白发生”一句,分析诗人是如何将“雄壮”之志化为“悲壮”之情的。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座右铭”出现的历史比较悠久。东汉书法家崔瑗年轻时好意气用事,他因为哥哥被人杀害,大怒之下杀了仇人,只身逃亡。几年后,朝廷大赦,他才回到家乡。崔瑗自知因一时鲁莽闯了大祸,吃足苦头,就做“铭”放在自己座位的右侧,用以自诫。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勉励自己、鞭策自己、约束自己的警言称为“座右铭”。
(1)为上述文段拟一个标题。
(2)引用名人名言或自拟警句是常见的座右铭形式,请写一条警示或勉励自己的座右铭。
8、古诗文积累。
【1】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3】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4】疑怪昨宵春梦好, ________________。(晏殊《破阵子》)
【5】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7】《陈涉世家》有陈胜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写男儿当自强的:“__________________”
【8】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们在奉献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高尚的人格。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就有许多表现奉献精神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组句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后生可畏
刘斌立
(1)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
(2)我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其实我们啥事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天天待着呢。”
(3)“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我随口应和道。
(4)“老实!您可别小瞧这小子,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5)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 ”男孩,他也是经常应景似地挺朋克(朋克(Punk),又译为庞克,诞生于七十年代中期,一种源于六十年代车库摇滚和前朋克摇滚的简单摇滚乐),一会夹克上带钉,一会头发颜色又变了。
(6)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那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问道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他爹差点没气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7)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现在的年轻人啊”。
(8)一年以后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还记得那个玩摇滚乐的男孩吗?他又回来了!这次主动来求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9)“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 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10)之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11)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为了这个国家的头条新闻。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他们去争取权利。
(12)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的索赔事务。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13)我立刻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他确认道“没错,就是他,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14)“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我问道。
(15)“还真不是。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老李继续说道。“那地方就在茫崖。听常远的爸说,常远在那生活的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16)我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
(17)电话那头老李肯定地重复道:“后生可畏!”
(选自《新华文摘》2016年第13期,有删改)
【1】文中写到常远的哪些经历?请按顺序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被迫备考律师——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帮助穷人打官司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1)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的翻着。
(2)这条很小的信息,却因为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3】联系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4】小说主人公是常远,作者却以大部分内容写“我”和老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0、材料一:
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后,我国第一辆火星车“祝融号”将在着陆一个星期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的国家,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
对此,海外航天官员、专家媒体纷纷表示祝贺赞叹。奥地利科学院空间研究所通过社交媒体予以热烈祝贺,并表示为该研究所参与了这项火星探测任务而自豪。据悉,这家研究所参与了“天问一号”所携磁力计的研制工作。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太阳系探索项目负责人弗朗西斯·罗卡尔15日对媒体说,中国在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海外祝贺、赞叹“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
材料二:
整个着陆过程,“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虽然此前我国已有月表着陆经验,但此次“天问一号”完成火星软着陆任务显然更加艰难;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环境比月球表面更复杂;另一方面,火星距离地球更遥远,通信时延达到20分钟左右,相距遥远的地表对“天问一号”可能遭遇的险情来不及做任何处置。在此阶段,“天问一号”只能自主完成相关工作,经历“未知9分钟”。同时这个过程需要融合多级减速、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每个环节都必须确保精准无误,差一秒都可能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为了让火星车能够在恶劣环境中“活”下来并顺利完成使命,科研人员专门研发出一种不易沾上灰尘的新型材料,即使沾上也可以通过振动将其抖落。“我们还在实验室中特意摆放了一台一模一样的火星车,当‘祝融号'在火星上遇到复杂路况时,需要实验室中的这台火星车先进行模拟行驶,确认无误后再向火星发出指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问一号”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说。
(摘编自《“天问一号”本领强),<光明日报》2021年5月16日)
材料三: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 ,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况且,即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但就目前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非是因为我们想“移民火星”。
(摘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光明日报》2021年4月12日)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在国外引起了广泛反响,海外对此纷纷予以祝贺、赞叹。
B.“祝融号”火星车将在“天问一号”着陆一周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中国首次火星巡视之旅。
C.“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火星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
D.“祝融号”在火星上应对复杂的路况时,需要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先行进行模拟行驶试验。
【2】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天问一号”需要在9分钟内将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
【3】材料二这个句子中加点的“左右”能否删去?请简述理由。
“一方面,火星表面大气的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左右”
【4】为什么说人类目前“移民火星”不具备可能性?请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
11、诗 与 成 都
肖复兴
①和其他一些城市相比,成都一个特别之处,便是它和诗的关系格外特别。
②成都古今出过的诗人很多,历代来过成都的诗人更是无数,他们的诗再漂亮,并不足以说明成都就是诗城。能证明成都是一座诗城的,是诗对这座城市的影响,诗如水一样在这座城市蔓延的滋润和普及。
③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事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自得其乐,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④还曾经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抗战期间,在半边街魏家祠堂对面开有一家饭馆,战争期间经济拮据,怕人吃饭不给钱或赊账;饭前先要钱呢,又觉得不大好,既怕得罪人,又怕伤自己的面子。店家便写下一首诗,贴在墙上:“进门好似韩信,出门赛过苏秦,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句句用典,又通俗好懂,众人皆会意而笑,皆大欢喜。在成都,诗不止于诗家之间风雅的唱和,而很实在,很实用,又有几分居家过日子的恬淡和狡黠,以及艰辛日子里的苦中作乐。
⑤再举一例,便是在成都连乞丐都能写诗。一个成都乞丐的“烘笼”诗:“烟笼向晓迎残月,破碗临风唱晚秋,两足踏翻尘世路,一盅喝尽古今愁。”居然把凄凉写得如此诗意盎然。也许,这只是丐帮中的凤毛麟角,但他们确实曾经存在过并为成都留下了不俗的诗作。这在别的城市里,我还真的未曾听说过。
⑥1913年,成都慈善人士曾经在北门一破庙旧址上搭建一排瓦屋,专门供乞丐在寒冬时有个避风的地方,并取了个典雅的名字,为“栖流所”。没过多久,便被乞丐在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是士绅工商之友,与魑魅魍魉为邻”。既工稳,又俏皮。
⑦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平起平坐。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⑧成都的诗的传统,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而诗的传统更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诗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
⑨记得同为诗人的冯至先生曾经说过一段话:“人们提到杜甫时尽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总忘不了成都的草堂。”这实在是成都的福气。成都人便也格外珍惜这一福分,将杜甫当做自己的诗神,把草堂当成诗的殿堂,每年人日即正月初七这一天,都要到草堂里祭拜,已经成为由来已久的习俗。如果没有这样长久的珍惜与敬重,如何能够形成诗的传统?诗的传统在一座城市走过了一千多年,这座城市又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成色?
⑩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带自己的稚子,从甘肃的同谷步行了一个多月,才走到了成都,投奔到当时任剑南节度使的朋友严武门下。但不多日后,杜甫坚持搬出条件优越的严府,而居于简陋的寺院之中。日后,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屋,写下《堂成》一诗,其中:“暂止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一联,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以后才有了“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样情趣盎然却又令我们会心会意、平易得任何人都懂得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诗不再是高雅的代名词,不再是诗人的专利,而属于大众和这座城市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
⑪成都,不仅是一座茶城,一座花城,一座美食城,还是一座诗城。
【1】第①段中说,成都与诗的关系“格外特别”。诗与成都“格外特别”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2】文章③-⑥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成都是一座诗城”的?请分点简要概括。
【3】第④段“赊账桃园结义,要账三请孔明”中两个三国典故,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样用典有何好处?
【4】第⑩段中引用了杜甫建成草堂之后的若干诗句,而并未引用杜甫在草堂的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若在此处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2、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在1968 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坦桑尼亚只派出一名述动员—— 阿林瓦里。他参加的项目是马拉松,在比赛中,他因摔倒,导致膝盖部位的脱内组织破裂。肩膀脱臼,但他没退出比赛,而是一瘸一拐地继续向终点跑去。等他到达终点时,颁奖典礼已经举行结束。阿赫瓦里站在终点线上说:“我的祖国把我从7000英里外送到这里,不是让我站在起点,而是要我站到终点。”
要求:①根据对上述材料的阅读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写作,600字以上。②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