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榨(yā)       自吹自(léi)        能(chěng)

B.见(piē)     顿开茅(sè)          取 (jí)

C.养(juàn)   大发雷(tíng)       (gài)

D.言(zhēn)   不容发(jiān)       (suì)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平如镜的罗布泊像座仙湖,我在和煦的阳光下乘舟而行,如临仙境。

B.斯文·赫定坐着船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俯瞰,感叹这里的美景。

C.班干部和同学们的意见大相径庭,在参赛曲目的选择上无法达成一致。

D.大型武术舞台剧《太极秀》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王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B.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流血流汗拼搏出来的。

C.他看起来温文尔雅,行为举止附庸风雅,很是讨人喜欢!

D.国庆节凌晨,各高速公路上汽车摩肩接踵,迎来了拥堵高峰。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一位公民都不能袖手旁观

B.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景点有“禁止拍照”的提示,不是义无反顾地拍照留影。

C.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不懈的追求。

D.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我们只有锲而不舍,才能登上理想之巅。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②敲戛:敲打。③流行坎止:顺流而行,遇阻而止。④鲁直:即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暗 窗 红 火 任 意 看 数 卷 书 亦 复 有 少 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强饮三大而别: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此:

(3)复不遂:                      (4)鲁直所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文中“________”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________角度,反衬夜的寂静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请各写一点。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起书怀

陆 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释)①病起:病愈。②病骨:指多病瘦损的身躯。支离:憔悴;衰疲。③孤臣: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江干:江边;江岸。④阖()棺:指死亡,诗中意指盖棺定论。⑤庙社:宗庙和社稷,比喻国家。⑥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京华。和銮(luán):同“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轭首或车架上称“銮”。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身体消瘦,也暗含被贬官之意,虽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客居江边,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____

(2)颈联表达了希望朝廷北伐,收复中原的殷切期望。___

(3)尾联感情强烈,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忠心报国的愿望。___

(4)这首诗开头以叙述自己衰病起笔,结尾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___

(5)“位卑未敢忘忧国”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____

2颔联表现了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某校组织同学们开展以“自强不息好少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结合下列材料,谈谈“自强不息”的内涵。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进学解》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自强不息的内涵:______

(2)活动中,李明同为大家展示了清华大学校训石刻图片,请回答问题。

清华大学校训石刻采用的是______字体,这种字体具有______的特点。

(3)校团委将于2023年3月20日上午举行“笃学明志,自强不息”主题征文活动,征稿截止日期为2023年4月10日。请仔细阅读以下征稿启事,按要求作答。

征稿启事

各位同学:

【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当代中学生担负着振兴祖国的重任。【乙】为激动同学们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热情,展现当代中学生自立自强的风采,弘扬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精神,校团委举办此次征文比赛。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丙】______。稿件投至校团委邮箱,请注明征稿字样。

校团委

2023年3月16日

①【甲】句有一处标点不当,请修改。

②这则征稿启事中的【乙】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③这则征稿启事中语句内容不完整,请在【丙】处横线上补充。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填空。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文。

屠呦呦所得到的,远超黄晓明

周小平

前几天一篇《黄晓明的两个亿婚礼与屠呦呦的半个客厅》的文章火遍了朋友圈。许多朋友对我说:周小平你看,在中国一个明星居然婚礼就花了两个亿,而一个获得医学大奖的科学家的收入却远低于戏子,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当一个科学家真的比当明星吃亏吗?我不这样认为。屠呦呦所得到的,远超黄晓明。

屠呦呦是一个能在人类医学发展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人。这就是多少文人墨客、达官贵人不惜耗尽一生,千金散尽所苦苦追求而不得的青史留名。古往今来,当红者如同过江之鲫,片刻即消。而只有真正对人类文明有贡献的人,才会永载史册。这种至高无上的荣誉,明星们哪敢有非分之想?只有艳羡的份儿。

屠呦呦也是一个将受到社会各界尊重的人。有一回我约一位业界大师喝茶聊天,一同前往的是一名年轻的科学家,大师欣然,相谈甚欢。可以想象,假设我带上黄晓明之类的明星去拜访,一定会被拒之门外,甚至友尽于此。这就是科学家所能得到的尊重和社会地位,远非明星所能企及。

屠呦呦还是一个得到自我价值最大实现的人。而这种满足感则是与抑郁症、自杀率、吸毒率颇高的娱乐圈人士绝对绝缘的。俗话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人一生自己真正需要用到的钱并不太多,能有车房,有医疗保险,一点避险资金即可,多余的钱不过是用于炫耀。如果一个人只懂得钱,只追求名利,却永远不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却永远不懂得追求自我最大价值的实现,那么他将是无比的空虚和痛苦。

钱不是唯一的人生成败标准。每个人的眼光是不同的,每个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社会更是多元的。因此社会的价值观也应该是多元的。人眼中若只以钱来判断成功与否则是浅薄的。

人各有志,事各有态。大家都记得百年前的爱迪生,千年前的祖冲之,可谁还记得那时最红的明星是谁?所以勿要拿明星对比科学家,这如同用海水去对比天空谁更湿润,用沙漠去和森林比谁更干燥。你永远不懂他的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

人生在世,要问己心,莫忘初心。

【1】文章开头写火遍朋友圈的文章以及朋友说的话,有何作用?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了屠呦呦所得到的,远超黄晓明观点?

【3】第三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初心一词内涵的理解。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花果山的主人姓什么

毕淑敏

①雨天,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

②“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惟有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算跑得再快,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③上课铃声在我背后响起,像一条鞭子抽我双腿。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算迟到。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终结。

④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那么久”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分子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⑤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惟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他若是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⑥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了。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一样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下无人,很亲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⑦“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⑧“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好奇心发作。“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祥地看着我。

⑨“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⑩“你千万别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孙……”

(1)第⑤段“只有我知道这秘密”一句中,加粗的“这秘密”是指

(2)第⑤段画线的“悠长的铃声”中“悠长”一词的作用是:

(3)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用了 描写方法,作用是:

(4)文章误会老师傅姓氏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在文中设置了多处伏笔,请找出不符的一项是:( )。

A.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B.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C.我郑重地问老师傅的贵姓。

D.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文本一】

记者:近年来有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兴起了。在实践中执行效果如何?

储朝晖:职业本科主要是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空间。长期以来,大家都觉得我国职业教育在第一点就没有做好——即中考之后的“职普分流”。本来是分流,但实际运行中成了一个社会分层。我们现在的分流方式是完全按照中考分数来决定的,分数低就上职业高中,这不仅导致了生源上的差距,普通本科是能够进事业单位的,但职校毕业的就不行。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解决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困难。但也有可能让职业教育走向学历化发展的方向,这就违背了职业教育注重的是培养职业技能的初衷。

记者:提起职业教育,人们必称德国,在你看来德国职业教育对于我国发展职业教育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

储朝晖:德国对职普的分流更早,是从小学就开始给学生“分流”,老师们通过观察初步判断哪些学生适合进职业学校,相当于企业,招生也是采用市场化的路子,靠政府行政部门拨款就能生存,所以不少学校没有动力去拓展市场。

(《职业教育的出路在于市场化》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注】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文本二】

什么才是好的职业教育?

首先,优质的职业教育要工学结合。普通教育高强度的刷题能提高升学人数,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则必须跟企业的真实需求匹配,“校企合作”是学生获得与未来工作相关的学习经验的重要渠道。双元制被认为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精髓,即由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为学生制定培育计划,其余时间在企业做实操性训练。这种方式让德国的职业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挂钩,成为承接学生们顺利就业的安全网。

其次,好的职业教育要有贯通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过去,这是一条“断头路”,有部分原因是,选择职业教育方向的学生,走向应用型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在升学路径上,职业性人才和研究性人才无异。在分流之后,是未来职业教育制度改善的方向。在德国的教育体系设计中,回流通道也随时敞开,综合类大学和应用类大学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壁垒。贯通了“断头路”,才能为职业教育吸引到好生源。

最后,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出彩”,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有些孩子可能考试能力真不强,但他有自己的特长优势。另外,职业教育更注重动手能力,重操作和实践。选择感兴趣的职业教育专业,职教生也并不一定就是传统认为的那样在学业竞争中败下阵来。他们也可能会逆风翻盘,最起码也能学习一个安身立命的手艺,能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内心充盈的、幸福的普通人。

(《什么才是好的职业教育》节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文本三】

国内的高校院校体系是理论导向,学术型研究主导,培养的是科研人才,客观上导致不能学以致用,也就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高素质技能人才,大国工匠缺口极大,职业教育及其所培养的人才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从政策层面分析,国家也一直在倡导职业教育的一些改革:2019年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因此双被称为“职教20条”文件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提出要在5至10年内让职业教育完成由“政府主导”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化办学”的格局转变。

(《我国职业教育的优缺点有哪些?》知乎问答社区)

(1)根据文本一、二、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职业教育仍然面临很多困难,就业难是诸多困难中最严重的。

B.职业教育的初衷是提高学生学历和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C.职业教育是为了育人,培养有安身立命手艺的幸福的普通人。

D.我国的高校专业设置和教育体系对职业教育的冲击较大。

(2)结合文本,列举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3)结合文本,谈谈职教文件中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提出要完成由“政府主导”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化办学”的格局转变的原因?

(4)明志即将毕业,他成绩平平,无法考上普高,自制的节水装置在学校曾获“小小发明家“称号,面临人生的第一次抉择,学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重新启航。你支持他的选择么?请根据文本内容读理由。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总向上腾,石头总是下落。对人来说,从不行动,也就等于他从不存在。

——伏尔泰

所谓内心的快乐,是一个人过着健全的正常的和谐的生活所感到的快乐。

——罗曼·罗兰

尽天下之学,无有不行而可以言学者。

——王守仁(明)

读了上面三段文字,你有哪些感受和联想?请结合自身的生活学习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