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后,小芳整理出了以下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已经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B. 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开始的标志
C. 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
D. 一战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战争
2、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曾说:“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这表明林肯
A.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
B.坚决主张废除奴隶制
C.寻找向南方妥协的借口
D.把解放黑奴作为维护统一战争的措施
3、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l978年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 )
A.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B.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C.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D. 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4、宋代,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的职能是
A. 主持变法
B. 监察百官
C. 执行削藩政策
D. 管理海外贸易
5、在中世纪的欧洲,一个封建主对他的封君毕恭毕敬,而对他的封君的封君却出言不逊。在西欧实行的封君封臣等级制度源于
A.法兰克王国 B.拜占庭帝国 C.罗马帝国 D.希腊时期
6、作家李尔兹伯曾充满敬佩地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此处“行军”“撤退”是指( )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红军长征 D. 井冈山会师
7、北部需要大量自由雇佣劳动力,南部奴隶主却把几百万黑奴束缚在种植园内;北部需要大量的棉花等工业原料,南部却把产品多数输往英,法及其他欧洲国家;北部需要南部作为商品销售市场,一贫如洗的黑奴却无力购买任何工业品这表明美国内战前南北方的主要矛盾集中在( )
A.经济发展的类型
B.与欧洲国家关系
C.联邦制度的存废
D.统一市场的建设
8、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沿尼罗河而行,了解楔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甲骨文,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印度河岸观光,了解种姓制度,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9、近代学者胡适认为:“他在建设南通的过程中,‘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影响及全国’。”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江苏)海门的。”材料中胡适和毛泽东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张赛 B.张之洞 C.荣德生 D.侯德榜
10、“作为晚清状元,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但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就开始每况愈下了。“以下对张謇事业兴衰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张謇提出的“父教育,母实业”思想体现了他发展经济与重视人才并举的思想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张謇企业的迅速发展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措施也是张謇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D.20年代中期张謇企业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来自于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1、1980年我国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 ( )
A. 深圳 B. 厦门 C. 海南 D. 汕头
12、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历史的重大事件,下列属于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3、列宁说:“战争使最文明的、文化最发达的国家陷于饥饿的境地。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战争这一巨大的历史过程又空前的加速了社会的发展。”以一战为例,对列宁这句话的理解是( )
A. 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B. 印度独立和印巴分治
C. 两极格局的形成 D. 纳米比亚的独立
14、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15、解放区流传着一首歌谣:最后一瓢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拿去缝军装,最后一个娃送去上战场,最后一床盖在担架上。这首歌谣反映了解放战争获胜的主要原因是
A. 民众的大力支持 B. 解放军作战勇敢
C. 国民党战斗力低下 D. 解放军作战方针正确
16、以下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书第九章的内容,其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议会制度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习近平主席参观某处时深有感触的说:“革命胜利来之不易,靠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大批将帅之才和战斗英雄,更靠人民的支持和奉献。这一战役就是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习近平参观之处是
A. 抗日战争纪念馆
B. 红军长征纪念馆
C. 淮海战役纪念馆
D. 西安事变纪念馆
18、利用关键词进行想记忆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比如,当看到“王政复古”、“文明开化”、“殖产兴业”时,就能联想到( )
A.俄国1861年改革
B.美国内战
C.日本治维新
D.法国大革命
19、下图连环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义和团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20、“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A. 南京解放、瓜分狂潮、九一八事变
B. 南京解放、台湾割占、七七事变
C. 抗战胜利、台湾割占、九一八事变
D. 抗战胜利、台湾割占、卢沟桥事变
21、隋唐时期发明改进的水利灌溉工具__________以及农田耕作工具__________,都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2、《英雄交响曲》这首交响曲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表现出________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对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
23、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4、法西斯统治是指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________,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__________。法西斯统治是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能维持资产阶级统治时才出现的。
25、苏联解体的标志是《______》的签署;现代主义荒诞派的典型是法国贝克特的______。
26、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917年________武装起义的爆发,吹响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号角。
27、填空题
安徽是中国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
(1)程长庚是一位集艺术家、教育家于一身的戏曲大师,被誉为“_____________”
(2)明末清初,以徽州为中心集结了一大批画家,形成了独具风格的“___________”.
(3)风阳花鼓戏曲调鲜明、舞姿优美,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
28、成果: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________变成强盛的________。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29、观察下图《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完成填空。
(1)A.中国被沙俄侵占面积最大的地区_____B.1871 年沙俄出兵强占的中国城市_______
30、欧洲的联合: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________。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________
31、学史有感: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愿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是哪个朝代?
⑵为了维护统一,清朝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各采取什么措施?
⑶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是什么?
⑷为实现和平统一大业,党和政府实行的基本方针是什么?提出这一科学构想的人是谁?
⑸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怎样才能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32、思想解放运动促进近代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请举出近代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及代表人物。
33、 6世纪下半叶,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几近丧失,国家衰落。日本皇室和部分留学中国的留学生决心改革,推行中国隋唐的政治制度,以振兴国家。
请回答:
(1)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改革?
(2)这次改革是效仿哪国的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3)概述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文明交流第一路》一书中写道:在很长一段时间,东西方各国都以使用丝绸为时髦。他们认为穿着丝织物,可以使自己显得更高贵一些。正是人们穿得过于眼花缭乱,以至于公元14年古罗马元老诏令禁止男性臣民穿戴丝绸服饰。
材料二 公元1001—1500年间,影响世界的主要科技发明67件,其中,中国38件,其他国家29件。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材料三 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和消耗日本的战斗力。此后不久,国际社会出现了一幅题为“UNITEDwe will win”(团结,我们就能获胜)的宣传画。
——《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古罗马男性臣民穿戴丝绸服饰”得益于古代哪一条商路的开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1—16世纪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两项科技发明,并简析其中一项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事件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4)归纳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