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苏州中考二模试卷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永远不发脾气,在今时今日不大行得通。社会节奏急匆匆,谁会费时地   别人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所以一定要   地说出来,可   不得要领,就得釆取比较   的态度——也就是发脾气了。

(摘自亦舒《生活志》)

A.考虑   斩钉截铁   虽然   淋漓尽致

B.琢磨   直截了当   如果   慷慨激昂

C.揣摩   开宗明义   既然   意气风发

D.猜测   开门见山   即使   热血沸腾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

A.左右逢缘 自鸣得意 责无旁贷 张惶失措

B.与日具增 有例可援 无可质疑 跚跚来迟

C.旁逸斜出 囊萤映雪 流连忘返 脍炙人口

D.半身不遂 鞭辟入里 重蹈覆撤 卷帙浩繁

3、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登上花果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B.小组讨论会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夸夸其谈,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C.神舟发射基地的广大官兵,个个身怀绝技,却因工作的机密而鲜为人知

D.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我们应踏踏实实,不能好高骛远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班主任发挥了每个人的优势,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着贡献。

B.每逢假日,泉城广场上人来人往,人迹罕至

C.追悼会上,看到逝者如斯,大家心痛不已。

D.母亲听说了这个消息,高兴得喜出望外

5、下面一段对于企业园区核酸检测点的文字介绍中,偏离了中心话题的一项是(     

①在企业园区的核酸检测点,一眼望去,头盔加口罩是这支队伍的潮流。②许多工友刚刚下工就赶来,医护人员与志愿者耐心地讲解与示范帮助他们注册、预约信息,队伍中也不乏手拿“老年机”的工友,志愿者用自己的手机帮助他们完成操作,为他们解决难事。③全员核酸检测采样实战演练是社会凝聚力的体现、是全民努力的成果,④队伍中的受检人员来自不同的车间、不同的实验室,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正是有了他们的付出得到了保障。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6、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bì) 守(guǎ)   山(jiàn)   微不足(dào)

B. (wù)   取(dì) 古(héng)   心不在(yān)

C. (zào)   书(zhāi) 污(huì) 深恶痛(jué)

D. (lú) 土(fěi)   祷(qí)   目不园(kuī)

7、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周雷带领团队,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的水稻新品种,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了底气。

B.壬寅年伊始,我国首都北京举行的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一场新春“冬奥之约”,架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C.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江城中学正在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活动。

D.双减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推广,撬动了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也让学校找到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邓艾①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②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颍川。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③。为稻田守丛草吏。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④。宣王奇之,辟之为掾⑤,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邓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②太祖:魏武帝曹操。③干佐:主管某项事务的辅佐官员。④司马宣王:司马懿。⑤掾:副官、佐吏的通称。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⑴必先其心志 苦:______________

⑵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请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语段(一)开头六个事例的作用。

4语段(二)中邓艾的事例能否论证语段(一)的观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两首小令,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

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

小桥流水飞红

【注】①帘栊: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下面对这两首元曲小令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中,处于动态的流水和处于静态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B.《天净沙·秋思》文字精炼,纯用白描勾勒生动的图景,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

C.《天净沙·春》借“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作者陶醉在明媚春光里的惬意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D.《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春》都以乐景写哀情,前者前四句写景,末句写人。后者通篇句句写景,亦是句句写人。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中,雷海为从7万多名报名者中,一路过关斩将,用十三年的坚持和努力夺得了总冠军。“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他那上千首的诗词没有白背,诗词影响和改变着他的人生。

材料二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雷海为成名后,有网友嘲讽他:“一个连生活条件都还没改善的人,不想着怎么去赚钱,背那么多没用的诗词干什么?”“背诗歌又不能当卡刷,不还得去送外卖?”

材料三  教育部日前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排查,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各校要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和同学关系状况,积极建设良好的班级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各地各校要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的知识;[乙]要提醒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特别要安排好孩子放学后和节假日的生活,引导孩子绿色上网,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和不当消费。

(1)以一句诗作为材料一的开头,下面哪项最合适______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2)你同意材料二中网友的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画线句存在语病,请你帮忙修改。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改为“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______”后加“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11、默写填空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

(4) 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7)花中寄寓着作者无限的情感,杜甫的《春望》中触景生情,移情于花鸟,表达了感时伤怀的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12、九(5)班的小金同学在整理水浒人物卡片时,发现鲁达总走在救人的路上。她画了以下的思维导图。

(1)请你补全A、B空白处。

A_________,救出金氏父女        大闹桃花村,救出B__________

(2)在思维导图中小金同学还附上一句“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金圣叹评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你是否认同金圣叹的观点呢?请你结合以上思维导图与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七、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3、阳光透过树叶,洒落在草地上,我摘下头上的草帽下意识地摇动起来,驱赶的是蚊子,带来的是一阵凉爽。

已是休工的时间了,火辣辣的太阳下,还有三五个头戴草帽的同事在田间除草,包谷黄灿灿,水稻黄灿灿,远山近水丰收在望。

抽一支烟,让大自然过滤往事。草帽在手中细细数点,仿佛带着太阳的光芒把心情照耀。常年的机关生活,很难直接与太阳和田野对话。这次进村子、进农户,深入到农村一线、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让久违田间劳作的我,确实感觉有点累了,而手中的草帽,却让我想起了父亲。

父亲是路桥总工程师,路要修到哪里,桥也就跟着修到哪里;父亲和草帽走到哪里,我们的家自然也就搬到哪里。母亲常说:“草帽就是我们的家。”真的,我细心地观察过,每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屋里的家具全是破旧的,但草帽准会是新的。在父亲看来,换上一顶新的草帽,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我还意识到,只要草帽由金黄变成黑黄,那么,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又该搬家了。

太阳造就汗水和智慧,草帽见证信念和意志。真正的阳光,也正属于草帽。

一次,母亲病重躺在家里床上。我盼望着父亲早一点回来,给母亲煎药。可父亲刚回到家就接到一个电话,不由分说,他拿起草帽又朝工地赶去了,大桥工地建设更需要他。我用异样的眼光望着父亲拿起草帽。父亲愧疚地摸着我的头鼓励说:“男子汉要学会顶起一片天。”

又一次,父亲要到省城开劳模表彰大会。他希望我在“五一”假期读读他的一本日记《坚持和执著》。路桥,是他的才华文章。他爱事业就像爱生命。宿命的爱,完整的爱,不会随意被烈日暴晒,被风雨打湿。也就在父亲把一顶旧草帽挂在墙头的一刻,我忽然意识到父亲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两年后的一天,一辆我所熟悉的吉普车来接我和母亲,从陈驾驶凝重的目光看得出,显然是父亲出事了。果然,他告诉说,我父亲为了救一个触电的工人,自己身受重伤,昏迷不醒,现在医院抢救。顿时,母亲有点支撑不住了。“男子汉要顶起一片天。”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扶着母亲低声细语:“爸爸是好样的。”到了医院,我们看见一个工人模样的人,拿着一顶草帽跪在地上请求医生,要救活他的恩人。认识我们后,他拉着我和母亲的手哭诉说,他被触电后,是我父亲用这顶草帽,把他从死神手中抢回来,自己却……

父亲终于苏醒了,是在我守候的睡梦中苏醒的。晨曦,露出了淡淡的微笑。父亲伸过手,拿起我手中的草帽看了看,然后,轻轻地扣在我的头上。我忽然觉得我完全长大了。后来,我获得硕士学位,成了工程师,成了公务员。我更加理解了,有太阳才有白天,才有路,才有草帽顶起的一片天。

“上工啰……”声音从不远处传来。我收藏好记忆,戴上草帽,拿起锄头,又走进了一片丰收的玉米地。

我忽然感觉到,这顶太阳下的草帽,不正是中国知识分子本质的一部分吗?

1本文以“草帽”为线索,依次写了“我”和父亲的哪些事?请用简要的语言概述。

2联系上下文,如何理解父亲所说的“男子汉要学会顶起一片天”?

3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4品析下面句子中的动词,体会父亲的用意。

父亲伸过手,拿起我手中的草帽看了看,然后,轻轻地扣在我的头上。

5文章结尾说,“这顶太阳下的草帽,不正是中国知识分子本质的一部分吗”,从本文来看,你认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本质是什么?

14、阅读《紫薇花的歌唱》,回答下列小题。

①又一棵紫薇树被人折断了!这正是紫薇花盛开的季节,在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的花坛里,一棵棵紫薇树沿道路延伸向远处,晨风中,开满一簇簇粉红色花朵的枝条轻盈地摇曳---就在这迷人的景致中,又一棵紫薇树被人折断了!

②比起高大的黄桷树和香樟树来,紫薇是太矮小、太柔弱了。在我每天上班都要经过的这段街道上,每个水泥石形条圈起的花坛里都植有五六棵紫薇。也许是刚栽下两三年,也许是花坛里缺少肥料,大多数紫薇始终只有一个人身那么高。树干细细的紫薇挺直了身子站立在大街两旁,像负有使命似的,等秋过去,等冬过去,等春来发芽,等夏来开花。每每经过这些树们,我心里都会生出一种敬意。

③但是,一年四季里,我都会看见有紫薇树被人摧折,或是枝条,或是树干。有一棵紫薇曾使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之牵肠挂肚。它只有一尺多高,其实已不能说是一棵树,只算得上是一截树桩。空气灰蒙的冬天里,它喑哑地立着,宛如一只被人割断了声带却依然高昂着的鸟儿。春暖了,不知何时,那树桩竟长出了嫩芽,嫩芽一天天地又变成了细枝,细枝翠绿得像少女的歌声。我被这残损近无的紫薇树桩的顽强生长深深震撼了!我知道,在今年的夏天里,这节树桩是开不出朝霞般美丽的花朵的,但是,它仍然要走向夏天,以它仅有的绿色走向紫薇花放声歌唱的季节。

④紫薇花放声歌唱的盛景我是见过的。滨江路,我们这座城市中心里自然景观最美的一条路,一边是清波粼粼的釜溪河,一边是树木葱郁的龙凤山,龙凤山脚下就是一长溜生长多年的紫薇树。紫薇花开时,一条条缀满簇簇粉艳的花枝,密密地、柔软地垂下来,如一眼眼彩色的喷泉在路旁永不枯竭地喷着,喷出彩色的浪花,喷出夏季里最令人心旌荡漾的歌声。每次乘车路过滨江路,我的脸上都不由会浮上笑意,为生长在龙凤山脚的这一长溜紫薇树感到庆幸:它们没有遭到摧折,因而它们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美丽。

⑤在有的人眼里,树的生命是太可以藐视的了,折断它!“啪!”手一伸,绿绿的生命就被生生折断。我不知道那只手的血管里流着的血有多冷,但我由此可以推断出那颗淌出冷血的心还剩多少点可怜的人性。树被折断了,这些人的人性也曲现出可怕的裂痕。断裂的树桩还会发芽抽枝,断裂的人性却连一片叶子也长不出---那是一种怎样的荒凉啊!

⑥我从那棵被人折断的紫薇树旁走了过去。前面,前面的花坛里,看不到尽头的紫薇树伸展着花枝,舒展着它们的美丽。一阵晨风吹来,紫薇花的歌声随之响起,我的两个耳眼里立刻像有阳光在有节律地跳荡。我猛然一觉:比起我对毁树人的谴责来,这紫薇花充满生命力的歌唱不更令人深思?

1作者对然流的情感经历了一个过程,阅读①-④段,补全下面的表格。

紫薇的遭遇

作者的情感

______

痛心

矮小、柔弱却等待发芽、开花

______

______

震撼

山脚下的紫薇树没有遭到摧折,奉献出了自己全部的美丽

______

 

 

2文中面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表达作用。

紫薇花开时,一条条缀满簇簇粉艳的花枝,密密地、柔软地垂下来,如一眼眼彩色的喷泉在路旁永不枯竭地喷着,喷出彩色的浪花,喷出夏季里最令人心旌荡漾的歌声。

3末段中“我猛然一觉:比起我对毁树人的谴责来,这紫薇花充满生命力的歌唱不更令人深思?”你认为令人深思的是什么呢?

4下列对全文的赏析有错的两项是(   )(   )

A.作者对紫薇树的情感经历了一个过程:平常对普通的紫薇树总是满怀敬意,而对被人折断后的紫薇树则十分痛心。作者对毁树人的态度则是藐视,这从第⑤段可以看出来。

B.第②段文字将紫薇树与黄桷树、香樟树进行对比,先说紫薇树太矮小柔弱,再说它“像负有使命似的,等秋过去,等冬过去,等春来发芽,等夏来开花”,这种写法叫做欲扬先抑。

C.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空气灰蒙的冬天里,它喑哑地立着,宛如一只被人割断了声带却依然高昂着的鸟儿。”运用了拟人和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被摧折的紫薇树坚韧而顽强的性格特点。

D.这篇散文一方面对“紫薇花的歌唱”进行热情地赞美和歌颂,一方面又对扭曲的人性进行无情地鞭挞和嘲讽,希望人性回归,爱护生命。

E.文章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感情强烈,思想深刻,结构紧凑而精巧,语言流畅而优美。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给文章增添了不少蕴藉和灵动之气。

八、作文(共1题,共 5分)

15、作文

当洁白的小船载起欢声笑语,当平静的湖面荡起爱的涟漪,当你的笑靥如杨花般飘落,当你在无望的等待中独自叹息,我知道那是一片挥不去的记忆。

请以“挥不去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抒写你最难忘的记忆,表达你最真挚的感情。

字数600以上,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