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初三的莘莘学子要竖立远大的理想,但当务之急还是要抓紧时间,认真备考,力争在中考出优异成绩,考上理想高中。 

B. 中国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的消息一经发出,全国各族人民拍手称快  , 这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名族自豪感。

C.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溺于网吧,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光着膀子。”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革命烈士诗抄》作者罗广斌,书中收录了牺牲的烈士们的代表作品。

B.诵读《革命烈士诗抄》,我们可以体会到革命烈士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和愿为革命事业粉身碎骨的壮志雄心。

C.诗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充分表现了作者为实现革命理想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D.“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诗句气势如虹,爱国主义激情炙热如火。

3、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河浩荡,_____,把握住历史、现实与未来;高山巍峨,_____,把握住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大海空阔,_____,把握住文化的交锋、交流与交融,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让当代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A.在世界的尺度上       在时间的轴线上       在精神的维度中

B.在世界的尺度上       在精神的维度中       在时间的轴线上

C.在时间的轴线上       在精神的维度中       在世界的尺度上

D.在时间的轴线上       在世界的尺度上       在精神的维度中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乙已》和《我的叔叔于勒》都用到了少年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但小说中两个少年的情感却迥然不同,小伙计对孔乙已漠不关心,若瑟夫对于勒叔叔则充满了同情。

B. 《格列佛游记》中的小人国中最重要的职位是通过比赛跳绳舞来决定的,“跳得最高而又不掉落下来,就得到最高职位”。

C.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D. 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六十岁,“耄耋”指人七八十岁。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   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驩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卿等若能小心奉法/若为佣耕

B. 愚者多财生其过/以为宫中之事

C. 卿等宜深思此言/将军宜枉驾顾之

D. 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

3太宗认为徇私贪污的危害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概括。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古诗文,完成各题。

无题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从任一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怀集,古为百越地,秦汉置乡,是岭南最早建立行政建制的地区之一,隶属关系几经变更,七百年广西,八百年广东,兼具两地风俗特色。因拥“一江两河二十一水”,故取怀山怀水之“怀”,兼取多民族相安集聚之“集”,合成“怀集”,这也高度浓缩概括了今日宜居宜游宜商的美丽怀集。

(1)根据上面材料,用一句话概括“怀集”的含义,不超过25字。

(2)一味美食,一种特产可以成为一个地方的名片,请你任选一味怀集美食或一种怀集特产,写一两句广告词,为怀集擦亮名片。先表明你所选美食或特产,再写广告词。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九年级(1)班围绕“气象物候”主题,开展了下面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现在邀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下面的古诗词均与物候有关,请将其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之涣《凉州词》)

(2)写出你熟悉的关于气象物候的两则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准备组织“气象物候观测兴趣小组”每天观察天气变化。佳佳同学认为观测气象物候是气象台的大人们干的事,现在学习这么紧张,没有闲工夫参加这个活动。请你劝说她加入班级“气象物候观测兴趣小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爱是一掌清凉

吱呀吱呀……树上的知了如同比赛一般叫着。

树荫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着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两个孩子穿得都很朴实,不远处有一个工地,很显然,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由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从家里接了他们来团聚一些时日。

八月的这座小城本来就似一个火炉,加之一连几天天空中连云彩也很少有,从一大早就有阵阵热浪扑面。①因为街道在这儿有了一个缺口,兄弟俩的父母将他们放到这里的树下,也就是希望有风从缺口处吹过来。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忍受不了那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腿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从树叶隙罅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儿凉快。②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在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的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们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砖墙,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这下能够着了。③他将双手贴在了玻璃上,然后又把整个脸紧紧贴上去。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站到砖头上去的。

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荫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一会儿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④

直到快中午十二点了,在工地上做饭的妈妈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的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特别凉,是因为玻璃的后面,即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爱是一掌清凉,有了爱,你就紧紧握住了当下的亲情,也一定能握住一辈子的幸福。

(摘自《潮州日报》)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八月天气酷热的原因。

B.②句形象地点出了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儿凉快的原因是哥哥扇起的风都是热的。

C.③句中哥哥搬砖头时“吭哧”“吭哧”的声音,表现了哥哥搬砖头时的快乐。

D.④句写哥哥“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说明了哥哥做这个动作的持续性,表现了哥哥对弟弟淳朴和无私的爱。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本文讲了哥哥和弟弟兄弟俩之间的一段故事。八月的大热天,哥哥把一掌掌清凉传递给弟弟,表现了哥哥对弟弟的关爱,体现了亲情的无私,令人感动。

B.文中的哥哥是一个懂事、体谅父母、关心弟弟的好孩子,妈妈被哥哥关心保护弟弟的行为感动了。

C.妈妈没有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特别凉的原因是她相信将来儿子一定是人间最富有的。

D.本文的主题是讴歌亲情。它启示我们,谁能把握住当下的亲情,就一定能把握住一辈子的幸福。

【3】下列对文章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如“哥哥把一掌掌清凉传递给弟弟”写得非常具体而真实,读来让人感动,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本文多处描写了这座小城的热,这些描写都是正面描写,为表现哥哥的优秀品质作了烘托和铺垫。

C.本文最后一段总结了全文的内容照应了标题,深化且升华了本文的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D.本文的记叙顺序是顾叙,其好处是从头到尾叙述事件,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10、阅读《别样的礼物》,回答小题。

别样的礼物

①从小到大收过许多礼物,当时会喜上眉梢,也会把玩上数日,随后往往置于一隅,任其蒙尘。唯有那份礼物,因其特别,久久地珍藏于内心深处,常常会在某个阳光满地、温馨满怀的日子里不经意间被我想起。

②那是登上讲台的第二年,工作的热情还在渐渐升温,课堂、学生将我每天的日程表填得满满的。这种快节奏的紧张生活,让我的身体又处在了低潮状态,我发着低烧,浑身软绵绵的,无力说话,也不想吃东西。看样子是去不成学校了,只好安心地睡一觉,养养神明天再说。

③门外突然响起了嘈杂声,接着好像是父亲和什么人说话的声音,然后父亲就进来喊我起床,告诉我学生们来看我了。我睁开蒙眬的睡眼,问父亲钟点,才发觉竟昏昏沉沉地睡到黄昏。我刚想下地,学生们就拥了进来,一个、两个、三个……挤了满满一屋子。

④学生们异口同声地问着我的病情,劝慰我好好休息;我也询问着他们的功课和这一天班级里的情况。

⑤这时,我注意到班长向大家使了个眼色,孩子们纷纷开始翻开书包,然后变戏法似的找出一些花花绿绿的东西,迫不及待地递到我的手中。原来是孩子们为我精心准备的礼物:有我喜欢看的书、精致的八音盒、漂亮的发夹、还有红红的苹果、甜甜的蜜橘……刹那间我的被子上堆满了礼物,我被五彩缤纷的礼物簇拥着。我的鼻子一酸,眼泪静静地落下来。这些和我相识仅仅半年的孩子们用他们质朴的行为打动着我、感染着我、鼓励着我,我被一种强烈的幸福感包围着,我一时语塞,任泪水不断地流下来。

⑥“小岩,你还没给老师送礼物呢!”听到同学的提醒,一个一直站在角落里的孩子慢慢靠近我的床边。

⑦噢,是他!这是个家境窘迫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就靠爷爷奶奶拉扯着。平日里,班级搞什么活动,他都不参加,他怕拿不出钱来,怕同学笑话他。说实在的,看到他能来我很意外。

⑧他怯怯地站在我的床边,脸已开始泛红,似是鼓了很大勇气,小声说道:“老师,我没钱买礼物,我送您一个祝福作礼物,行吗?”说完,他注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睛里有亮亮的光在闪动,像是蓄着一泓秋水,那样清澈透明,看着这个平时总是寂然无声,温顺得像只小绵羊的孩子,我用力地点了点头。

⑨“老师,祝您健康!”他大声地说出了自己的祝福,然后羞涩地低下头去。啊!多么别样的礼物!多么真挚的关怀!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谁能说他的礼物不名一文?谁能嘲笑他用语言表达祝福的心不够坦诚?他的礼物不正是古人“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最好诠释吗?在世俗面前,这礼物多么超然,多么独特,多么价值不菲!它带给我的惊喜是如此强烈,带给我的感动是如此撼动我的心!我拉过他的手,将他的手紧紧地握在我的手里……

⑩岁月流逝,步履匆匆,让人淡漠了许多往事、许多心境、许多朋友,年过半百的我,站在岁月的门槛上,淘尽了生活的尘粒,对过往的生活竟深深地起了再回首的眷念之意。看着散落在柜子里的一些礼物,突然想清点一下自己的心情了,于是“老师,祝您健康”这句祝福语又一次漫上心头。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3】选文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4】选文第⑨段画线句“似一捧清新的溪流沁入肺腑,似一抹温馨的春阳暖人心扉,似一阵霏霏的细雨涤荡心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选文第⑦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后汉书·虞诩传》记载,东汉名将虞诩将赴任的朝歌一地,当时正发生叛乱,朋友闻讯后都为他的安危担心,纷纷劝他别去。虞诩却坦然笑答:“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明知山有鹿,偏向虎山行”,危难时刻显身手,虞诩这种“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担当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②担当需要勇气。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大会战,铁人王进喜率领的钻井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是上”“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终于打出了大庆第一口喷油井。这种时代担当,首先靠的就是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

③担当需要正气。当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身边跟差提醒说,鸦片由来已久,且官商勾结,不可深查,与其得罪权贵和洋人,不如明哲保身,给自己留条退路。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道之。”现实生活中,有人遇到棘手问题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躲,遇事不敢担风险,守摊度日不作为。怕承担责任,怕影响个人名节,怕丢乌纱帽。表面上一个“怕”字,实际上是“私”字作怪,缺少勇于担当的正气。

④担当需要能力。《水浒传》里的洪教头,连喊几个“来!来!来!”结果被人家轻松打倒;《三国演义》中的马谡,敢立军令状守街亭,却因纸上谈兵、刚愎自用是了街亭,丢了性命。没有能力的担当,样子做得再足,终究只是花架子。

⑤大时代需要大担当,大担当方有大作为。今天,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给我们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担当。但是,敢于担当绝不是停留在嘴边,而是落到踏踏实卖的行动上。只有这样,个人的担当才会真正推动集体事业的进步,个人的梦想才能融入更多人的梦想!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主要支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简述选文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杨志纵使武功盖世、谨小慎微,最终还是丢了生辰纲;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诉说着那个时代读书人的命运;刘备三顾茅庐,终靠诚心奠定蜀汉基业;刘姥姥游玩大观园,才发现世界原来如此精彩……小说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引发你哪些新奇的想象,或者丰富的联想,亦或深度的思考?

请你从上面四个人物中选定一个,以“对话某某”或“评说某某”或“遇见某某”为题(例:“对话杨志”;“评说杨志”;“遇见杨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2)不得抄袭、套作;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