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校有25名同学参加某比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取前13名参加决赛,其中一名同学已经知道自己的成绩,能否进入决赛,只需要再知道这25名同学成绩的( )
A.最高分
B.中位数
C.方差
D.平均数
2、把图1中的菱形沿对角线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将这四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拼成如图2,图3所示的正方形,则图1中菱形的面积为( )
A.12
B.14
C.16
D.18
3、如图,在菱形ABCD中,AB=5,对角线AC=6.若过点A作AE⊥BC,垂足为E,则AE的长为( )
A.4
B.2.4
C.4.8
D.5
4、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5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与AC交于点O,BD=6cm,则对角线AC的长度是( )
A.8cm
B.4cm
C.3cm
D.6cm
5、若甲、乙两人同时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个方向行走到同一个目的地,其中甲一半的路程以a(km/h)的速度行走,另一半的路程以b(km/h)的速度行走;乙一半的时间以a(km/h)的速度行走,另一半的时间以b(km/h)的速度行走(a≠b),则先到达目的地的是( )
A. 甲 B. 乙
C. 同时到达 D. 无法确定
6、已知集合,且
使中元素
和
中的元素
对应,则
的值分别为()
A. B.
C.
D.
7、如图,在△ABC中,AB=AC=2,∠BAC=20°.动点P、Q分别在直线BC上运动,且始终保持∠PAQ=100°.设BP=x,CQ=y,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大致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8、下列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9、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 x< B. x≤
C. x≠
D. x>
10、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分别是A(
,
)、B(
,
)、C(
,
),若
<0<
<
,能正确反映
,
,
的大小关系的是( )
A.>
>
B.
>
>
C.
>
>
D.
>
>
11、如图,四边形和
均为正方形,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分别经过
的中点M及DE的中点N,则正方形ADEF的边长为___
12、化简:(1)(+2)(1-
)的结果是____________;(2)(
-
)(
+
) 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3)(2−
)2的结果是____________。
13、当__________时,二次根式
有意义
14、计算:_______,
=______,
=______.
15、在Rt△ABC中,已知∠C=90°,∠A=30°,BC=1,则边AC的长为_____.
16、若实数a、b满足,则
_______.
1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18、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有两个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9、中,
,最小边
,则最长边
的长为__________.
20、如图,是边长为
的等边三角形,取
边中点
,作
,
,得到四边形
,它的周长记作
;取
中点
,作
,
,得到四边形
,它的周长记作
.照此规律作下去,则
______.
21、已知: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1)求m的取值范围;
(2)若m为正整数,且该方程的根都是整数,求m的值.
22、解方程:x2-3x=5x-1
23、(1)计算:;
(2)解方程:.
24、某校为了解全校学生主题阅读的情况,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在某一周主题阅读文章的篇数,并制成下列统计图表.
某校抽查的学生文章阅读的篇数统计表
文章阅读的篇数(篇) | 3 | 4 | 5 | 6 | 7 及以上 |
人数(人) | 10 | 14 | m | 8 | 6 |
请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被抽查的学生人数和 m 的值;
(2) 求本次抽查的学生文章阅读篇数的中位数和众数;
(3)若该校共有 1200 名学生,根据抽查结果,估计该校学生在这一周内文章阅读的篇数为 4 篇的人数.
25、如图,在△ABC中,∠ACB=90°,BC=AC=6,D是AB边上任意一点,连接CD,以CD为直角边向右作等腰直角△CDE,其中∠DCE=90°,CD=CE,连接BE.
(1)求证:AD=BE;
(2)当△CDE的周长最小时,求CD的值;
(3)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