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读音和书写都有误的一项是( )

A.红(yīn基(diàn兀穷年(为人知(xiǎn

B.pài) 选(pìn)   乎不同(jiǒng) 深痛绝(

C.kǎi补(jiào)   鞠躬尽cuì)   妇皆知(

D.育()   咀嚼(jiáo而不舍()   家户晓(

2、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孙权劝学》就选自《资治通鉴》。

B.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

C.“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中“都”“各种各样”“不幸”分别是副词、并列短语、名词。

D.《老王》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是女作家、翻译家杨绛,她的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3、下列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宁()   流(zhú ) 竹蔑   锋芒必露

B.赘(léi油(kāi) 愧怍   妇孺皆知

C.热(chì) 一luò) 屏嶂   颠沛流离

D.游(áo)   溅(bìng)   自矜   酣然入梦

4、依次填人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别人③以苦痛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③②④① C. ④②③① D. ①④③②

5、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商灼   妥帖   如释重付   气冲斗牛

B.淤泥   矜持   仙露琼桨   毛骨悚然

C.鲁莽   遨游   颠沛流离   悲天悯人

D.拯救   迸溅   珊珊来迟   血气方刚

6、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yīn)红   鸣(háo)   )而不舍   hān)然入梦

B.)子 修)   气冲dòu)牛   颠pèi)流离

C.chán)头 wěi)琐   忍俊不jīnhuò)不单行

D.qìng)宁 yàng)怏不乐 bǐng)息凝神

7、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尔辈不能物理 究:研究、探求

B. 山门于河 圮:倒塌

C. 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D. 于沙上 湮:消失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往事耳________   (2)即刮目相待_________

(3)但微________   (4)康肃忿然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尔安敢轻吾射!

3请你分别写出起源于这两个故事中的成语: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中的故事看似简单,但对于我们的人生有很大的启迪.请你分别从(甲)(乙)两文中各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名句默写填空。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援引古人古迹、古语自慰自勉,妙趣横生,意味深长。

(2)《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神圣的遗物

[土耳其]阿齐兹•内辛

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这个国家的统治者苏丹却有一个宝库。宝库里珍藏着全国独一无二的,最最宝贵的遗产。举国上下,人人都用吹嘘祖先留给自己的这份遗产聊以自慰:“尽管我们一贫如洗,起码祖先留下的这份遗产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就这样,他们用自我安慰来填补贫困生活带来的精神空虚。

⑵为了保护好这个属于整个国家的圣物,它一直被密藏在苏丹的宝库里。苏丹、首相、大臣,以及宫内所有的文武官员,每年都有一天要用自己的名誉宣誓:一定要保护好祖先留下的这个珍贵而又神圣的遗物。

⑶时间年复一年地过去了,有一天,苏丹突然想弄清楚,大家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这个圣物,究竟是什么?他通过了40个房门,然后走进第41个房间,揭开了第41个盒盖,一看:啊!原来是一颗光辉灿烂、光芒四射的稀世珠宝!这么珍贵的宝物,苏丹以前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没见过!苏丹越看越高兴,边看边思索:“如果我把祖先留给大家的这件圣物拿走,归我所有,别人会不会知道呢?”

⑷于是,苏丹把那神圣的遗物从宝盒里拿出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他把圣物装好以后,突然心里害怕得发抖:“要是有人知道我偷走了圣物,那怎么办呢?”他又想:“如果我把这圣物拿走,在宝盒里放上一块白金,再用红宝石、珍珠母、绿宝石、珍珠、金刚石什么的装饰起来,即使以后别人打开宝盒,也不会知道圣物被人偷走,因为以前谁也没见过真正的圣物嘛!”他就按他的想法做了。然后把41个宝盒按原样一个套一个地放好,把41个房门一个一个地锁了,最后才离开了宝库。然而,他唯恐自己的诡计被人识破,便把一年一次保卫遗物的宣誓仪式,改为每半年举行一次,以为这样做,别人就会认为他更忠实,从而不会怀疑他偷盗了祖先留下的神圣遗物。从此,每年人们在广场上聚集两次,苏丹带领着臣民举行宣誓仪式,要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先留下的圣物。

⑸……

⑹时间过了一年又一年。最后从公众之中站出一个人来,他说:“让我们见见祖先留给我们的圣物吧,这样我们每个人就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地珍惜它了!”这些话,像爆炸了一枚重型炸弹。苏丹和他的大臣们愤怒地指责这个人是可耻的叛徒、卖国贼。然后,经过一个特殊法庭的审判,他们处死了这个多嘴而又可怜的人!

⑺可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因为死者的话已经从一个人的嘴里传到另外一个人的嘴里,他的想法像雪崩似的扩散开来。一天,一个老百姓潜入宝库,拿了宝物,走出来时,被哨兵抓住了。那人手里拿着一个生了锈的罐头盒,那是最后一个盗窃犯留下的国宝代替物。当警卫官看见那个人手里的罐头盒时,大声地喊道:

⑻“这不是我们的圣物!”

⑼“这不是真的!”宫廷侍从异口同声地说。

⑽“这不是我……大臣们也说。

⑾“不是!不是!!”苏丹看见以后简直发了疯,“不是它!”

⑿那个人高高举起生了锈的罐头盒,一字一顿地问:“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圣物?如果这个不是,那真正的圣物到哪儿去了呢?

⒀这时候,没有一个人能回答他的问题。因为他们都知道,在自己偷走遗物、换上赝品以后,又有别的人进行了偷换。他们把那个人逮捕起来,当场绞死以后,又把生锈的烂罐头盒放进宝盒里,盖好41个宝盒,锁好41间房门。但是他们还放心不下,又通过了另一个保卫神圣遗物的法律。根据这个法律的规定,一日三餐,全国公民每顿饭以前,都要举行保卫神圣遗物的宣誓仪式。那些虔诚地宣誓的人,没有一个人知道,他们发誓要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卫的圣物被人反复偷盗,最后已经变成了分文不值的烂罐头盒子!

1(情节推测)根据上下文推测,继国王之后,第⑸段中又依次写了哪四个人的“掉包”之计?

A. 首相 大臣 宫廷侍从 警卫官

B. 大臣 警卫官 宫廷侍从 首相

C. 百姓 首相 宫廷侍从 警卫官

D. 宫廷侍从 百姓 大臣 首相

2(语言品析)文中⑻至⑾段,不同人口中却出现了类似的话语。请分析这些重复话语的作用。

3(人物评述)结合上下文,从塑造人物形象角度对文中两处划线句进行赏析。

4(标题解读)小说以“神圣的遗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内容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胡记面馆

(1)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2)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饿饿吧,明天再来。”

(3)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一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4)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就让儿子学手艺。

(5)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再压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6)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7)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8)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味道也不差太多。”

(9)“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10)“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气。

(11)“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12)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13)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14)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15)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惊奇。

(16)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17)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18)胡良回了老街。

(19)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面馆的面,矮了头。

(20)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21)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胡良泪汪汪地听。

(22)“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23)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

(选自《齐鲁晚报》2017-03-02,有删改)

【1】文章第(2)段有何作用?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5)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品味第(14)段划线句,展开合理想象,用第一人称将老胡此刻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4】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现代生活中,手机已经和我们形影不离。这次居家学习,也促使我们思考如何与手机相处。在未来,高度智能化的手机会是什么样的呢?你与手机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你发挥想象,以“我与手机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要求:(1)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2)字数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