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

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

D.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雾是汽化形成的

2、关于密度公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公式可知ρm成正比,m越大ρ越大

B.由公式可知ρV成反比,V越大ρ越小

C.同种物质的质量m跟它的体积V成正比

D.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若其体积增加一倍,则它的密度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

3、关于误差,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测量时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增大误差

B.在测量过程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产生的

C.改进实验方法,使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

D.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可以减小误差

4、估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B.一名普通中学生所受重力约为50N

C.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教室里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6m

5、如表是一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熔点/℃

-39

-117

-114

-218

1083

1515

3410

沸点/℃

357

78

35

-183

2360

2750

5900

A.因为钨丝的沸点比较高,所以电灯里的灯丝是用钨丝制成的

B.表中所列出的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C.20℃时乙醚是液态,氧是气态

D.测温液体分别是水银、酒精、乙醚的温度计都可以用来测量我国各个地区的气温

6、小明想测量家中橄榄油的密度,于是他找来了一台电子秤、一个小空瓶、适量的水和酒精进行实验。他用同一小空瓶先后装满水、酒精和橄榄油,用电子秤分别测出空瓶和所装液体的总质量m,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根据小明记录的数据,帮他计算出橄榄油的密度为(  )

液体种类

空瓶和液体的总质量

液体密度

70.0

1.0

酒精

62.0

0.8

橄榄油

66.8

 

A.

B.

C.

D.

7、关于铝块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公式ρ=可知,质量大的铝块比质量小的铝块密度大          

B.由公式ρ=可知,体积小的铝块比体积大的铝块密度大

C.铝块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大小无关  

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铝块的密度大小取决于铝块的质量或体积大小

8、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军方将配备一种远程声波安保设备,该设备工作时可以产生高达150分贝的声音,尖锐的声响会让人耳感到刺痛,既可用作高音喇叭,也可用作非致命性武器驱散人群。关于该设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该设备产生的是超声波

B.该设备产生的是次声波

C.“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响度

D.“150分贝”是指所产生声音的音调

9、甲、乙、丙三列动车组同时停靠在海阳站.一段时间后,甲列车上的人看到乙列车相对自己向东运动,乙列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列车都相对自己向西运动,而丙列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东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列车必定向西行驶

B.乙列车必定向东行驶

C.丙列车必定向西行驶

D.甲、丙两列车的行驶方向必定相同

10、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让激光器射出的光沿垂直于镜面的纸板入射到O点,在向后折的纸板NO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实验中只有入射光线,没有反射光线

B.此实验因为不遵循反射规律,所以没有反射光线

C.如果实验室内足够昏暗,就能在纸板NOF上看到反射光线

D.无论纸板NOF前折还是后折,反射光都存在并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11、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s′与镜前物体到镜面的距离s的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图中各图的纵坐标s′表示像到镜面的距离,横坐标s表示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其中正确反映了二者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12、如图所示,在珠海航展中,大型灭火水陆两栖飞机“鲲龙”号在空中进行12吨投水演示,判断飞机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岸边的树

B.远处的山

C.河里的水

D.飞行员

13、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观察到计算机上的波形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音叉发出声音的说法与实际不符的是(  )

A.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接收器的

B.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保持不变

C.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响度保持不变

D.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速度保持不变

14、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15、关于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是街头路口的反光镜,它是凸面镜

B.图乙中,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C.图丙中,发生漫反射时,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图丁中,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它的目镜和物镜的作用都相当于凸透镜

16、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

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

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

17、下面现象中属于吸热的是(  )

A.露水的形成

B.冰雪消融

C.水结冰

D.霜的形成

18、2023年9月23日晚,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实现了全球首个数字人点火仪式。在电视机屏幕前的观众看到数字火炬手“弄潮儿”跨越整个城市上空向主体育馆快速奔跑,如图所示,但实际上“弄潮儿”始终处在屏幕中央。观众认为“弄潮儿”始终处在屏幕中央,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电视屏幕

B.主体育馆

C.现场的观众

D.城市的楼房

19、小林爸爸驾车通过一段笔直的隧道时,看到路边限速牌如图甲所示,汽车速度表上指针的位置恒定如图乙所示,汽车通过隧道用时6分钟,不计车身长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B.隧道内汽车最高限速60m/s

C.汽车已经超速

D.隧道长度为4km

20、如图所示是一束白光沿BD方向射向三棱镜,在右侧光屏形成了彩色光带M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区域的光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B.若物体放在P处,从右侧透过棱镜观察到像可能在C

C.MN两处的光线分别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N处光线测出的焦距更小

D.三棱镜对红光的折射能力比对紫光的折射能力强

21、为响应“绿色出行”的号召,三个好朋友决定选择不同的低碳环保方式出行,他们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刘骑电动车以18km/h的速度平稳前进;小韩以4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王骑自行车出行,他每分钟通过的路程为270m。关于三者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刘速度最小

B.小韩速度最小

C.小王速度最小

D.三人速度一样大

22、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部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的最低气温-88.3℃,在那里考察队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A.酒精容易制造,价格低   

B.酒精的凝固点比水银的凝固点更低

C.酒精温度计比水银温度计测量准确          

D.酒精无毒,水银有毒

23、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的物理学家是(  )

A.赫兹

B.伽利略

C.牛顿

D.哥白尼

24、如图所示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关系时作出的图像,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

B.相同体积的甲物质与乙物质质量比是

C.甲物质与乙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D.相同质量的甲物质与乙物质体积比是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1)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2)如图所示,烧瓶里的水正在沸腾,移开酒精灯,使水停止沸腾。若用抽气筒迅速向瓶外抽气,观察到瓶中的水会重新沸腾,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3)如图所示,用抽气机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可以推断______

26、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________dB是人们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3)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4)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27、如图,小明想透过三个小孔观察烛焰,他应将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____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_______。操作过程中他还在中间的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_____的(选填正立倒立.

28、某人在眼镜店所配的眼镜是+200度,它是____眼镜片(选填“近视”或“远视”).站在山下用相机拍摄山上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如果所用相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范围是____

29、在室温(15℃)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空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如图所示,橡皮膜会_______,过一会,再把瓶子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观察橡皮膜会_______(选填“向外凸起来、保持平齐、向里凹进去”)。锥形瓶在由热水放入冰水之后,锥形瓶中气体质量_______,密度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0、音乐会上正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美的音乐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的,这动人的乐曲是通过   传到观众的耳朵里的.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31、小明同学注意到很多公共场所都有“地面潮湿,小心地滑”的提示牌,他就此提出问题:摩擦力会因接触面变潮湿而变化吗?为了探究这一问题,他找来长条形地板砖、运动鞋、弹簧测力计和装水的喷雾器。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鞋子在地板砖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则说明摩擦力会因接触面变潮湿而变化。

32、如图,轮船由上游经过船闸驶往下游。船进入闸室后,先关闭阀门A和闸门C,此时船体吃水深度为4.2m,此时船最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为______,再打开阀门B,当闸室中的水位缓慢下降时,船底受到水的压力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闸室水面与下游水面最终会相平,这是利用了______的工作原理。(水的密度为1.0×103kg/m3g取10N/kg)

33、(1)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前,应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认清________和分度值,下图中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cm

 

(2)如图汽车上的速度表的示数是___________

(3)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

 

①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__

②塑料小球(可用乒乓球代替)在实验中起作用是____________

③加大力度敲击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又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

④用手机甲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手机乙,能看到手机乙显示手机甲的号码,却听不到手机乙响铃。说明___________

34、一列火车以8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一个人以2m/s的速度(以车为参照物)从车厢的尾端走到前端,车厢长为48m,需用的时间为_____s.行驶的过程中,以列车为参照物,路旁的建筑物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20161019日凌晨,神州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成功.对接成功前后,飞船相对于天宫二号的运动状态分别是(  )

A. 静止、静止   B. 静止、运动   C. 运动、静止   D. 运动、运动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一个空瓶子质量是200g,装满水是总质量是700g,装满某种食用油时的总质量是600g,求:(ρ=1.0g/cm3

(1)该瓶子的容积是多少?

(2)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kg/m3

37、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骑山自行车出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如图所示的山地车,其相关数据见下表(g10N/kg

(1)求碳纤维车架的密度是多少?

(2)这辆山地自行车所受重力是多少?

车架材料

碳纤维

车架材料体积/cm3

2500

车架质量/kg

4.5

整车质量/kg

10

 

 

38、如图所示是某公共厕所的自动冲水装置图。浮筒A是边长为20cm的正方体,盖片B的面积为80cm2(盖片B的质量、厚度不计)。连接A、B的硬杆长为30cm,硬杆的体积和质量都不计。当供水管流进水箱的水刚好淹没浮筒A时,盖片B被拉开,水通过排水管流出,冲洗厕所。g取10N/kg,水的密度ρ=1.0×103kg/m3,求:

(1)浮筒A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当水刚好淹没浮筒A时,水对盖片B向下的压力大小;

(3)浮筒A的质量。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一发光点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如图,请作图找出发光点的位置。

40、在图中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AO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并标明反射角的度数.

41、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画出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