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在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人实现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这届奥运会举办城市是

A.巴塞罗那 B.亚特兰大 C.洛杉矶 D.悉尼

2、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修改《选举法》的决定,首次实现城乡选举的“同票同权”,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3、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下列内容与其无关的是(     

A.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

B.形成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有一首歌唱到:“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5、在中共十九大会上,被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政治路线是

A.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7、新中国实施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地主、富农剥削和压迫农民

C.广大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D.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在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这一材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D. 抗日战争

9、2019年4月3日,韩国仁川,第六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在仁川国际机场举行,随后将由中国空军专机接运回国。中韩双方遵循人道主义原则,本着友好协商、务实合作的精神,从2014年至2019年已连续五年成功交接589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69年前这场战争:

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

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它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理论,是对中国现实条件的全新理解,是对历史经验的有效借鉴。只要我们按照这种理论指引的方向、道路和发展战略干下去,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就一定能够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里论述的“理论”是(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11、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在哪一次会议中被写进党章的

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12、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用口号来解读历史,别有一番历史的“味道”。据你推测,下面图片中的口号出现的背景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凋蔽

B.土地革命,国家稳定

C.“大跃进”,信心膨胀

D.改革开放,国人自信

13、“大江涌,龟蛇醒,起烽烟。武昌炮啸,惊破太后梦难眠。铁桶金汤如许,神勇八旗安在,帝脉一丝悬。华夏共和国,民主万年传”。上述诗词中描写的史实有

①孙中山组建中国同盟会 ②武昌起义③中华民国成立   ④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4、下面一组口号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失误,其最主要问题是

 

A.自然灾害影响生产

B.民主法制受到践踏

C.知识分子遭到批判

D.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15、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立足基本国情,坚持改革开放

16、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题干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7、“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下列英雄人物与荣誉称号对应正确的是

A.两弹元勋—① B.最可爱的人—②

C.铁人—③ D.杂交水稻之父—④

18、“阅兵式接近结束时,天色己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欢呼着的群众在阅兵式完毕后开始游行。……毛主席伸出身子一再地向群众招手,群众则欢呼鼓掌,手舞足蹈,热情洋溢,不能自已。当游行的队伍都已有秩序地一一走出会场时,已是晚间九点二十五分。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材料描述的是

A. 抗日战争胜利

B. 农业合作化完成

C. 开国大典

D. 西藏和平解放

19、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之所以“改变会议航向”,促进会议成功,是他在这次会议上提出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20、图片是历史恒久的记忆。下列歌词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描述,最为贴切的是

A.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B.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D.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2、___________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23、自2012年就任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脱贫攻坚上花的精力最多。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7次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

A. 全面从严治党 B. 不断为民造福 C. 全面深化改革 D. 全面依法治国

24、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全国掀起_____的高潮和_____运动。

25、李峻一在《一个神奇的地方》的歌词中写道:“望洋山春风荡漾,濠江畔莲花绽放……”可见“一个神奇的地方”是指(   )

26、1951年, ______ 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001年12月,中国成功加入 ______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27、日益密切的交往:表现: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________”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28、文化大革命

(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______的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________”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文革开始:1966年夏

(3)实际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________,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4)全国动乱:“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________”;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________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5)最大冤案:国家主席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6)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9月13日,________等人外逃,在蒙古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7)文革结束:________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________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8)文革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________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________,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9、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______;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_

30、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________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时间轴能形象直观地表示某一个阶段的历史事实。如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请你说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2)请你写出上图中A处会议召开的时间。在这次会议上为了让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进行了怎样的创新?

(3)上图中的哪次会议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八大上确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中共十九大上提出的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什么?

32、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对我国的“三农”问题格外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1)1951年的土地改革,依据的是我国颁布的什么法律文件?

(2)我国的三大改造完成于哪一年?是对哪三方面的改造?

(3)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指哪次会议?召开于哪一年?此后农村实行的土地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影响?

(4)根据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村的土地政策的调整可以看出党对农村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33、周恩来在年少求学时即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经过新中国七十的艰苦奋斗,到今天“中华之崛起”已经不再是一个预测性的话题,而是一个被热议的现象。

假如你参与以下几个分话题的讨论,请写出你最想说的话:

(1)话题一:中国崛起了吗?(写出你的判断并写明理由)

(2)话题二:中国模式的示范意义

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成为世界上不少国家研究和借鉴的对象。请你总结中国模式能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或者经验是什么?

(3)话题三:中国崛起的挑战你认为,在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中还面临哪些挑战?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以下为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变化

行业

1953年农轻

重比例(%)

1957年农轻

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

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三:

 

材料四: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淮河中游平原上的小岗生产大队18位农民,在一间农家小屋里,秘密商讨分田“包干”,签下了包产到户的“生死状”。……18位农民没有想到,他们被饥饿逼迫而成的这份“生死契约”,无意间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份宣言,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从这里响彻神州大地。

——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开展土地改革所公布的法令。此次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是如何变化的?

(2)材料二的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列举出这一时期我国在重工业领域取得的其中一项重大成就。

(3)材料三中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两个失误?

(4)材料四中“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指的是什么?简述它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