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该材料表明中国改革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是(  )

①人民追求幸福的动力和欲望

②政策的支持

③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

④先行者的示范作用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 其内容是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边疆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

D. 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3、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4、根据以下大事年表分析,这一时期的中国

A.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只是在外交方面取得成果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引发了第一次沿海开放高潮的代表性事件是

A. 邓小平南方谈话

B. 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

C. 14个沿海城市的开放

D. 浦东开发区设立

6、它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个“它”是指

A.“大跃进”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发展重工业 D.“文化大革命”

7、邓小平曾说“你们要到发达国家去看看,人家是怎样搞的。长期把自己锁在本乡本土,不与外界交往,闭关自守,只能把我们国家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其核心思想是

A.中国的外交政策总体上是正确的 B.中国必须实施对外开放战略

C.应当承认资本主义制度具有先进性 D.中国实现现代化只有走向市场经济

8、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①马文革    ②刘援朝    ③张跃进    ④季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9、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5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建国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大包干”“经济特区”“下海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造反有理”

④“两个凡是”

⑤“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法兰克王国改革以后,西欧逐渐形成了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这种制度以____为纽带,他们的关系被称为______。(  )

①人   ②  封臣 ③土地 ④封君

A.①②③ B.③④② C.②③④ D.④③②

11、1951年《时代》周刊上登载:“在统治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将近两年以来,共产党的经济成就何在?他们最大的成功是制止了通货膨胀,至少暂时是做到了。”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美国敌视中国,此报道无史料价值

B.新中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取得了成就

C.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12、在 1861 年的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的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在“自强”的旗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是( )

A.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安庆内军械所 D.湖北织布局

13、张大爷唯一的儿子下了岗,他可以每月领取一部分钱。这属于

A.养老保险 B.基本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社会救济

14、对联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对联中反映改革开放之后情况的是(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平安富裕奔小康,欢乐和谐中国年

D.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15、按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成是在

A.中国共产党成立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C.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16、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  )

A. 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改革开放和政治改革 D. 文化大革命和人民生产合作社

17、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 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D. 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18、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另一种意义上的“解放”。这种“解放”侧重于:

A.民主政治的建设 B.人民思想的解放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19、“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主要的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其他行业

B.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C.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兼顾

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和法制建设

20、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如下图)在2000年 2005年间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中国加入WTO

C.创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D.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_______,民生凋敝。

22、________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新时期对外开放最早的经济特区。1990年,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________开发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

 

23、请根据提示信息列举出相对应的人物

(1)党的好干部,领导兰考人民治沙的县委书记——

(2)解放军好战士,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

(3)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4)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4、新中国建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________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_______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2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________

(2)后果:加上当时________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6、陆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_____________、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7、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_____的目标。

28、“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后,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国在不同时期对农业发展的政策进行相应调整,这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1950年6月,我在农村开展了_________,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_____制度。从1953年开始,党和国家开始对农业进行采取________的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体完成,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初步建立。在探索建没社会主义初期,我国在农村工作中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思想开始出现,错误地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运动,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水平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1973年农业科学家________(见下图)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推行以“________”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在生产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2005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了农业税;2007年,国家决定在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关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是我国农村发展的理论指南。

29、建国初期,我国人民艰苦创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代表,比如被誉为“铁人”的石油战线上的________,国防科技战线上的“两弹元勋”________。“县委书记的榜样”________

 

30、图一反映的事件是____________战争。以_________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2、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历史意义。

3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了重要作用。请指出该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哪些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正常化。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假手蒋介石(美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他们不仅能开辟巨大的中国市场,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商人梦寐以求的市场终于要成为现实了,10亿亚洲主顾会大有助于避免另一次经济危机。……也正是基于独占中国市场的强烈欲望,美国积极支持蒋介石于二战结束不久,发动了全面内战。……(但后来他们支持的蒋介石集团被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打败了)。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材料二  1960年美国中央情报局外国研究机构康伦公司在《美国对亚洲的外交政策》的报告中说:中国“在过去的10年中几乎在所有(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加上美国的霸权地位(因苏联的争夺和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之中)已无可挽回地(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处于相对衰弱之中。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美国为什么要敌视新中国?为此它采取了哪些敌视政策?举一例说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在与美国的较量中取得的重大胜利。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为什么要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请谈谈这一时期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大事。

(3)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过程中,中美双方发表了哪两份公报?这两份公报表明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

(4)中美关系能够正常化的最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