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人称“诗鬼”,著有《昌古集》。其作品想象奇特,用词瑰丽,有浪漫主义色彩。他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
B. 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苏轼、秦观、辛弃疾、张孝祥等。
C. 清代神韵派大师王士禛称李清照与辛弃疾为“济南二安”,他们的词集分别是《漱玉词》和《稼轩长短句》。
D.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柳宗元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工部诗集》是杜甫的作品集,这是以官职命名其文集。
B. 古时酒有“三酒五齐”之说,“三酒”为"事酒”、“昔酒”,“清酒”三种,统称"三酒”。事酒为因事之酿,时间很短;昔酒是可以短时储藏之酒,稍醇厚一些;清酒则冬酿夏熟,为当时酒中之冠。“五齐”指“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沈齐”五种酒,是相对于清酒的浊酒。但不论清酒、浊酒、三酒、五齐都是发酵后直接饮用之酒。古人们说话时用“圣人”代表“清酒”,用“贤人”代表“浊酒”,喝“清酒”喝醉了叫“中圣人”。
C. “乡试”,指明清两代每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①相公,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凤姐儿却知道说的是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掂掇人位,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吃它一个。”
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吃它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
少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这里收拾过残桌,又放了一桌。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过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你,就不说了。”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有删改)
[注]①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叫“篾片”,也叫“清客”。
文本二:
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一切揣摩求合,思之至深。出其余技作游戏法:如登傀儡场,忽而星娥月姐,忽而牛鬼蛇神,忽而痴人说梦,忽而老吏断狱,嬉笑怒骂,无不动中窍要,会如人意。因发诸金帛以归,视凤姐辈真儿戏也。而卒能脱巧姐于难,是又非无真肝胆、真血气、真性情者。殆黠而侠者,其诸弹铗之杰者也!
(选自清代点评家涂瀛《红楼梦论赞》)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鸳鸯和凤姐把刘姥姥当做女清客加以取笑,这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
B.李纨由不解到劝阻,鸳鸯则干脆利索地予以回应,不同的言行体现出人物的鲜明个性。
C.凤姐“掂掇人位,按席摆下”,大家吃饭各自分桌而坐,这都体现了贾府的规矩和礼节。
D.“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既说明刘姥姥对器具的不适,也凸显贾府的奢华。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情节发展以饭前、饭中、饭后为时间节点组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手法高超。
B.作者重点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塑造了刘姥姥这一鲜活生动、颇具魅力的人物形象。
C.“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这里的插叙对场景进行了补充描写。
D.本段文字虽只选取了《红楼梦》中一个小片段,却表现出了作者语言质朴自然的风格。
【3】作者是如何描摹众人大笑的场景的?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4】对于文本二的评价你同意吗?请结合文本一加以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向人们介绍了自己种树的经验。他认为在栽种和管理应采用不同的态度,这两种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景抒情是诗歌中常见的抒情方式。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边地典型景物的描写,衬托战士心境的凄凉,暗示着战争的失败。
(3)李贺《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乐效果。箜篌声使笼罩整个长安城的月光变得温煦,高高在上的天神也被打动。
(4)《石钟山记》中,苏轼非常欣喜自己的发现,他引用典故向苏迈描摹石钟山发出的动人声响,其中和晋大夫魏绛有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一诗中体现诗人要坚持美与善的理想和坚定信念,九死不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的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比喻水与船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米来抱有希望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写一轮孤月,江天无尘,宇宙澄澈,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
(3)《大学》中,提出人人都要修养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小年的短暂的寿命。
(2)《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两种动物,分别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写蜀道的山势高险。
(2)屈原在《离骚》中,运用互文、比喻、象征等手法来写自己早晚勤勉修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永在《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游诸葛武侯书台
宋·陆游
沔阳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注】①诸葛武侯书台:诸葛亮相蜀时,曾在成都北筑读书台。②沔阳:今陕西勉县,城南定军山有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迁城北。典午:指司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 一作梁父吟。诸葛亮隆中时,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本诗开篇从河阳道中的诸葛武侯祠着笔,渲染出衰飒的气氛,引发了怀古之思。
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应战诸葛亮之事,暗含了作者对两人鲜明的褒贬与爱憎态度
C.诗中以《出师表》肯定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
D.诗人批判一般的读书人见识鄙俗浅陋,即便登上武侯书台也不明白读书的意义。
【2】本诗“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两句与苏轼《江城子》“料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三句,二者都是虚写,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各小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①。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②,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③东黎阳。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后数月,关东诸州郡起兵,众数十万,皆集荧阳及河内。诸将不能相一,纵兵抄掠,民人死者且半。久之,关东兵散,太祖与吕布相持于濮阳,朗乃将家还温。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建安二十二年,遇疾卒,时年四十七。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节选自《三国志· 司马朗传》)
[注]抄:掠夺。②阳九之会:指灾难之年或厄运。③宗:宗族,宗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B.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C.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D. 明帝即位/封朗子遗昌武亭侯/邑百户/朗弟孚又以子望继朗后/遗薨/望子洪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代察举专设童子科,规定儿童年龄在12岁至16岁之间,能博通经典可以入选,孝廉试经
者拜为郎,年幼才俊者拜童子郎。
B. 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除了名、字,有些古
人还有号。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 。
C. 冀州是我国九州之一。在我国历史中,冀州的概念,不仅有其地理上的含义,也有行政区划
上的含义,两者都随着时代的更迭而有所变化。文中“冀州” 则重在其地理上的含义
D. “卒” 古代指大夫死亡。古人死亡因其地位、年龄等因素的不同称呼不同。如:天子死曰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朗小时候就善于应答,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少年的敏捷与机智,这种才能在被董卓诘问时
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 司马朗对冀州刺史李邵移家避难的做法很不赞成,一是因为移家于温不能真正避开灾难,二
是因为李邵的离开会引起当地居民的骚乱,但他的劝阻并未起作用。
C. 司马朗认为,如果董卓能够清除众多的恶人,广泛推举贤能的人才,仔细考虑,就能取得盖
世的功业,董卓被他的忠心和诚意打动,最终放了他。
D. 司马朗回到家乡,认为家乡也不是可以安居的地方,于是建议乡亲们跟他一起举家迁到黎明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
②时岁大饥,人相食,朗收恤宗族,教训诸弟,不为衰世解业。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参观革命旧址,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精神风范;走进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重温红色故事;献上一束花,向为共和国献身的英雄致敬……忆峥嵘岁月,聚奋进力量。“十一”期间,全国多地红色景区人气高涨,人们在互动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在致敬英雄中激发吾辈当自强的奋斗热情。
在当今和平时代,你认为这些红色文化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