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这种转变始于
A.设置进士科
B.开创殿试和武举
C.设置明经科
D.明朝“八股取士”
2、文艺作品根植于社会生活亦反映社会风貌。下列文艺作品中,借助贾、史、王、薛封建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是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牡丹亭》
D.《红楼梦》
3、“苏常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得到的信息是
A.南方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
C.南方的经济作物有很大发展 D.南方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4、宋真宗想让文武双全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母亲,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竞为了厚禄,使家族蒙羞,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A.重文轻武政策
B.孝亲观念浓厚
C.选官注重才学
D.重视民族关系
5、元朝时,东西方文明交流更加密切,外来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代受到重视,下列机构受伊斯兰教地区文明的影响而出现的是
A. 回回司天监
B. 驿站
C. 宣政院
D. 市舶司
6、著名学者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论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
B.休养生息政策
C.闭关锁国政策
D.汉化政策
7、“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民族之前的友好关系
A. 汉族与南诏
B. 汉族与回鹘
C. 汉族与鲜卑
D. 汉族与藏族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 )
A. 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
B. 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
C. 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D. 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9、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即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人。下列言论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温故而知新”
B.“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C.“当仁不让于师”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李自成直接在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举措是
A.陕北起义震惊全国
B.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D.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11、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A.镇抚使
B.遣唐使
C.外交官
D.驻华大使
12、南宋时,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的地区是( )
A. 江南地区 B. 川陕地区 C. 中原地区 D. 河南地区
13、如果有人在南宋时期写了一本历史论著需要出版,当时他能采用的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是
A. 雕版印刷
B. 活字印刷
C. 雕版复印
D. 电脑打字
14、《水浒传》中梁山英雄好汉人人都有绰号,这些绰号非常形象,具有脸谱化的功能。下面人物中与其绰号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鼓上蚤——时迁 B. 青面兽——杨志
C. 矮脚虎——王英 D. 黑旋风——武松
15、一位同学对近代一位历史人物很感兴趣,整理出如下的笔记:“他兴办洋务企业,创建近代海军,探索自强道路;还代表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位历史人物是
A.奕䜣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謇
16、“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嬴政
B.刘邦
C.李世民
D.赵匡胤
17、他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前后进谏两百多次,被皇帝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他是
A.魏征 B.杜如晦 C.姚崇 D.房玄龄
18、大清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下列对这一朝代建立的介绍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蒙古族建立
B.建立者是皇太极
C.最早的国号是金
D.都城后来迁到北京
19、宋朝初期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句谚语的时代背景是:
A. 宋朝人贪生怕死,害怕打仗
B. 辽和金经常骚扰北部边境,宋朝军队战争特别多
C. 宋朝统治者轻视军队,缩减军费开支
D. 宋朝统治者的重文轻武政策
20、在某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出示了中国古代几个历史阶段和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词组。下列词组中,概括了康雍乾时期历史发展特征的是( )
A. “繁荣开放的社会” B. “经济重心南移”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盛世潜伏危机”
21、清朝皇帝雍正设立________,表明封建皇权专制达到顶峰。
22、明朝末年,占领我国宝岛台湾的殖民者是________。
23、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_________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________局面形成。
24、表现
(1)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2)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________风气盛行一时。
25、公元907年,___________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26、和: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_____”。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____局面。
知识点3 西夏和北宋的关系
27、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在经济和对外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请根据所学史实查缺补漏。
明朝丝织业中心是________,全国的制瓷中心是________。明长城东起________,西到________,总长万余里,气势宏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明朝因为经济繁荣,国力________,1405—1433年明成祖派________率领船队________次下“西洋”,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东海岸和________沿岸。
2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东汉末年的名医_____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29、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30、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居世界________位,我国的几次铁路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营运效率。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________,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31、将下列人物与其所处朝代及成就连线
郑成功 唐朝 收复台湾
鉴真 北宋 东渡日本
毕昇 明清时期 活字印刷
32、列举出康熙乾隆时期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西北边疆而进行的斗争各一例。
33、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下图为某位航海家出航的路线图。
材料三:英国马噶尔尼使团以祝寿为名开始访华之旅,向乾隆皇帝提出此行的真实目的:派使臣常驻北京;开放宁波、舟山群岛、天津为贸易港口。乾隆皇帝一口回绝,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摘编自《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对外关系卷》
材料四: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政策,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新格局,为我国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开拓了广阔发展空间。
(1)列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历史事件。
(2)观察材料二,这位航海家是谁?他率领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政策。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6)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