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伊斯兰祈祷团”也是一个恐怖组织,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势必对东南亚不够稳定的社会局面构成威胁。
B. 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新时期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和要求,为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C. 为了做好促进青年就业和再就业,各级共青团组织面临的任务还很艰巨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D. “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实现了国内外教育资源共享和国内教育资源库建设新思路。
2、著名诗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作者是( )
A.高适 B.岑参 C.王昌龄 D.杜甫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衣袂(mèi)症结(zhēng) 茅塞顿开(sè)弄巧成拙(zhuō)
B. 讣告(bǔ)缄默(jiān)炙手可热(zhì)岿然不动(kuī)
C. 装帧(zhēn)供(gòng)应 鞭辟(pì)入里怙恶不悛(quān)
D. 剽(piáo)窃掮(qián)客莞(wǎn)尔而笑捷报频(pín)传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师不必贤于弟子 苛政猛于虎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其还也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绯闻 斐然 缠绵悱恻 蜚短流长
B.应允 楹联 义愤填膺 脱颖而出
C.馈赠 磨蹭 减员增效 爱憎分明
D.寂寞 蓦然 厉兵秣马 相濡以沫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当前,人工智能加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方式。要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等方面更好发挥支撑作用。
在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具有多重典型应用场景。例如它可以在高密度人流中快速、准确识别体温异常者;对疫情信息进行智能化分析,预测疫情发展趋势等;利用AI远程问诊可有效降低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感染的风险,利用人工智能影像辅助诊断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诊断效率等。但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仍在诸多方面存在短板和问题。因此需要技术支持、法律保障、组织协调、国际合作等协同发力。
主攻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具有多学科综合、高度复杂的特征。要主攻关键核心技术,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在短板上抓紧布局,加强算法创新。当前,我国医疗数据标准不统一且质量较低,数据孤岛问题较为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医学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此,应加快医疗大数据应用共享云平台建设,制定全国医疗大数据标准。在人工智能算法创新方面,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产权激励,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允许双方自主约定科研成果的权属、使用、收益等。
完善法治保障。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缺乏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指引性的法律法规,人工智能发展中涉及的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共享等问题也亟须立法明确。因此,一要加强人工智能法学理论研究,深入剖析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应用中的特殊性、创新性与风险性,明确人工智能创造物知识产权归属、人工智能侵权责任,引导人工智能规范化发展。二要分析总结现有技术成果,制定相应行业规范,明确行业准入门槛,建立相关行业标准等。三要加快制定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强化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明确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边界。四要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应立法明确患者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加工、传输等规则,明确信息在各部门、组织之间共享标准。五要打造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空间。
组织各方协同发力。利用人工智能快速、科学、有效地组织各方协同发力,应建立国家重大疫情智能防控系统,构建“1+N”智能防控模式,即由一个智能防控系统统筹全国各地、各部门、各类场景疫情防控系统,形成包括疫情预警、疫情控制、紧急救治等多位一体的疫情智能防控系统。加强疫情信息共享,扩大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疫情信息上报、通报和公布对象范围,将疑似传染病信息纳入进来;明确疫情信息公布的内容、时限与频次、公布形式与渠道。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应在坚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加强同其他国家政策协调、规划对接,积极发展国际战略合作、加强协调,加快制定相关国际法规则。支持和鼓励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人工智能疫情防控技术全球协同研发体系,加强科研成果资源共享,推动AI应用场景向产业链的前端即疾病预测.和健康管理转移。
(摘编自侯东德《完善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人工智能虽然加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改变,但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B.在疫情防控中,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已经能够很好地发挥支撑作用。
C.人工智能具有多重典型应用场景,如能快速准确识别体温异常者,对疫情进行信息智能分析。
D.当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处于应用初级阶段,需技术支持、法律保障等共同努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总写,再分写,指出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要克服短板,需要在四个方面协同发力。
B.文章第二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人工智能在疫情防控中具有多重典型应用场景。
C.第四段先提出发展人工智能需完善法治保障,接着分析了完善法治保障的原因和具体做法。
D.人工智能虽然在多方面发挥作用,但目前仍有很多不足,作者用对比论证重点突出其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展人工智能要主攻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关键共性技术体系,抓紧全面布局,加强算法创新。
B.人工智能发展缺乏法律法规保障,导致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共享出现问题。
C.只要建立国家重大疫情智能防控系统,人工智能就能快速、科学、有效地组织各方协同发力。
D.我们应该坚持互利共贏,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AI应用场景向疾病预测和健康管理转移。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说调转车走回原路,趁迷途未远赶快罢休,这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相似的两句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2)《燕歌行》中“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描写大军出征时锣鼓声响彻,威震山海关,军旗猎猎,迎风舒展的雄壮场景。
(3)星宿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在古代诗文中既可以渲染气氛,也可寄托情感,其中让 你印象最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深刻地揭示出饱经磨难对于一个人成才的重要意义。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穿荷叶荷花制作的衣服来表明自己高洁的情操和志向。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列举现实生活中的雾气等很小的事物有所凭借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呼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
屈原,名________,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大诗人,开创“骚体”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________》《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________”,后世称这种诗体为“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________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________”。
(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人需要历经艰苦磨炼,才能提高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说明自己因为赞许李蟠:_____________,就写下了这篇文章赠给了他。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杜甫
其一
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
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
吹花困懒傍舟楫,水光风力俱相怯。
赤憎轻薄遮入怀,珍重分明不来接。
湿久飞迟半欲高,萦沙惹草细于毛。
蜜峰蝴蝶生情性,偷眼蜻蜓避伯劳①。
遣意二首
杜甫
其二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野船明细火,宿雁聚圆沙。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注释]①“伯劳”,候鸟名,背羽赤色,古代诗词常用来喻为流浪的旅人。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中之“影”是写桃花为风所妒,桃枝被风吹倒,花影映于碧水。
B.第二首诗中之“影”是写夕阳西下,檐遮花影,看不分明。
C.第一首诗诗人以落花为线索,写出“万端思绪”,颇有情致与意趣。
D.第二首诗诗人叙草堂春夜之景,借景抒情,以景遣意。
【2】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光风力俱相怯”写“水”“风”胆怯,刻画了落花的不凡气度与风骨。
B.蜂蝶虽见花生倩,但因伯劳飞过也只能偷看蜻蜓回避。
C.“聚圆沙”三字写出“宿雁”被船火惊起后又群落而宿的状态。
D.“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写浮云遮月,花香悠然的美妙夜景。
【3】杜甫诗中不乏以清丽之景显清新之境的作品。请分别概括以上两首诗中所描绘的图景,并分析作者的心境。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
武王伐纣,吹律听声,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并,而音尚宫。同声相从,物之自然,何足怪哉?
(1)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2)自含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螫加,情性之理也。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自是之后,名士迭兴,晋用咎犯,而齐用王子,吴用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虽不及三代之诰誓,然身宠君尊,当世显扬,可不谓荣焉?岂与世儒暗于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不当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遂执不移等哉!笔教笞不可废于家,刑罚不可捐于国,诛伐不可偃于天下,用之有巧拙,行之有逆顺耳。
夏桀、殷纣手搏豺狼,足追四马,勇非微也;百战克胜,诸侯慑服,权非轻也。秦二世宿军无用之地,连兵于边陲,力非弱也;结怨匈奴,絓祸于越,势非寡也。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咎生穷武之不知足,甘得之心不息也。
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大国之王虽称蕃辅,臣节未尽。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
历至孝文即位,将军陈武等议曰:“南越、朝鲜自全秦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阸,选蠕观望。高祖时天下新定,人民小安,未可复兴兵。今陛下仁惠抚百姓,恩泽加海内,宜及士民乐用,征讨逆党,以一封疆。”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会吕氏之乱,功臣宗室共不羞耻,误居正位,常战战栗栗,恐事之不终。且兵凶器,虽克所愿,动亦秏病,谓百姓远方何?又先帝知劳民不可烦,故不以为意。(3)朕岂自谓能?今匈奴内侵,军吏无功,边民父子荷兵日久,朕常为动心伤痛,无日忘之。今未能销距,愿且坚边设候,结和通使,休宁北陲,为功多矣。且无议军。”故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
太史公曰:文帝时,会天下新去汤火,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自年六七十翁亦未尝至市井,游敖嬉戏如小儿状。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
(节选自《史记·律书》司马迁)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百王不易之道也 易:改变
B. 卒伯诸侯,兼列邦土 伯:称霸
C. 遂执不移等哉 等:同样
D. 刑罚不可捐於国 捐:捐献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 喜则爱心生,怒则毒螯加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 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
见犯乃死,重负国
C. 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孔子所称有德君子者邪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农历四季中月份在开头的,其它两个月依次为仲、季。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正月;季冬,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腊月。
B. 猥,谦词,等于说“辱”,指降低身份,用于他人对自己的行动。
C. 国,西周爵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诸侯封地均称国;经春秋兼并到了战国,大诸侯们纷纷僭越称王,也称国;汉初封给异姓王的国,不少占有多郡之地。
D. 晋国,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事件。它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诛伐不可偃于天下”的一组是
①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
②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③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兼列邦土
④猥云德化, 不当用兵
⑤及其威尽势极,闾巷之人为敌国
⑥今未能销距,原且坚边设侯,结和通使,休宁北陲
A. ①②③ B. ①④⑥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帝王制定事则,建立法度,确定万物的度数和准则,一切都遵照六律,六律是万事万物的根本。
B. 不可挽救的世儒不明大势,不权轻重,强调不用武力,结果国家削弱,甚至君亲受辱,国土失守。
C. 夏桀、殷纣、秦二世灭亡原因是穷兵黩武不知止足,贪得之心不能停息;汉文帝因固守高祖“知劳民不可烦”的经验,贻误战机,未能讨伐叛党,统一疆土。
D. 司马迁认为文帝能顺应民意,使百姓安心生产,百姓安不思乱,汉文帝堪称孔子赞美的那种有德君子。
【6】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故 百 姓 无 内 外 之 徭 得 息 肩 于 田 亩 天 下 殷 富 粟 至 十 余 钱 鸣 鸡 吠 狗 烟 火 万 里 可 谓 和 乐 者 乎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
(2)自含戴角之兽见犯则校,而况于人怀好恶喜怒之气?
(3)朕岂自谓能?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上下求索精神,到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忧天下精神;从“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垦荒精神、独立自主精神;从改革开放时期“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到当下的工匠精神、航空报国精神、企业家精神……时代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精神的坚守就会有不同的选择。在科技昌明,物质财富极其丰富的当代社会,新时代的青年需要什么精神呢?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爱华中学”)同学写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学习先辈,继往开来,涵养新时代青年应有的精神,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