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袁隆平 钱学森 任正非
A.实事求是
B.崇尚节俭
C.勇于创新
D.无私奉献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这些现象反映了( )
A.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然丧失
B.统治者喜好影响社会文化
C.儒学借佛道理论迎来新生
D.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融合
3、明清之际,顾炎武指出,“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并非自古如此,古时“万岁”是“庆幸之通称”,“万岁”可以是民众、吏士对主人、大臣的称颂,不是只有“天子”才能享用。顾炎武的思想( )
A.缘于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
B.表明了经世致用的治学态度
C.批判了君主至尊至贵地位
D.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4、下表是两汉时期部分医学资料的出土、收集情况整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时期 | 医学资料收集、出土情况(部分) |
两汉 | 江陵张家山西汉墓出土的医简共178 枚,含古医籍 2 部 11 种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籍竹简约200枚、木牍10枚、绢帛10种 | |
甘肃武威县出土简牍92 枚,记载完整医方31个 |
A.南方医学技术远超北方
B.中医注重理论创新
C.造纸术促进了医学传承
D.两汉医学成就突出
5、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规模一般只有几千人,而战国时期的一场战役往往动员几万甚至几十万人。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军事技术的发展
B.兵法谋略的进步
C.兼并战争的需要
D.小农经济的形成
6、农业机械保有量是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如图中1981—1986年中国部分农业机械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反映了( )
A.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B.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突出
C.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活力
D.市场调节发挥了主导作用
7、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正式成立,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在“革命伙伴”基础上增添了“合作”伙伴的新内涵:2009年,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2013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超过了美国。这反映出( )
A.第三世界的力量不断壮大
B.非洲开始融入全球化潮流
C.中非命运共同体日益牢固
D.西方放弃了对非经济侵略
8、秦朝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所用车马衣服器械百物称“乘舆”,所在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所至称“幸”,所进称“御”。该规定体现了皇帝制度的特征是( )
A.皇帝独尊
B.君权神授
C.皇权至上
D.皇位世袭
9、以下能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秦始皇时,“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这说明当时( )
A.注重丞相的决策权力
B.君权与相权斗争加剧
C.建立了分权制衡机制
D.形成君主的高度集权
11、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打破了侵华日军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长沙大捷
12、汉代九卿之一的少府掌供御服及宫殿陈设等职。到隋唐时,这些职能已经统归为皇帝服务的由从门下省独立出来的殿内省专门掌管。这表明了( )
A.家务官与政务官逐渐分离
B.九卿仅是汉代皇室的家臣
C.汉唐中央官制发生大变革
D.殿内省是家国一体的产物
13、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这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这里“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是指( )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国民党
D.革命党
14、东汉光武帝时,钟兴受诏“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汉明帝也曾御制章句,史书中有记载:“帝自制《五家要说章句》,令(桓)郁校定于宣明殿。”这些做法( )
A.强化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宣扬了国家政治主张
C.规范了儒学经典章句研究
D.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
15、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纷纷离校,广州圣三一学生还组成退学团。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B.民权主义运动的兴起
C.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16、下表为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西汉时期
世系 |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第四代 | 第五代 | 第六代 | 第七代 | 第八代 | 第九代 |
诸侯王名 | 刘贤 | 刘志 | 刘建 | 刘遗 | 刘终古 | 刘尚 | 刘横 | 刘交 | 刘永 |
王国领地 | 28县 | 28县 | 11县 | 11县 | 7县 | 7县 | 3县 | 3县 | 3县 |
A.分封制逐渐被废除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君主专制渐趋强化
D.诸侯传承方式改变
17、东周不如西周,西周国力强盛,军事足以控制诸侯,是名副其实的中原共主,所有诸侯国都臣服。西周灭亡,东周王室建立,国力衰弱,不但不足以控制中原诸侯,而且北面临戎狄的入侵,南面临楚国的威胁。这种政治形势( )
A.根源在于礼法制度衰落
B.客观上为诸侯争霸提供了条件
C.是少数民族发展的结果
D.推动楚国率先成为春秋的霸主
18、有历史学家评述某次会议认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屡遭挫折的红军从此有了从失败走向胜利的保证。”这一会议( )
A.标志着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B.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挽救了党和红军以及中国革命
D.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9、有学者评价两税法:“使人民摆脱了奴隶佃农地位,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新时代”。该学者强调两税法( )
A.简化了税收名目
B.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扩大了征税对象
D.减轻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20、1952年4月,周恩来说:“为了表示外交上的严肃性,我们又提出建交要经过谈判的手续。我们要看看人家是不是真正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这( )
A.体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
B.促进了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合作
C.落实“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
D.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1、下文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存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出土了精美的玉器)。该文化遗存是( )
A.河姆渡文化
B.红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陶寺文化
22、曾三次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著有《瀛涯胜览》一书,书中描述了沿途各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等内容。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
A.宣扬明朝的大国国威
B.促进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C.丰富了国人的海外知识
D.传播了中国的先进文化
23、“五四”前后,国内创办的进步刊物犹如雨后春笋,多达150种。这些报刊,在大量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同时,还程度不同地宣传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这表明当时中国( )
A.白话文书刊成为主流
B.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
C.救国思想出现新变化
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24、1904年8月,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将清王朝比喻即将倒塌的房屋,有人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使其免于倾倒,并认为这种支撑行为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下列符合“这种支撑行为”的是( )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清末新政
D.张勋复辟
25、
人物 | 时代 | 思 想 |
陆王心学 | 明朝中期 | 其核心的理论为_________。陆王新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____________色彩 |
李贽 | 明朝后期 | 以李贽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倡________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 |
黄宗羲 | 明末清初 | 严厉抨击 ______________,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_________ |
顾炎武王夫之 | 明末清初 | 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顾炎武提出_________________ |
26、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________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________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________
27、1962年初召开的________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________”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28、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通过了《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大会确立________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他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29、金朝的盛衰
(1)“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________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
(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30、明朝后期,几部重要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1)李时珍的《______________》、徐光启的《_______》和_______的《天工开物》,分别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关知识,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
(2)_______的《徐霞客游记》是一部_______和_______学名著。
31、宗教
①东晋法显从长安出发,经__到天竺
②___时高僧玄奘,在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
③唐朝高僧___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日本新罗也派人来长安求法,典型的有__
32、正式宣布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是《____________》。
33、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
(1)思想家_______严厉抨击______________制度,称专制帝王为“天下之大害”。他还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他们还有一些重要的见解,如_______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后人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法国竞选议员的活动如火如荼之际,维克多自豪的说,他的祖辈在14世纪的时候就以贵族的身份参政了,当时的机构是________。
35、材料 有学者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巨大影响归纳如下:
序号 | 影响 | 陈述 |
(1) | 生产力飞速发展 |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2) | 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形式发生深刻变化 | 工业代替农业成为主导产业,在工业生产中, 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 |
(3) |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
(4) | 生活方式的改变 |
|
参照(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的陈述。
3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英、美两国的政体分别是什么?确立该政体的法律文献分别是什么?
(2)指出美国政体对国家权力的划分体现了哪一原则?这一原则的理论来源于哪位启蒙思想家?
(3)分析英、美、法、德四国形成不同政体的原因。
37、统一全国
(1)什么叫“宁汉合流”?
(2)东北易帜指的是什么?
38、“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例子有哪些?
39、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回答
(1)指出西周、秦朝和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
(2)请你分别简述三种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