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表是1902年在上海创办的爱国女校的课程设置表,下列说法合理的有 (     

学段

年级

课程设置

预科

初级

修身、算学、国文、习字、手工、体操、音乐。

 

二级

修身、算学、国文、历史、地理、理科、家事、裁缝、手工、体操、音乐、图画。

本科

文科

伦理、心理、论理、教育、国文、外国文、算学、历史、地理、法制、经济、家事、图画、体操。

 

质课

伦理、教育、国文、外国文、算学、博物、物理、化学、家事、手工、裁缝、音乐、国画、体操。

①关注生活技能 ②课程设置多元

③体现全盘西化 ④倡导民主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王淦昌教授谈起建国初他的一段经历时说:“尽管我生于农村……但对于地主如何剥削农民、压迫农民并不了解……最重要的是使我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农民组织起来,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他的经历是参加了(     

A.土地改革运动

B.“银元之战”

C.“米棉之战”

D.抗美援朝战争

3、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最新教科书包括国文、算数、格致、化学、修身、地理、历史、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心理学、英文等十余个科目,分编初等小学、高等小学和中学教科书。由此推断,这一时期(     

A.抛弃了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的传统

B.照搬西方的教育体制和模型

C.突破了以儒家经典教育学生的传统

D.废除科举考试的制度和形式

4、1937年7月,针对下图事件,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在这一背景下(       

A.北平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

B.全国团结抗战局面初步形成

C.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

D.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5、“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卢沟桥事变

D.重庆大轰炸惨案

6、战国时期的货币呈现出新特点,天然货币和实物货币减少,金属铸币占据了主要地位,表现出更小、更轻、更简的发展趋势。这一变化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长途贩运贸易频繁

C.赋税制度的优化

D.国家分裂势力加剧

7、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表中的史料可共同用于佐证唐朝(     

文献史料

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鸟翼。

——(唐)王建《秋千词》

实物史料

彩绘打马球女俑

彩绘狞猎骑马俑

《弈棋仕女图》(局部)

A.文学艺术灿烂,科学技术发达

B.体育活动丰富,社会开放进取

C.制瓷技术高超,生活水平提升

D.商品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

8、北魏实施均田制时规定,受田农民于“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且不得以田产为投献之礼。北魏此举意在(     

A.维护小农私有财产

B.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C.保障国家赋税收入

D.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9、元朝在建立行省制度的基础上,为“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在全国共设驿站1500余处,加上西域、西藏等边缘地区共1600多处,达到了“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的效果。据此可推知,元朝驿站的设置(       

A.充分发挥了汉人的核心作用

B.适应了疆域辽阔的统治需要

C.促使民族矛盾得以有效解决

D.维持了各族间经济发展的平衡

10、1953年,毛泽东就历史研究问题提出要“百家争鸣”,次年《历史研究》杂志成立,并以此为办刊方针;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百家争鸣”逐渐成为整个科学文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由此可知,“百家争鸣”的提出(     

A.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

B.折射出国家对文化创作干预过多

C.推动了新中国文艺事业不断发展

D.表明中国文教事业取得重大胜利

11、据《春秋繁露》记载,君主“为政而任刑,谓之逆天,非王道也”,若“逆天”,自然界就会出现诸如日蚀、地震等灾异。这一主张

A.强化了君主的绝对权威

B.体现了道家的治国理念

C.彰显了儒家的治国思想

D.消弭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段话出自(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有人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是冲击了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震撼进一步带到了中国社会的统治中枢。其历史依据是(     

A.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

B.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C.签订《南京条约》

D.签订《瑷珲条约》

14、改革开放已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进入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稳步推进,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以下不属于21世纪改革开放新战略或新思路的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15、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区别于国家权力机关所通过的具有强制性法律效力的“法”和“条例”。这一改变的背景是(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创建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制定

16、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不同学派思想的趋同性日益明显

17、邵雍《观物内篇》谓:“因静照物、以物观物”,程颢《秋日偶成》中也提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些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全面影响了两宋画家对风俗画中配景的择取。即以“静观内省”式的造境心态,完成对于自然物象的冷静观察与平静书写。这些绘画理论(     

A.是市民阶层意志的体现

B.践行了理学的格物观念

C.反映了绘画理论的成熟

D.开始突破传统写意风格

18、桑海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重视文化教育,奖励学术,创办学校,广招各地学者文人。1492年,格拉那达被西班牙人攻占后,从那里逃出来的许多学者、思想家、艺术家、医生和科学家,都被它收容下来,让他们在桑科尔大学任教,从事科学研究。这一措施(     

A.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繁荣

B.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C.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

D.为军事扩张提供了常备军

19、汉武帝时期,分天下为十三州,设刺史,秩六百石(约为中下等县令级别),周行郡国,以“六条问事”,如:强宗豪……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等。由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     

A.体现了专制集权统治的强化

B.扩大了中央的监察范围

C.兼顾了行政与监察的高效能

D.解除了王国带来的威胁

20、《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

B.分散宰相权力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集权

21、汉武帝元封元年,桑弘羊奏请在全国各地推行“均输”和“平准”政策。其主要目的是(     

A.抑制商业以惠农

B.加强君主权威

C.平抑物价以利民

D.增加财政收入

22、奏折在康雍两朝都是皇帝亲笔御批,从不假手于人。到乾隆朝,一些内容并不十分重要的奏折,通常先由乾隆帝进行简单的批示,然后再将其发交军机处,由军机处根据奏折内容草拟具体详细的处理意见。这种变化表明(     

A.军机处的职权有所扩大

B.军机处已成为中枢机构

C.奏折制约官僚作用显著

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23、东汉末年出现“天子提挈,政在家门,豪雄角逐,分裂疆宇”的局面;东晋时期则是“主威不树,臣道专行,国典人殊,朝纲家异,编户之命,竭于豪门”这表明(     

A.察举制被破坏殆尽

B.士族豪强争相割据混战

C.专制集权遭到严重削弱

D.南方政权更替频繁出现

24、下面诗歌反映出的长征精神是(     

A.坚持不懈,革命首创

B.民主科学,爱国进步

C.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D.艰苦奋斗,谦虚谨慎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大会一致决定采用“________”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等重要文件。

26、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________实施

27、________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

________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

②北宋灭亡,大批________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的________地位

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语称“________________

28、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2)表现:改用阳历;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______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29、背景

①1908年清政府颁布《________》准备立宪,但因皇族内阁的组织,使许多立宪派转而支持革命

②1911年________运动,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

30、文化交流互鉴之路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对外交流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

(1)将下列中国历史事件与其历史时期相对应(请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位置上)。

①汉代       

②唐代       

③宋代       

④明代       

(2)唐宋的中外文化交流活跃,将下列选项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并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位置上)。

A.长安  B.天文、历算和佛教  C.丝绸、纸张和瓷器

D.泉州  E.市舶司  F.丝织品、茶叶和瓷器

G.北庭都护府  H.香料、珍宝和药材

朝代

唐朝

宋朝

起点

管理机构

中国输出物品

输入中国物品

 

31、武装起义和重大会议

(1)________

①概况: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________,占领南昌城后,南下广东。10月初,因遭到敌人围攻而失败,余部转战湖南和海陆丰。

②意义:打响了________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________

①召开:1927年8月7日,在汉口。

②内容: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________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________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3)________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________,进攻长沙途中受挫。

32、表现

(1)面向大众的________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不仅官方设置________进行互市交易,________贸易也相当活跃。

(2)商品流通规模扩大,使得________需求量剧增。北宋开始出现________,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3)海外贸易繁荣,________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

①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________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以________、珠宝为主

②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________、明州等。

33、在15-16世纪的海洋上,涌现了数位优秀的航海家,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写出他们的名字。(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的数字后的横线上)。

出航时间

主要航海家

主要成就

1405年

①____

自中国到达东非沿岸

1487年

②____

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

③____

多次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1497年

④____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19年

麦哲伦

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第一次环球航行

34、____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____。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复土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材料   有学者将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巨大影响归纳如下:

序号

影响

陈述

1

生产力飞速发展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

经济结构和生产组织

形式发生深刻变化

工业代替农业成为主导产业,在工业生产中,

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

3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

生活方式的改变

 

参照(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的陈述。

36、其他方面文化交流的表现是什么?

3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意义?

38、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39、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