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法布尔笔下的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B.王树增的《长征》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方式全面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C.《飞向太空港》全景式书写再现了中国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国外商业卫星的全过程。
D.法布尔经常把昆虫装在木盒里,浸在酒精里观察,并思考昆虫器官的功能。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
B.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C.环卫工人的劳动也许是具体而微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他们应受到尊重。
D.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3、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小李同学搜集了一些资料,请阅读以下句子,为他梳理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①粽子一般都包成菱形,若是用五彩线捆粽叶的话,粽子看上去就像花荷包了。
②家家户户提前把风干的粽叶泡好,将糯米也泡好,包粽子的工作就开始了。
③粽子里通常要夹馅的,爱吃甜的就夹上红枣和豆沙,爱吃咸的就夹上一块腌肉。
④清明过后,天气越来越暖了,野花开了,草也长高了,这时端午节来了。
⑤粽子蒸熟后,要放到凉水中浸着,这样放个两天三天都不会坏。
A.②④③①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②③①⑤
D.②④①③⑤
4、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体裁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表现了法国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B.《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本文记叙了作者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这是一篇叙事纪实小说。
C.《始终眷恋着祖国》是人物通讯,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D.《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5、阅读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
C.“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土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
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3)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
(4)__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5)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请你默写《使至塞上》一诗中被誉为“独绝千古”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她好不容易才认出这衣衫褴褛的人就是保尔。保尔穿着又破又旧的短褂,一只脚穿着破靴,一只脚穿着一只古怪的套鞋,脖子上围着一条脏毛巾,脸好久没有洗过,只有他那对眼睛,那对永远发光的眼睛还跟从前一样,这正是他的眼睛!就是那个像叫花子的衣衫褴褛的人,不久之前还是她所热爱的!世事变得多么快呵!
【1】选文中的“她”指的是谁?是什么工作使保尔“衣衫褴褛”?
【2】保尔不仅是具有钢铁般意志的硬汉,同时也有温情的一面。请你结合原著内容,列举一个能够体现保尔温情特点的事例。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运用已有技术搭配模型让ChatPT成聊天机器人顶流”
①人类写一首诗,可能需要构思良久才能写出,但有一位“作者”却下笔如有神——只用几秒就能成诗,它就是ChatGPT,一款可以写代码、编邮件、翻译,甚至还可以写论文的聊天机器人。
②其实,这款“像人”的聊天机器人的技术原理并不新鲜。要让聊天机器人更像人,首先要让它理解人类的语言——自然语言,也就是更接近人类语言的表达习惯。那就需要让ChatGPT进行大模型训练,这种训练对于聊天机器人而言,就如同基础性、通识性的大学本科培养,通过对众多“课程”的学习,机器人有了处理一般事物的能力。但是光有这种“本科”能力还远远不够。机器人在输出文本时,还必须考虑到不同领域的知识信息以及对话的前后关联,输出更符合语言逻辑与人类价值观的高质量文本。这就需要对聊天机器人进行更为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使之能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具有更接近人类的语言表达习惯。
③ChatGPT的核心是大模型技术和对话智能技术,其中大模型技术主要有三块。一是基于上下文的学习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让人工智能理解人们说话的语境;第二是 ChatGPT引入的思维链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让人工智能根据语境进行相应的推理;第三是指令学习技术,它能让人工智能理解人类发出的指令,进而完成相关操作。”
④ChatGPT的应用场景,远不止陪你说说话、聊聊天那么简单。据悉,微软已经将 ChatGPT整合到其办公软件套件中,并尝试将其嵌入到微软旗下的浏览器内,以辅助用户总结网页内容、撰写邮件和在社交平台上发帖。
⑤未来,聊天机器人或许会越来越多地走进人类的日常生活、工作,其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很可能是代替传统的搜索引擎。ChatGPT的交互性强,可以不断地用自然语言同用户进行交互,在这个过程中推理出用户想要的答案,然后呈现给用户,这种方式特别符合人类想快速查找知识、获取新信息的要求。
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部分人的担忧。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人工智能的本质问题,包括信任、责任、伦理、法律问题等。但避免技术伦理风险、道守人类社会的道德,可以说是聊天机器人必须遵守的底线。因此,人类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对聊天机器人之类的人工智能进行约束。
(节选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文本二】
①作为一个从文本到文本的对话系统,ChatGPT最强的地方是对自然语言的充分学习,生成的文本更加“流畅”并符合人类体验,这是一个重大的技术创新。
②但值得注意的是,生成式机器学习模型有很多,比如从文本到语音信息,或者文本到图像信息,这些方面ChatGPT的表现可能就没那么好了。这是它的一个局限性。另一方面目前的模型不具备创造新知识的能力。ChatGPT回答问题时用的是推理,它不是那种在数据库中搜索答案的概念。生成式模型是根据问题本身联想出一个答案,这个答案是模型“学习消化”后产生出来的东西,不是原始的数据。严格意义上来说,模型本身甚至不知道这个答案的真正含义,它也不能保证答案肯定是对的。
③目前,ChatGPT离真正的专业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有的人以为ChatGPT什么都能干,可以很快用在自动驾驶之类的很多应用上,这其实是误解。自动驾驶需要其他判别式的机器学习模型,特别是实时场景的识别,纯粹的生成式模型是不够的。有人说 ChatGPT有时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样的描述是比较中肯的,人们不能忽视这种风险。
(摘编自《ChatGPT尚不具备自主的“心智”》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本一第④段在说明ChatGPT的核心是大模型技术和对话智能技术,使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B.文本一中第③段加点的“研究生教育”表示要进行更高一级别的学习,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C.目前,ChatGPT已经真正运用在自动驾驶,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D.要想让ChatGPT能完成更为复杂的任务,具有更接近人类的语言表达习惯,只需进行大模型训练就能够实现。
E.两个文本都提到了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2】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写作思路。
【3】两篇文本都提到了ChatGPT聊天机器人的局限性,但文本一略写文本二详写,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9、在你的成长路上,总有那么一句话让你受到启发,总有那么一件事让你难忘,总有那么一处风景让你触动……
请以《从那以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600 字以上。②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