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从右列邮票提炼一个主题,该主题应为( )
A.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英模
B.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战士
C.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的干部
D.勇于探索、勤于研究的工人
2、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援华法案,给予国民政府以经济和军事援助,并宣称是为了“维持中国的真正独立和行政完整,经由基于自助与合作的项目,支持并保护个人自由和结社自由”。美国的这一做法( )
A.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B.实质上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C.有助于中国民主和平的实现
D.扭转了国共两党内战的局势
3、780年“炎建议做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这一调整( )
A.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和下限
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
C.需依托国家对农民的土地分配
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4、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其第二步的重大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推翻国民政府
C.文化大革命
D.社会主义改造
5、2012年6月17日人民网针对孟子关于“民贵君轻”思想常被引证为先秦儒家“民主思想”的范例,提出了《孟子“民贵君轻”是“民主思想”吗》讨论命题。下列网民对“民贵君轻”的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立场
B.以维护君权为前提
C.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D.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平等内涵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衅启后,洋货进口顿绝,一般销泰西缎者,无从购买,纷纷向杭购买是缎。”这一时期,仅杭州、湖州两地新设机器绸厂百余家。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A.传统丝织业竞争力凸显
B.产业结构发生巨变
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共识
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7、据《洛阳伽蓝记》(成书于5世纪)记载:“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庶,人物殷阜所谓帝京翼翼,四方之则”。这一记载反映了( )
A.封邦建国,扩大疆域,推动北方农业区域的扩展。
B.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
C.南北朝时期的高门士族享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
D.隋朝实现南北统一,开通运河,洛阳城闻名于世。
8、1954年,毛泽东提出:对于英、法这类国家,要改善关系,争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于一切希望和平而对中国还有某些疑虑的国家,也要主动地去做工作对美国要使他孤立,使他分化,对美国这样的国家也不是没有文章可做,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
A.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B.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和封锁
D.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9、明清之际,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题名冠以“待访”,类似的有李贽书称《藏书》《焚书》,唐甄书称《潜书》。这反映出( )
A.民权思想缺乏市民阶层的呼应
B.进步思想在近代前夜深受压抑
C.封建士大夫对现实的普遍不满
D.文化的高压导致文人明哲保身
10、1942年1月,中、美、英、苏四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通过《开罗宣言》;1946年4月,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这一系列外交高光时刻的到来,主要得益于中国( )
A.综合国力的强势增长
B.外交政策的亲美反苏
C.全民抗战的突出贡献
D.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11、1912年,胡适曾言,“连皇帝都得走了,再没有什么可以安然被认为是神圣的了”。1919年他又以“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为口号发起了“整理国故”运动。这一变化( )
A.有助于思想启蒙的深化
B.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C.破除了封建思想的桎梏
D.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普及
12、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始于_____之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戊戌变法
D.签订《辛丑条约》
13、有学者在论及中华文明起源时指出,中原的仰韶文化、鲁南苏北的青莲岗--大汶口诸文化,与江汉间的屈家岭文化有切不断的交流。北方的红山文化来到临汾盆地的陶寺遗址后,与来自关中的仰韶文化汇合。这几方面的聚合,终于给予中原文化巨大的发展能量,蔚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主流。该观点认为中华文明( )
A.起源于中原的仰韶文化
B.由多元文化汇聚而成
C.形成于夏商周三代时期
D.由单一文化发展而来
14、汉文帝曾两次下诏“除田租税之半”,此后,三十税一遂成为汉代定制。公元前167年,又宣布全部免去老百姓的田租,算赋也由过去每人每年一百二十钱减至四十钱,徭役也由一年一服减至每三年服役一次。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
A.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为攻打匈奴养精蓄锐
C.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D.确立重农抑商的国策
15、许倬云在《从五四运动论自由与民主》中指出:至于引入赛先生,这一诉求原是人类追求知识的大势。可是在中国,科学主义弥漫于人心,“科学”两字被当作信仰。很多人以为科学呈现的知识即是绝对的真理,竟不知科学是不断在假设与求证,不断地验证与开拓,是永无休止的求知过程。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
A.开启中国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
B.对待西方文化持盲目接受态度
C.对中、西方文化缺少批判精神
D.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国思想解放
1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分条目罗列他对于历史及时事的看法,除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外,还特别注意赋税、盐铁、漕运、军事等事务。据此可知,顾炎武( )
A.批评心学空谈
B.发扬传统文化
C.推动社会转型
D.强调经世致用
17、《资治通鉴》卷226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材料所述赋税制度( )
A.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
B.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加强
C.农民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D.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18、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说:“我朝三百年间,学术三变:国初一变也,乾嘉一变也,道咸降一变也”,并总结为:“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其中“道咸以降之学新”主要是指( )
A.对传统学术深入总结
B.近代新思潮涌现
C.学术界呈现复苏局面
D.注重考据和训诂
19、如图时政漫画《我实拿他不动》刊登在1919年5月16日的《神州日报》上,该漫画反映的事件是( )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国共合作
D.国民革命
20、下图是四个朝代的平民阶层在政府官员中所占比例图。这反映( )
A.贫富分化逐步缩小
B.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C.君主专制逐渐加强
D.崇文抑武逐步强化
21、清人仲芳在《庚子记事》中说:“东交民巷一带……遵照所订条约,俱划归洋人地界,不许华人在附近地区住居。各国修盖兵房、使馆,四周修筑炮台,而我国若许衙署、民房,皆被占去拆毁矣。”其中的“条约”指的是(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决议文件中指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这次会议(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为国共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D.推动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23、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24、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这一论述
A.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发展
B.旨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C.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序幕
D.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25、全面内战开始时, _______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26、________年5月28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国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
27、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28、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集团在武汉“分共”。至此,________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________失败。
29、各解放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的精神,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_______上、_______上获得了解放。
30、经济战
(1)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家________困难,________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________飞速上涨。
(2)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市场混乱,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________之战”和“________之战”。
(3)到1950年春,全国________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4)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________管理、________管理、________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5)经过一系列努力,到________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________。
31、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_______进攻。
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_______,开启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新时期。
33、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___________恢复行使主权;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___________”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
34、鸦片战争
(1)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
外国商人逐年扩大对华鸦片走私,导致______外流,损害了中国人的健康,加剧了政治腐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加重了______负担。
(1)导火索——______
①人物:道光帝湖广总督______
②经过:1839年6月3日,湖广总督______将呈缴的英美商人的两万多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
③影响:向世界表明了清政府______的决心。
(2)经过:1840年6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______率军舰开进广州海口,清政府虽然组织了抵抗,但仍以失败告终。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署大量不平等条约,丧失众多______。
①1842年8月29日,中英签订《______》。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等。
②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______》。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_》。英、美、法获得了协定关税、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4)影响
中国丧失大量主权,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战争成为______的开端。
35、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出封建专制统治加强的轨迹。中国古代封建帝王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请回答: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和本质是什么?
(2)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对基本矛盾?其发展趋势怎样?
36、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何关系?
37、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哪些节制,行省设置有什么意义?
38、秦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秦朝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建立的最大意义是什么?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必须要解决两个矛盾,这两个矛盾分别是什么?元与明两个朝代在解决这两个矛盾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
(3)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4)清朝前期,专制主义达到了顶峰;清朝晚期,专制主义遭到毁灭性打击。请分别指出与这两个历史现象有关的历史事件。
39、战略转移—红军长征
(1)红军进行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红军长征时间和结束时间各是什么时候?
(3)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4)红军胜利长征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