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的空白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________,________,使我的心也________,然而又________起来,觉得要和他________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A. 悠扬 宛转 愉快 自失 消失 B. 宛转 悠扬 沉静 自失 弥散
C. 悠扬 宛转 沉静 自失 弥散 D. 宛转 悠扬 愉快 自失 消失
2、下列关于《平凡的世界》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创作的一部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小说,获茅盾文学奖。
B. 在弟弟孙少平的指引下,哥哥孙少安最终由赞助电视剧转变为重修村小学。
C. 田润生最后突破世俗的偏见和侯玉英结婚了。
D. 小说结尾孙少平拒绝脱离苦难矿工生活,回到大牙湾煤矿。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语口语考试前,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加油!你一定行!”(把“亲切地”移到“走过来”后面)
B.每天背诵默写、做题纠错、复习测验,虽然枯燥,因为看到自己逐渐进步,老师欣慰地笑了。(把“因为”改为“但是”)
C.《乖,摸摸头》这本书是我新买的,我很喜欢很精彩。(把“很精彩”删掉)
D.下半夜,突然雷声隆隆,接着电光闪闪。(把“雷声隆隆”和“电光闪闪”互换)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马说》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B.《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C.韩愈,字退之,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D.《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该书字里行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5、阅读元曲,完成各题。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曲中“飞鸿”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小令开头两句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
B.“一点飞鸿”是活动的生命,给人以恬静、美好之感。
C.最后两句从近处到远处地表现了秋天的景物。
D.整首曲写尽“秋”意,却不着一个“秋”字,笔法自然而传神,为元曲中写“秋”的名篇。
6、古诗文默写。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段内容,回答问题。
一个震撼人心的消息旋风般地传遍整个小城:“沙皇被推翻了!”人们不敢相信。
一列火车在暴风雪中慢慢驶进月台,从车上跳下来两个穿着军大衣、背着步枪的大学生和队系着红袖章的革士兵,他们逮捕了车站上的宪兵、去上校和警备队队长。这下子,城里的人都相信了:数千人沿着白雪覆盖的街道拥上了广场。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听着这些新鲜的字眼:自由、平等、博爱。
热热闹闹的,充满激情与欢乐的日子已经过去,城里恢复了平静,唯有在由孟什维克和崩得分子占据的市参议会大楼上空飘扬的红旗表明着所发生的变化,其余一切照旧。
这段文字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籍)_____________,小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前后这一段历史为背景,塑造了以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一代英雄光辉的形象。文中“从车上跳下来两个……系着红袖章的革命士兵”和后一批批来到车站的士兵,他们都有一个奇怪的称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
谢佼
①2020年11月18日,在北京的一家医院里,彭士禄度过了95岁生日。这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抱着一只维尼熊,笑得像孩子一样。(1)[批注1:此句写95岁高龄的彭士禄居然“笑得像孩子一样”,怎么可信?]他的名字很少为外界知晓,他的事业却改变了世界格局。他是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是当之无愧的我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
②1951年,品学兼优的彭士禄通过考试赴苏联留学。大家都有一个信念:必须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奉献祖国。彭士禄学的专业是化工机械,他所有的功课全部是优秀成绩。毕业时,获得了苏联颁发的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
③1956年,彭士禄即将本科毕业时,正逢陈赓大将访问苏联。陈赓把他叫到大使馆,跟他说:“中央已决定选派一批优秀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毫不犹豫地回答。从那一刻起,彭士禄就与共和国的核事业紧紧连在了一起。
④学成回国,他在原子能所工作,主攻核动力。苏联撤回援华专家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为彭士禄和同事们的必然选择。
⑤1965年,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从全国集中到了四川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荒僻山谷。我国第一个核动力研发综合基地就此诞生。住“干打垒”的半地下室,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暖气,没有资料、没有图纸、没有设备、没有经验、没见过实物……(2)[批注2:此句为什么要连用7个“没有”呢?]这些困难阻挡不了人们报国的脚步。在完成第一代核动力陆上模式堆初步设计的同时,物理热工、结构、应力、焊接、水力、化学、控制等15个实验室的设计也相继开展。
⑥生活的困难尚在其次,科研的困难才是百爪挠心。
⑦“困难时期,我们都是吃着窝窝头搞核潜艇,有时甚至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粮食不够,挖野菜、白菜根吃……那时没有电脑,就拉计算尺、敲算盘。那么多的数据,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算出来的。”彭士禄回忆说。
⑧当时,许多人对“核动力”的知识都几乎为零,他们“有学电的、有学化工的、有学仪表的”,无论在设计还是在建造过程中,对某个技术上的问题意见不一致,甚至发生激烈的争论,就成了“家常便饭”。出现这种情况,彭士禄就对研究人员说:“不要吵,做实验,用实验结果说话。根据实验结果,我来签字,我负责!”
⑨因为被封锁,一切靠摸索,争论时刻不停。围绕采用什么堆型形成的争论,尤其尖锐。彭士禄综合团队意见,对国外资料和国内重水堆实地考察,经过认真计算、比较,提出一套在陆地上建造模式堆的设想。然而,这种设想被一些人全盘否定,力主把反应堆建在艇上,一步到位。
⑩彭士禄据理力争:“中国亘古至今没建过核潜艇,核潜艇是何物?只有在国外发表的照片和公开出售的玩具上见到。如果没有一个模式堆做实验摸索,进行科学论证,心里没底,是纸上谈兵。陆上模式堆不是仿真机,不是计算机模拟,而是真枪实弹,是完完全全的原子反应堆!”两种意见方案立即层层上报,经过激烈争论和反复论证后,周总理表态:为核动力潜艇一次建成试验成功,必须要建立陆上模式堆。
⑪1982年,国家决定在广东引进国外技术设备,建造内地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项目,并成立广东核电建设指挥部,任命彭士禄担任总指挥。
⑫彭士禄说,他一生只干了两件事:潜艇核动力、核电站。他到哪里就把敢“拍板”的精神带到那里。秦山二期核电站建设时期,彭士禄决定将“招投标制”引入工程建设。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头脑中都有“计划经济”的框框,争论很厉害。最后还是彭士禄拍板,坚持招投标制,大胆迈出了第一步。
⑬1991年,随着中国导弹核潜艇事业的不断发展,彭士禄的事迹才开始为人们所知晓。国内外很多人称赞他是“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创建人”,对此,彭士禄坚决反对。
⑭“我声明,核潜艇工程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我个人的创造,是千万科技工作者和工人、干部集体努力的结晶。虽然前几年大家把我抬到了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位置,基层传说很多,说我‘是中国的核潜艇之父,可与美国核潜艇之父比肩’,对此绝不敢当,对我来说这是贪天之功,我不接受!”彭士禄曾无数次对同事们说。
(选自《风流一代》2021年第02期,有删节)
【1】阅读选文,完成下面有关彭士禄经历的思维导图。
【2】文中两处批注是一位同学提出的疑问,请你帮助解答。
(1)
(2)
【3】第⑥段中说“科研的困难才是百爪挠心”。“科研的困难”具体有哪些?请根据⑦—⑨段的内容概括作答。
【4】作者在第⑬段已经写了“对此,彭士禄坚决反对”,为什么第⑭段还要引用彭士禄的话?
【5】作为我国核动力事业“垦荒牛”的彭士禄,在他身上是如何体现“垦荒牛”这一精神的?请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9、请以“我真的佩服他(她、它)”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③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