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香书法展示”是教育部开展的“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之一。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某校开展了“走进墨香书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欣赏下面书法作品(局部),并填空。
唐代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从书体上判断,上面的《_____》(填作品名称)是其作品。这幅作品结构_____,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书风道劲。另一幅是_____(填人名。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的行书巨制,布局结构多变,骨格清秀,点画道美。
(2)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
弘扬书法艺术,_____。
(3)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25字以内)
2019年12月13日,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墨香书法展示”活动活奖名单。漯河市成绩喜人,选送的小学毛笔书法作品中有7件获得一等奖,占全省该类书法一等奖获奖总数的16%。本次活动,极大调动了全市师生研习书法的热情。
_____
(4)根据设置的情境,完成下面对话。
王明:“马上就期终考试了!哪有时间练习书法?还不如多背几个英语单词!”
李华:_____
张亮:“李华说得对!时间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应该参加这项有益身心的活动。”
2、积累运用
1.北方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写了人也要抓紧时间成长。
2.《浪淘沙》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了黄河气势磅礴的样子。杜牧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江南春天有声有色。《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____代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湖阴先生勤劳爱整洁的品格。
3.五行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五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彩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伯牙鼓琴》选自_______。文章中哪句写出了伯牙和钟子期情谊深厚_______。写这二人友情的诗句你知道哪些_____________。《书戴嵩画牛》中古语有云___________,告诉我们事情要干好不仅要自己自诩观察还要向有经验的人请教。
5.皮鞋匠静静的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___________。忽然,___________,卷起______。被月亮照的雪亮的浪花,__________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的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看到了,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1)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 、国内 、两岸 是中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目标与需要,来进行有计划的改革。
A.和平 和谐 和气
B.和平 和谐 和解
C.和平 和气 和解
D.和气 和谐 和解
(2)把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替换为括号内的成语而句子原意不改变的一组是( )。
①新春佳节来临,羊城处处张灯结彩,大街上车辆行人络绎不绝(a.川流不息 b.喜气洋洋),呈现出一派欢乐的景象。
②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与愿违(a.事半功倍 b.适得其反),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A.①a②a B.①a②b C.①b②b D.①b②a
4、根据课文内容或“语文园地”填空。
1.__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__________了银光。月亮__________,穿过一缕一缕__________似的微云。(——选自《月光曲》)
2.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是多么深厚啊,他们依依不舍的场面,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述。
3.优秀的诗词蕴含丰富的文化营养,我们要用心品味。《七律·长征》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刘禹锡在《浪淘沙(其一)》中大胆想象,寄托了他对宁静田园生活向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乡偶书》中表现诗人回乡后与故乡人亲切问答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书,是生命最美的姿态,从这一册书中,我认识了__________的桑娜,__________的少年闰土。我还积累了鲁迅的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______________。
5、根据情境填上合适的名言、诗句。
(1) 周总理的一生都在为国为民而操劳,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可以说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2)契诃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名言教育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外表美丽的人,还要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3)站在黄河壶口瀑布脚下,我不由得吟诵起李白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诗
6、课内阅读。
1.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你能说出另外两位诗人及他们的作品吗?
7、阅读理解。
梅 花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结合首联、颔联的内容,简要分析本诗中梅花意象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简要分析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
北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湖阴先生:王安石寓居金陵紫金山下时的邻居。
①排闼(tà ):闯进门来。闼,小门。
【1】湖阴先生住的家和环境怎样?湖阴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山排闼送青来"与"开轩面场圃"(《过故人庄》)比较,写法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老师的教诲
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 )领我到操场边坐下( )怎么( )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 )郑老师亲切地问我( )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_________) ,“骄傲”的反义词是(_________)。
【2】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3】给文中第三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4】与第一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_____”在文中画出。
【5】为什么我终生难忘郑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文中的一句名言警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就在这时,汤姆听到树林中的绿色小径上隐隐约约的有人在吹铁喇叭。汤姆急忙脱掉上衣,把裤子背带松下来,系在腰间,拨开那棵烂树干后的矮树丛,找出他藏在那里的一副弓箭一把木剑和一只铁皮做的喇叭。他背上弓,挎起箭袋,拿起剑,很快就武装好自己,然后跳到一棵大榆树后面举起喇叭呜呜地向来人发出回应的信号,同时小声地对假想的埋伏在附近的伙伴们发出命令:“兄弟们,隐蔽好,听到我的号声再行动。”
随着一阵树枝树叶的哗哗声。乔埃·哈波出现在林间空地上,他也是全副武装,打扮得像汤姆一样神气。汤姆从树后大吼一声,跳了出来:“嘿,站住!你是什么人,未经许可,竟敢闯进我的森林!”
“我乃皇家卫士吉斯朋大爷,走遍天下,所向无敌,你是何人?竟敢……”
【1】这个语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中《______________》的小故事,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三个词语评价你对这部小说主人公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这部小说还有其他主要人物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②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③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穷人》节选,有删改
【1】用“________”画出选段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样做”是指____________,“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②中桑娜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此段生动细腻地刻画出了桑娜当时复杂的心理。
【4】选段③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细致描写了渔夫的形象。
【5】“我们总能熬过去的!”一句中“熬过去”能换成“活下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写的《北京的春节》一文。“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中的“又”字让你想起前文中还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春节期间的高潮。
【2】文中画“﹏﹏﹏”的部分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元宵节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3】用文中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你是怎样过春节或元宵节的?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13、青山不老(节选)
①他敲着旱烟锅不紧不慢地说着,村干部在旁边恭敬地补充着……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②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栉。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③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④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第②自然段中,“如臂如股”“劲挺”“顶住”等词语,既写出了老人种的树_______,又写出了这些树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______,实际上包含着他_____、______的精神。
【3】根据内容,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绿风荡漾”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被树木围绕,到处充满着绿色与生机,因为有了太多的绿色,所以那风也就感觉是绿色的了。_____
(2)“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说明植树造林有可喜的经济价值,自然使人想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____
(3)课文以“青山不老”为题,主要是想表达老人种下的这片青山会世世代代流传下去这一层意思。_____
【4】小琴读了《青山不老》,自然联想到鲁迅的名言,觉得这位普通老人就是其中一类人的代表。这句名言是
A.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B.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C.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D.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5】请结合短文和生活实际,设计一条植树造林的宣传标语。______
14、课外阅读。
狼牙山在河北易灵西南部,是晋察冀边区的东大门,因其峰峦状似狼牙而得名。远远望去,群峰突兀连绵,壁若刀劈斧凿。它不仅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抗日根据地的武器装备库。
1941年9月25日,日军纠集三四千人的兵力,进犯我
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藏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上级决定将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文章《狼牙山五壮士》就是描写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在掩护转移过程中的故事。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悬殊:___________
【2】狼牙山因其____而得名,它的特点是群峰______。在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不仅在军事上______。
【3】连队主力和干部群众为什么要转移到龙王庙?
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桑娜不得不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改为肯定句)
2.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3.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4.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日子怎么过?(改为陈述句)
5.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6.父亲对我说:“打你不是为别的事,就为你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什么样的新鲜事他都看到了。
①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图书管理员把我放在一个奇怪的机器面前。(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下面的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奴隶用斧子把锁着的铁门砍开。(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狮子真被他打死了(加标点符号变为不同的句式)
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斯巴达克打死了狮子。(扩句,至少写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些哲理,人类怎么可能完全领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大作文。
根据下面的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习作。
提示: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有最难忘的一堂课,有快乐的游戏活动。我们会沉浸在一篇美文中,也会陶醉在一个幸福的节日里。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身边也许有许多的人在关爱着我们,也许他是我们的亲人,也许他是我们的老师,甚至他是一个陌生人。回想过去,你想到了什么?
请你以“我又想起了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吧。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③感情真实。④书写端正,正确运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