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1.我国历史上的散文八大家:它们分别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________和_______,宋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调张籍》中“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表达出对“李杜”的高度倾幕之情:“李杜” 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
4.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____________。
5.晚上,天空中出现的形状像勺子的七颗星叫______________。
2、解释带点的字词,说说诗句的意思。
(1)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伯牙鼓(______________)琴 欢欣鼓(______________)舞 鼓(______________)起嘴巴
破琴绝(______________)弦 悲痛欲绝(______________) 赞不绝(______________)口
终身不复(______________)鼓琴 收复(______________)失土 回复(______________)短信
尾搐入两股(______________)间 一股(______________)暖流 悬梁刺股(______________)
4、补充关于“善”的名言警句。
勿以恶小而为之, 。
5、“领略汉字风采”知识竞赛。
(1)“字之初,本为画”,最初的字就是像画画儿那样造出来的——“依葫芦画瓢”就行了,这样造字的方法就叫作“象形”。你能猜出下面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字吗?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礼记·中庸》),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之后,我国有了最早的统一文字,这种文字是___________。
6、诗歌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的《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逶迤:_________
(2)磅礴:_________
【3】“暖”字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_____________心情;“寒”字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总括全诗的诗句。
【5】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综合训练。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①,千朵万朵压枝低②。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自在④娇莺⑤恰恰⑥啼。
[注释] 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蹊,小路。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⑥恰恰:黄莺的鸣叫声。
【1】本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
A. 五言绝句 B. 五言律诗 C. 七言绝句 D. 七言律诗。
【2】本首诗在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押韵,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二二三”式的朗读节奏在第三、四句诗上做出停顿标记。
【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读几遍,我们会找到诗中表现花开得繁盛的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诗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象诗中的景物,补充下面的文段。
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千万朵的花连枝条都压弯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蝴蝶飞来了,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久久不肯离去。花枝间传来“恰恰”的啼叫声,仿佛是可爱的黄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下面的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辛酉正月十一日①,东园②桃李盛开
[宋]杨万里
千万重山见③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
行穿锦⑤巷入雪⑥巷,看尽桃花到李花。
【注释】①辛西正月十一日:指嘉秦元年(1201年)正月十一日,②东园:泛指园圃③见(xin):同“现”,出现,显现。④还:读“huán”,再,又。⑤锦:指桃花,桃花似锦。⑥雪:指李花,李花如雪
【1】填一填。
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__,描写的地点是___________,作者描写了春天的景物,诗的第一句写山峰,第二句写_______,第三、四两句写_______和________。
【2】“千万重山见复遮,两三点雨直还斜”是一组对偶句,其中“千万重山”对“____________”,“见复遮”对“____________”
【3】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又见梨花
梨花开了,又勾起了我对童年的思念。
梨园是我童年的摇篮,我在故乡滹沱河边的梨园里度过了纯真的童年。
记得,故乡的滹沱河在春天里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它似一条绿色的飘带束在梨园的腰际。水是透明的,映着蓝天;花是洁白的,散发着清香。春到梨园,花绽枝头,是故乡最美丽最动人的季节,也是我童年的小伙伴们最快乐的日子。
一夜春风花千树。梨花繁花似雪,滹沱河的清流中也浮动着白色的花瓣,碧水香溪载着梨园的天使向远方流去,也流在我和小伙伴们的心里!
梨花最洁白,最纯真,她从不用娇艳的色彩修饰自己。她蔑视一切虚伪和矫揉造作的货色。
也许正因为梨花洁白无瑕,才孕育了一颗芳心,才能结出最甜最美的果子吧!
【1】这篇文章统领全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一句话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描绘梨花时,抓住了梨花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不仅赞美了梨花,还赋予了梨花一定的象征意义。在文中,你觉得梨花象征的是什么? (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的热烈场面。
【2】请根据片段的内容排序。(填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骑兵师 ②战车师 ③炮兵师 ④步兵师 ⑤海军
【3】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把战士们比作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4】描写场面时,本段话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把文中从“面”上描写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 ,也是 !”
(2)当我们用根来赞颂您时,您说:“落花会变成 ,果核也会变成 !”
(3)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 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 ,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12、课外阅读。
一位植树老人的心愿
1984年,刘道乾带着妻子、孩子,来到这片白碱滩开荒植树。
如今,经他改良的土地有200多亩,除了生产用地,他都栽上了树。当年种下的小树苗,已长成顶天立地、郁郁葱葱的大树。他绿化了大片白碱滩,造出了一个新林场。
“我们刚来的时候,碱滩上光秃秃的,没有几棵树,荒凉得很。现在条件好了、生活好了,我要让这片荒滩都绿起来。”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刘道乾踏上了漫漫的植树之路。没有树苗,他和老伴省吃俭用,把退休工资的绝大部分拿出来买树苗。白碱滩上缺水,树苗极易枯死。为了提高成活率,刘道乾一遍遍地给树苗浇水。有一年林场旱情严重,为了抗旱,刘道乾又投资打了两眼机井,其中还跟女儿借了3000元。为了种树,他已累计投入资金6万余元。
“种树好处太多了,既能绿化碱滩、防风固沙,又可以活动筋骨、锻炼身体。你看我72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这都是种树的结果。有生之年,我还会继续种下去,有一天我不在了,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荫。”刘道乾自豪地说。
临别前,我们问老人种了这么多年树,特别爱种什么树。刘道乾爽朗地笑着说:“我就爱种‘钻天杨’,正直、挺拔、好看,有精气神儿,看着就像咱兵团人。”
【1】刘道乾认为种树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
【2】从“改良的土地有200多亩”“累计投入资金6万余元”这两组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
【3】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
【4】选文中哪一句表明了主要观点?用“﹏﹏”在文中画出来。
13、阅读下面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________________
总也忘不了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曾经历了一场森林大火,大火过后护林员们开始上山察看灾情。
有位护林员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只被烧焦的鸟。__________已经死去,__________这只鸟却像雕塑一般保持着一种姿势。护林员感到有些惊奇,便用树枝轻轻地拨(bá bō)了拨那只鸟,没想到几只雏鸟从已经死去的母亲翅(chì zhì)膀下钻了出来。
原来,这只慈爱的鸟妈妈本能地知道有毒的琅烟会向高处升腾,为了不让灾难降临到孩子们的身上,它把几只小鸟带到大树底下,用自己的翅膀为它们撑(chēn chēng)起了一个保护伞。
鸟妈妈本可以展翅飞走,找一处安全的栖(qī xī)身之处,但它不能把自己的孩子丢在大火中。
当火苗蹿上来烧它的身体时,它坚定地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__________它已经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翅膀底下的孩子们。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拨________(bá bō)了拨 翅(chì zhì)________膀
撑________(chēn chēng)起 栖(qī xī)________身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①________已经死去,________这只鸟却像雕塑一般保持着一种姿势。
②当火苗蹿上来烧它的身体时,它坚定地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________它已经下定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翅膀底下的孩子们。
(3)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14、阅读下面课外语段《无私奉献的报偿》,完成练习。
无私奉献的报偿
①多年以前,在荷兰一个小渔村里,一个勇敢的少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全世界的人们懂得了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全村的人们都以打鱼为生,而海面上瞬息万变,(A)。因此为了应对突发海难,志愿紧急救援队的建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③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巨浪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的生命(B)。他们发出了SOS的求救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报,火速召集志愿紧急救援队的成员,乘着划艇,冲入了汹涌的海浪中。 忧心忡忡的村民们都聚集在海边,他们每人举着一柄提灯,为救援队照亮返回的路。
④一个小时之后,救援队的划艇终于冲破浓雾,乘风破浪,向岸边驶来。村民们欢呼着跑上前去迎接。他们竭尽全力地跑到海滩后,却听到志愿救援队队长宣布:由于救援船容量的限制,无法搭载所有遇险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否则救援船就会翻覆,那样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⑤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才落下的心又悬到嗓子眼,人们又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这时,救援队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救援者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16岁的汉斯(C)地报了名。他的母亲忙抓住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你知道,10年前,你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可是到现在连一点消息也没有。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⑥看着母亲那日渐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直打转,但是他强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妈妈,我必须去!”他坚定地答道,“妈妈,你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这是我的责任。只要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地去履行我们的义务。”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吻了一下他的母亲,然后(D)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⑦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这一个小时,对忧心忡忡的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终于,救援船再次冲破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只见汉斯正站在船头向岸上眺望。救援队队长把手拢成喇叭状,向汉斯高声喊道:“汉斯,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⑧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我们找到他了,队长。请您告诉我妈妈,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
【1】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是:(备选词语:危机四伏、危在旦夕、义无反顾、自告奋勇、)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
【2】品析文中第③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划线句中的“吻”一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题目“无私奉献的报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为什么不直接说“一个小时过去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一下故事的结尾,当汉斯的母亲得知这个意外的消息时,她会怎样呢?续写一个片段,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在事实面前,他承认了错误。(改为双重否定句)
2.在“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踊跃发言。(改病句)
3.当时的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主持了这个特别的葬礼。(缩句)
4.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16、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写下来。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用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 我替你担心。(扩句)
18、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爸爸在看报纸。爸爸在烧菜。
(2)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是一个另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3)勃朗特姐妹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勃朗特姐妹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
19、将下面句子改写为转述句。
渔夫搔搔后脑勺说:“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______________
20、通过上述措施,使全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所带来的后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21、习作。(40%)
请你任选以下一个题目进行习作。
(1)题目:与 为友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例如:与树为友,与书为友,与老师为友……
②语句要通顺,叙述要有条理,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500字以上。
(2)课文中那个摆书摊的年轻人,经常对“我”说:“别饿坏了那匹马”,目的是想让“我”能够心安理得地看书。在生活中,这种善意的谎言并不少。在你身上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吗?你的家人、同学曾经说过善意的谎言吗?请把这样的事写成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