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看拼音写词语。

pái huái     qī xī     jīng huāng     bō li            shuǐ gāng

( )       ( )       ( )       ( )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这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我还能写两句关于佳节思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古诗中有很多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的句子,如《长歌行》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真卿《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白首方悔读书迟。”

(3)传说,藏戏的开山鼻祖是________________

(4)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补充词语。

( )大笑     ( )( )     ( )( )

( )( )     ( )( )     ( )( )

4、根据积累,完成填空。

1.锤子期死,伯牙______,终身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唐代诗人刘禹锡用诗句“九曲黄河_______,浪淘风簸_______”写出了

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

3.《回乡偶书》是思乡类古诗,从诗句“________老大回,________鬓毛衰”感受到作者思乡的忧愁。

4.读《童年》可以发现高尔基就是小说中_____的原型(填序号)

A.阿廖沙   B.雅科夫   C.米哈伊尔   D.小茨冈

5.宋代诗人陆游用诗句“_____(位卑/事定)未敢忘忧国,_____(位卑/事定)犹须待阖棺”写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忧国忧民的心情。(选填正确的词语)

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3)

1难道还有比母亲更疼爱我的人吗?(    )

2为什么瓜秧开了花不结瓜?西瓜花没授粉,当然结不了瓜。(    )

3先驱者的热血复苏了千年冻土,神州露出青春的笑脸。(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古诗,完成各题。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首(填序号)_____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_____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_____,表现了石灰的_________

【3】此诗使用__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7、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

____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1补全诗句。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时偶然写的。

3古诗从自身和________两个视角,抒发了诗人心中无尽的________与淡淡的伤感。

4诗句“________”写出了诗人离家之久,诗句“________”表达了诗人无论在任何地方,都难忘故乡的思想感情。

8、读古诗《钱塘湖春行》后作答。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点明诗人游览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是________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

【5】这首诗写的是_____(季节)的景象,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对比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甲】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死也不倒下》(节选)

【乙】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梅花魂》节选

【丙】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阅读选段【甲】,完成练习。

(1)找出选段中描写父亲神态的句子,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句话中的“伟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段【乙】,完成练习。

(1)选段中画“___”的句子是对特务与吉鸿昌的对比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题目“死也不倒下”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坐在椅子上死,可以不倒下。

B.他死也不愿倒下。

C.吉鸿昌临死也不向敌人屈服,体现了他大无畏的精神。

【3】选段【甲】着重抓住人物的________进行描写,选段【乙】着重抓住人物的________进行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

【4】结合选段【丙】,说说李大钊和吉鸿昌是具有怎样秉性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几千年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出了许多像李大钊、吉鸿昌这样具有梅花品质、气节的人,你还能写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试题

材料一:某市学龄儿童生活习惯调查统计表

材料二:调查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等成年期慢性非传染病正在低龄化,逐渐成为威胁城市少年健康的突出问题,15至17岁少年的高血压患病率高达7%,学龄前儿童血脂异常率为2.2%,13至17岁少年糖尿病患病率为3.6%。包括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等一系列代谢异常指标的“代谢综合症”控制中,有64.1%的孩子至少有一项指标异常。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为因果关系。

B.主动锻炼和健康饮食的学龄儿童并不多。

C.这个城市学龄儿童的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D.从材料上来看,一些成年慢性传染病正在低龄化。

【2】针对以上材料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请你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大自然的文字(节选)

要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从小就(yīng yìng)当到树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观察。假如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应再到书里去寻找,看那里有没有解释。你还应该去请(jiāo jiào)有学问的人:这是什么石头?这是什么树?总是坐在家里的人,永远不会懂得大自然的文字。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会_________________

1“√”为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

2在选文最后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点明文章的主题。

3读了这段话,我们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已读懂的大自然的文字,举一例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抢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的描写手法来写场面。第____句话描写人物群体,这是____上的描写;后面的几句话,抓住五位壮土的________具体写出了他们痛击日寇的场景,这是____上的描写。

【2】这段话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    ——她就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声音,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她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然后轻轻地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现在连针都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来着,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可就是穿不进。

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 

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写的,他把母爱比作(    ),你把母爱比作(  )。

2】把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词换成一个近义词填在括号里,使句子的意思不变。

3文中省略号表示什么?

4】文中破折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是按(  )的顺序写的。 

6】短文已用分成了四段,请归纳第三段段意。

 

14、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下列句子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话按照______顺序描写了开国大典前群众进场和典礼开始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的情况,其中_____是详写,______是略写。

A.时间 B.事情的发展 C.主席进场 D.群众进场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穿上新雨衣去上学,我当然高兴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很激动。(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渺小的。(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

17、(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18、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书中描述了原始森林里蟒蛇吞野兽的情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跟他谈蟒蛇,谈原始森林,谈星星。(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森林来了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洞没有出口,狼被老虎吃掉了。(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圣埃克苏佩里说:我画的不是一顶帽子,是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做。(8分)

(1)我读书。(扩句)

 

(2)奶奶诉说着过去心酸的往事。(修改病句)

 

(3)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4)我们认真讨论并专心听取了大队长的工作报告。(修改病句) 

 

 

20、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可以从下面的几组环境和人物中选择一组,可以自创一组,开展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注意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要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还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写,不写错别字。

A、环境:开满鲜花的校园

人物:淘气包小明

外号“包青天”的班长包晴

年轻帅气的班主任黄林

B、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车往的街头

人物: 充满爱心的学生丽丽

受伤的老奶奶

C、环境:月光下的村庄

人物:林建

林建生病的爷爷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