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洲气候、地理环境无法自产甘蔗,15世纪后,大量的白糖流入欧洲市场,成为大众化的调味品。欧洲人开始从也门的摩卡港进口咖啡。咖啡本来是伊斯兰世界的饮品,这时也开始被欧洲人接受。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
B.欧洲的商业格局发生变化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驱动
D.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2、如图所示是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方钵。该器物的简介为:“这是一只鬃毛倒竖的野猪,身上填满雨丝、水滴和植物纹。猪为水畜,此钵很可能是一件用于稻作祈雨巫术仪式的祭器。”据此可知,河姆渡遗址的先民( )
A.已经大量饲养了猪
B.以种植稻和麦为生
C.定居生活得到发展
D.借助陶器进行灌溉
3、阿根廷、尼加拉瓜等拉美国家在石油危机爆发后,迫于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压力,选择了进口替代模式,大举外债以发展国内工业,导致债务加剧,经济岌岌可危。据此可知,拉美国家的发展( )
A.存在政策性失误
B.过于依赖宗主国
C.排斥经济全球化
D.缺乏科学化管理
4、中国历代户籍制度逐渐演变.以下材料所涉户籍制度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诸色户计,已有定籍,仰各安生理”
②“高祖令州县大索貌阅,户口不实者,正长远配”
③“五年一次编审增益人丁造册奏报之处,永行停止”
④“谓宜正其封疆,户口皆以土断。”
A.②①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5、黄土高原北部的石峁古城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石峁居民利用谷物发芽和酒曲等方法,酿造出以黍、小麦、水稻、百合、芡实、野豌豆等为原料的多种酒类,其酿造方法和原料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黄河中游地区基本一致。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原始农业的多地起源
B.生产领域的专业分工
C.区域文化的传播交流
D.酿酒技术的发展成熟
6、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7、明朝政府规定:“发卖猪羊肉灌水,及米麦等插和沙土货卖者,比依客商将官盐插和沙土货卖者,杖八十”,清代《大清律例》,规定“凡售以变质禽畜之肉,致人或亡或残者,施以重刑,不以宽饶”。这些规定主要旨在保障( )
A.市场稳定
B.食物供给
C.食品安全
D.商人权益
8、下面是法国宪政之路进程示意图。据此可知,法国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
A.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宪政之路
B.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9、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①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②建立“福利国家”制度
③“中间阶层”的人数减少 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汉官仪》记载,东汉时期,百官在每年年尾会获得一笔“腊赐”(类似“年终奖”),其中大将军、三公能得到钱20万(一说3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几乎相当于他们一年的官俸。这一做法易导致( )
A.世家大族势力膨胀
B.高官贵胄贪腐成风
C.社会等级秩序崩溃
D.阶级矛盾走向激化
11、下表体现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 )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统计表
遗址名称 | 距今年代 | 发现地点 | 所属流域 |
巫山人 | 约200万年 | 重庆巫山 | 长江 |
元谋大 | 约170万年 | 云南元谋 | 长江 |
蓝田人 | 约115万年—65万年 | 陕西蓝田 | 黄河 |
北京人 | 约70万年—23万年 | 北京周口店 | 海河 |
金牛山人 | 约26万年 | 辽宁营口 | 辽河 |
A.中原核心、兼容并蓄
B.本土特色、多元并进
C.源远流长、万姓同宗
D.一体多元、区域互补
12、美国史学家布兰德利·沃马克认为,在中国没有能力武力征服越南的情况下,建立朝贡关系可以保证边境的稳定,越南也因此免除了北方的威胁,这是双方长期博弈的结果。这说明中越朝贡关系的建立( )
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B.受传统华夷观念的影响
C.具有明显的等级性
D.受两国安全需要的影响
13、20世纪前,美国的社会阶层主要由农场主、小企业主、商人、手艺人等构成。20世纪,美国的社会阶层主要由大企业里的管理人员、技术和工程人员等新白领阶层以及工人构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分工的细化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社会流动性加强
D.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14、1954年,在对宪法草案进行讨论时,毛泽东指出,“少数民族问题,它有共性,也有特殊性。共同的就适用共同的条文,特殊的就适用特殊的条文。”这表明制定民族政策应坚持( )
A.把握民族工作存在的特殊性
B.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C.创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想
D.实现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15、从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到网红“辛吉飞”引爆的食品添加剂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违法使用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阶段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
16、“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7、如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8、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提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批评在非生产性的支出上讲排场、讲阔气、讲华丽。这表明党中央( )
A.重视加强国民经济比例控制
B.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C.规划了我国的经济建设速度
D.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
19、据“西周分封示意图”可知( )
①血缘的亲疏是西周分封制的唯一依据 ②分封的诸侯主要集中在镐京的东部
③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周文化扩展至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民法系”是世界上影响最大、分布最广、历史悠久的法系。该法系起源于罗马法。罗马法主要是关于人、家庭、继承、财产、侵权行为、不等得利、契约等民事法律方面的规范,也有一些刑事和诉讼程序方面的规范。关于“民法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②法官地位突出 ③代表有德国、日本 ④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
21、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向广东地方官员施加压力,迫使他们颁布告示允许华人出洋。《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确认了华人出洋的合法性,并对《大清律例》进行了修改。这表明当时( )
A.英法的侵华促进中国近代化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D.清政府维护出洋华工权益
22、“蓝领”“白领”“灰领”“敞领”这些称谓代表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种多元化、复杂化的分层倾向( )
A.加剧了西方社会的阶级对立与社会动荡
B.是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C.本质上反映了西方服装产业多样化趋势
D.是二战后“福利国家”建立的产物
23、现代医疗机器人协助医生更精准地治疗病人,工业机器人协助工人完成危险、繁琐的工作等。这表明人工智能( )
A.推动了生产方式的改变
B.实现了生产的机械化
C.拓展了科学研究的范围
D.取代了人类生产活动
24、董仲舒认为“人受命于天”,人性是“继天而成”的。他把人性分成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见识短浅)之性,形成“性三品”的思想。据此可知,董仲舒的人性论( )
A.为天人感应思想提供理论支撑
B.与先秦儒家思想一脉相承
C.为封建等级制度提供合理依据
D.开启了儒学神学化的历程
25、民权思想:孙中山流亡海外期间,考察西方社会,学习西方____________的政治理论。
26、1978.5《光明日报》发表________一文,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________理论。
27、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中期_______与_______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8、生物技术
(1)成就
①1965年,⑫______________在中国首次实现。
②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⑬____________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
①开辟了⑭__________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29、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______,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了革新,其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唐朝出现了______,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30、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革命领袖列宁回到俄国,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________革命转变为________革命的任务。
31、基本内涵及进一步阐述
(1)2007年6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党校发表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________,核心是____________,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进一步阐述。
32、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皇帝是______。
33、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结果。
34、《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________》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35、 汉字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字之一,而且具有极强的承载功能。从时间和空间上说,它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其来说之悠久、空间之辽阔,是任何其它文字都无法比拟的;从种族上说,它不仅可以承载汉民族的文化,也不仅可以承载中国境内的兄弟民族的文化,还可以承载邻近国家的文化。
回答:
(1)汉字起源于何时?
(2)汉字是怎样演变的?
36、民主法制建设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歌曲《爱在西元前》歌词里提到“刻在黑色的玄武岩上”的是哪一部法典?其地位如何?
(2)欧洲法制建设起源于哪一部法律?东罗马帝国制定的法律对欧洲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3)18世纪,美国和法国革命过程中颁布的法律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关系?
(4)为废除旧制度,19世纪,美国颁布了什么法律?其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谈谈你对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37、结合所学知识对维新变法的社会条件进行分析.
38、简述启蒙运动的影响。
39、儒家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是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主流。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荀子对此有何新发展?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什么?
(2)魏晋南北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战。两宋时期儒学分别有何新发展?并列举其核心观点。
(3)明末清初,出现了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早期启蒙思想悄然滋长。这一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有何特点?
(4) 纵观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