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原文填空

1.那些小丘的__是那么___,就像只用绿色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_____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chè dǐ  xiān mínɡ  xū nǐ  wéi  kǒnɡ  tū  xiǎn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_______走多远、走多久,梦中_______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

2.______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_______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3. _______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______会变得更加美好。

4、按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展示   裂缝   颤动   陆续   留恋   茂盛

(1)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   )

(2)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   (   )

(3)不忍舍弃或离开。   (   )

(4)清楚地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使人知道。   (   ) 

(5)植物长得多而茁壮。   (   )

(6)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   )  

 

 

 

 

5、同音字组词。

wēi      ( )       ( )          ( )

yōu       ( )       ( )        ( )

yuàn    ( )          ( )        (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诗句,完成练习。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句中“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下列诗句与前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C.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后两句诗驰骋想象,淘金者表示要顶着万里黄沙,逆流而上,直到牵牛织女家,表现了诗人____的气概,同时寄托了淘金者心中对______的向往。

7、古诗阅读能力考查

(材料一)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材料二)于谦,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仕宦世家。从小聪颖过人,承习家教博览群书,尤其喜读苏武、诸葛亮、岳飞、文天祥等人著述,崇拜他们的正直气节。12岁的于谦写下《石灰吟》,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祥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因此,这首《石灰吟》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于谦人生的追求。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材料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清]郑燮《竹石》)

【1】有同学对(材料一)中的“焚”字不理解,请你从汉字的字形、字义、字用等方面大胆解读“焚”字。____________________

【2】补充(材料三)中空白处的诗句。

【3】阅读(材料一、二),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七律·长征》“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只等闲”与《石灰吟》中的“若等闲”,有异曲同工之妙。

B.于谦用“要留清白在人间”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C.于谦采用拟人化手法,把抽象的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

D.诗人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石灰吟》与《游子吟》相似,都是思乡思亲诗,表达诗人思念故乡与亲人的情怀。

【4】(材料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材料一、三)两首古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有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请结合(材料一、二、三)或平时的阅读收获,写出你对孟子这句话的理解与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夕阳西下,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古道西风瘦马。

1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列出了___种景物,其中“昏鸦”的意思是____,最能触发旅人对家的渴望的景物是____

2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小桥流水人家”与沦落异乡的游子对比,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 “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

3这首小令和《天净沙·秋》都是描写秋天的,读一读,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这段话可以用短语“_______”作为小标题。

【2】五壮士因为_______,所以“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惊天动地:_______

(2)气壮山河:_______

【4】结尾“这声音”指什么?你由此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

【5】这段文字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战士个体,这种写法叫_______。其中

_______是面,_______是点。这种写法的好处是_______

10、阅读短文《闻起来像妈妈一样》,完成后面小题。

小男孩泰迪曾有过一个虽不健全却很幸福的家,他和妈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幼儿园在他的鉴定中这样写道:“泰迪是一个聪明可爱、很有前途的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他的妈妈生了重病。泰迪每日里神思恍惚,变得对什么事都心不在焉。二年级时,残酷的死神终于夺走了泰迪的妈妈。随着妈妈的去世,泰迪的心仿佛也被带走了。那一年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接受能力差,反应迟钝。泰迪全变了,浑身脏兮兮的,乱蓬蓬的头发,挑衅的目光。没有人愿意理他。

三年级的时候,班里新来了一位史密斯小姐担任老师。和每个老师一样,史密斯小姐也没有将格外的关注放在泰迪身上,因为还有那么多孩子分散着她的精力。但是一件小事却使泰迪发生了巨变。

那是三年级的一个重大节日。按照习惯,每个孩子都送给史密斯小姐一件礼物,并且兴高采烈地围在她周围,等着她一件件打开。挤在这堆包装精美的礼物中,有一个用旧包装纸笨拙地包着的小盒子——这是泰迪的礼物。史密斯小姐打开一看,有一只旧的假宝石手镯,上面的装饰有的已经破裂。和它在一起的,是一瓶快用完的香水。让泰迪想不到的是,史密斯小姐高兴地戴上了手镯。并且把剩余的香水高兴地喷向空中。多好啊!她笑着。孩子们也快乐地笑着:多好啊!多好啊!

聚会结束了,学生们离开了校园,偌大的教室里只剩下泰迪还站在那里,迟迟不肯离去。

“还有什么事吗?”史密斯小姐问。

“谢谢您收下了我的礼物。”泰迪小声说,“那手镯是我妈妈用过的,您戴上它非常漂亮;香水也是我妈妈用过的,现在,您闻起来就像妈妈一样。”乱发下,泰迪昔日桀(jié)骜(ào)不驯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泰迪完全变了。

几年后,离任的史密斯小姐收到了泰迪寄来的第一封短信: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

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了。如果您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将非常感谢。

爱您的泰迪

史密斯小姐没有令泰迪失望。以后,每隔几年,她就会收到相似的短信。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医学院,如您能参加我的入学典礼,我将不胜荣幸。爱您的泰迪。”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现在即将成为一名医生了,如您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将不胜感谢……”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下周二将是我结婚的日子,如您能光临,我将……”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

当年,当史密斯小姐真诚地向周围同学喷洒那半瓶香水时,她未必知道自己播下了怎样的爱与尊重的种子。今天,这一张张报喜的短信都像一枚枚爱的果实,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1泰迪由幼儿园时“聪明可爱,很有前途”,变成二年级时“接受能力差,反应迟钝”的原因是什么?(  )

A.泰迪学习不努力。 B.泰迪的家不健全。 C.泰迪妈妈生重病。 D.泰迪妈妈去世了。

2聚会结束了,泰迪为什么迟迟不肯离去?(  )

A.他想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感激。

B.他眼睛里有泪水怕被同学看见。

C.老师接受了他的礼物很高兴。

D.他想看带上手镯后老师的反应。

3“但是一件小事却使泰迪发生了巨变。”这里“一件小事”是指什么?(  )

A.老师戴上他送的手镯。 B.孩子要送老师小礼物。

C.老师戴手镯和喷香水。 D.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

4当史密斯小姐一件件打开那些礼物时,泰迪心里可能处于(  )

A.激动兴奋中 B.紧张期待中 C.无比害怕中 D.若无其事中

5当泰迪给离任的史密斯小姐发去第一条短信后,“史密斯小姐没有令泰迪失望。”这里“没有失望”具体指(  )

A.老师让泰迪感受到母爱。 B.老师参加了泰迪的典礼。

C.老师给泰迪发来了回信。 D.想起老师收礼物的情景。

6对画“ ”句子中的“多好啊”描写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A.起强调作用,作者借此表现出了班级圣诞节的欢乐气氛。

B.作者运用反复的手法表现出了老师收到礼物的欣喜之情。

C.借以增强气势,突出表现泰迪送给老师礼物的与众不同。

D.连续的运用增强表达效果,表现出孩子们对老师的喜爱。

7文章列举泰迪写给史密斯小姐几封短信的作用是(  )

A.用这几封短信印证泰迪真的如开头所言是个“很有前途的孩子”。

B.强调史密斯小姐的作用,告诉读者成长过程遇到好老师的重要性。

C.表现泰迪长大后所取得的成就,告诉读者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D.表现了泰迪在不断取得成功的同时,没忘记老师曾经给他的希望。

8有人认为用“爱的果实”作为文章题目比“闻起来像妈妈一样”这个题目更好,你觉得呢?请根据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发挥想象,按照一定的格式补写出泰迪给史密斯小姐的第五封信。(不少于30字)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 )的大海。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用“﹏﹏﹏”画出皮鞋匠联想的内容。

【3】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我们仿佛听到了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舒缓,时而______,时而______

【4】贝多芬为什么能即兴创作出这么美妙的《月光曲》?请你以贝多芬的口气写一写他的心里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一次真好

路过人家的墙下,偶一抬头,看见一棵果实累累的柚子树。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人。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果实累累的果树, 都只能够在图画、照片、电视和电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十姊妹①。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

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 仅仅具有鸟的雏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 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那么吸引人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注释:①十姊妹:一种鸟,体型小巧,繁殖快,叫声好听。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奇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味无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和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3】文中详细叙写了哪两次“第一次”的人生经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从文中哪件事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末句说:“愿你珍重第一次。”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钱学森(节选)

1955年的一个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力学家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在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说明钱学森当时已经有很高的成就,国外官员非常想留住他。

B.这是美国军官对钱学森的高度评价。

C.这句话说明钱学森是美国最杰出的人才。

【2】比一比下面两个句子的区别,想一想哪种写法更好,并说明理由。

(1)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2)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的轮船快一点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描写了钱学森,表现出他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文章第1自然段应该插到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前面。作者把它放在开头,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5】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后归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但也有少部分留学生暂时不愿回国。对此,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稻草人非常尽责任。要是拿牛跟他比,牛比他懒怠多了,有时躺在地上,抬起头看天。要是拿狗跟他比,狗比他顽皮多了,有时到处乱跑,累得主人四处去找寻。他从来不嫌烦,像牛那样躺着看天;也从来不贪玩儿,像狗那样到处乱跑。他安安静静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吃稻穗的小雀。他不吃饭,也不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

1作者拿________________与稻草人进行对比,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稻草人的职责是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稻草人的心里,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训练营(11分)

(1)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2)这两句子都是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上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

请把上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4)用温和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温和(表示气候):

温和(表示态度):  

 

16、按要求写句子。

(1)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载入史册的合影   饱经风霜的脸   屏幕前的老师(选择一个短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下面的短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短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饱经风霜的手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改为反问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改为双重否定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忽然发现海边沙滩上出现了人的脚印。(缩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生活中,有的人带给我们感动,有的事带给我们启迪……选择给你触动最深的一个人,也可以选择自己做的一件事,以《掌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围绕中心意思写,把重点部分写详细些,表达自己真挚的情感;(2)注意运用积累的语言和学过的表达方法;(3)全文不少于400字;(4)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