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索溪峪的野》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先用一个字概括了索溪峪__________的特点,然后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述。在课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词换上意思相近的词。

(1)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          

(2)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   

(3)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 )   

(4)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 )

3、选择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填进括号里。(16分)

拟人  比喻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

(2)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    (   )

(3)啄木鸟那结实的嘴,就是顶好的鼓槌。  (   )

(4)车站的人真多呀!拎着礼品的,捧着鲜花的,抱着孩子的,扶着老

  人的......      (   )

(5)大象的腿就是柱子呀!   (   )

(6)像这种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能放过吗?不能,绝对不能。 (   )

(7)听了老师的话,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地往下掉。 (   )

(8)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能抵得过一个铜板呢?   (   )  

 

4、解释《老马识途》中的词语。

① 春往冬            ____________  ② 迷惑失            ____________  

放老马而随之      ____________  ④ 蚁冬居山之        ____________   

⑤ 夏居山之          ____________ 得水              ____________

⑦ 不难于老马、老蚁  ____________  ⑧ 不亦            ____________

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____________  ⑩ 以管仲之而隰朋之智 (____________

5、写出下面词的反义词。

自由__________   伟人______________

普通___________ 诚实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凉月如眉挂柳湾。___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越中山色镜中看。___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③兰溪三日桃花雨___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①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

②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的正误。 

①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___

②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___

③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___

④“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___

7、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 弃 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路转溪桥忽见。

【1】将本词补充完整。

【2】“西江月”是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__

【3】本词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来。看到这些景物,我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词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词人由___________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描写了鹊、蝉等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夏季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中的“见”是“出现”的意思。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到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8、阅读理解。

蝴蝶

啊,蝴蝶!

它是一本翻开的小小画册,它是一本花孩子都喜欢阅览的美丽画册。

它一会儿飞到这朵花上,一会儿又飞到那朵花上。

蒲公英、郁金香、矢车菊,都在这本小小的美丽的画册里,发现了自己的色彩。

翠绿的芭蕉叶子说:我也发现了我的色彩呀!它是属于我们整个春天的。

当刮风的时候,一朵花儿说:到我这儿来避避风吧!

当下雨的时候,一朵花儿说:到我这儿来躲躲雨吧!

芭蕉也说:到我这儿来吧,我保护你。大风吹不着你,雨也淋不到你。

于是,它飞到那阔大的叶子下面。

在那儿,它合上了它小小的、美丽的画册。

【1】这首小诗写得优美动人,作者把蝴蝶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诗写出了花草们对蝴蝶的喜爱,它们为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短小精美,字里行间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读了这首小诗,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人笔下的大自然更是充满了质感与灵性:

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

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

【4】读这首诗,你的心情是____________的,你能从诗中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   看不见的爱

夏天的傍晚,天色很好,我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孩子有时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我没见过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的手中,安详地微笑着。孩子就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妇女的眼神中看出,她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屏住呼吸,一丝不苟,瞄了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他还在专心致志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微微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对不起!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我告诉他,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默不作声。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节奏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速度也慢了。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再打一弹,再移一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吟唱,天幕上已有了屈指可数的星星。那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幕笼罩下来,已看不清瓶子的轮廓了。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对他们道一声再见,我便转身回走。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为什么想教那孩子怎样打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画 的句子分别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3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描写,说明了时间是_________,但小男孩_________,美妙的景色又暗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母亲说:只要锲而不舍,就会打中的。关键是他做了没有。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可以删去吗?(

A.不可以 ,它使文章有了完整的结局,证明了孩子坚持去做,最终获得了成功。

B.可以,这篇短文是写母亲无形的爱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些画蛇添足了。

10、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完成下面小题。

①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③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④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得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夏天,万物生长有什么特点?(用原文词语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2】课文哪句话点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

【3】“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这句话的意思是(       

A.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只能割草喂牛吃了。

B.处在暑天的时候,如果不出太阳,那就去割谷子喂老牛了。

【4】课文的中心句是(       

A.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

B.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C.“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D.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11、课外阅读。

父亲的爱

①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②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③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诊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④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⑤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⑥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爹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⑦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束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⑧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

⑨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捧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⑩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1】本文叙述父亲在“我”成长历程中对“我”的态度时,总要提及妈妈的做法,从表现手法来看,这是一种__________的手法。如写对待“我”偷糖果的错误时,以妈妈对子女错误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来衬托父亲对子女的______________,突出了父亲“爱子有方”的美好形象。

【2】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情态描写“叫嚷”一词不能删去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中写“他只是微笑”,联系上下文,你知道当时父亲在想什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父亲表达“父爱”的方式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写道:“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贝多芬

①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观赏 玩赏 欣赏)楼上(优良 优美 优秀)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侯,他仿佛看见珠子在滚动,高的时候,他仿佛听到雷鸣震撼着大地。

②“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吧嗒”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瞧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呀!来人呀!”

③“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跑进来。

④“楼上是谁?怎么往天花板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

⑤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⑥“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名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⑦“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

⑧“不,不!你不要(搅扰 打扰 干扰)他,我自己看看吧。”

⑨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苦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⑩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赞叹 赞美赞颂)道:“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2】填空,同答问题

第①自然段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____;第⑧自然段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楼上滴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处旅客会说些什么?请发挥想象在空白处补写出人物的语言。

___________

13、一碗“雪花面”

那年深冬,雪下得不大,但天气却极寒,北风吹在脸上刀割一样疼。我煮面条时放多了挂面,煮了满满一大锅。面条剩下就不好吃了,若母亲看到,肯定会劈头盖脸数落我一顿。

②正发愁时,我看到修鞋的瘦大叔来出摊了。不如将多余的面条送他一碗。我盛了满满一碗面条,端到瘦大叔面前,说:“天太冷,吃碗热面条暖和暖和。”瘦大叔客气地说:“不用不用。”我直接将面条放在他的三轮车上,边往回走边说:“吃吧,我家里还有呢。”

③正说着,父亲骑车回来了,我低声对父亲说:“面条煮多了,与其到下午坨得不能吃了,不如送给修鞋的吃……”父亲听我说到这里,忙折回去,请瘦大叔来家里吃,说外面天冷。瘦大叔笑着说:“没事的,我在外面吃饭习惯了。中午来取鞋子的多,我不能离开鞋摊。”父亲见他这么说,让我把小桌子搬到外面,自己盛了一碗面条,要到外面和瘦大叔一起吃饭。

这么冷的天,父亲这是中了哪门子邪?父亲把酒瓶装进左口袋里,酒盅装进右口袋里,双手端面,出了屋门,我只好搬着小桌子紧随其后。

⑤瘦大叔见父亲非要和他喝两盅,也不好再拒绝。那天,父亲和瘦大叔一边吃面条一边碰杯喝酒,雪花飘落在他俩身上.脸.上.饭碗里.酒盅里,两人依然吃得开心,喝得尽兴。酒足饭饱,父亲又陪着瘦大叔聊了一会儿,才返回家中。

⑥晚上我问起父亲中午在外面与瘦大叔喝酒吃饭的事儿,父亲打开话匣子,说了一段往事——

⑦父亲年轻时推着小车去外县买石灰,往回赶到半路时,却发现随身带的干粮袋和水壶都忘在了石灰厂。父亲又饿又渴,便敲开一户人家的门讨水喝,男主人出来,忙邀父亲到家里吃饭。女主人给父亲盛了一碗粥,又递给父亲一个菜窝窝。女主人说,他们这里连续两年遭了水灾,只能请父亲吃这些,很是过意不去。父亲说,那顿饭虽然吃得不好,但受到了客人的待遇。若人家递给他一个菜窝窝让他站在外面吃,父亲便有种乞讨的感觉。

ㅤㅤ⑧父亲的意思我明白了。我送修鞋的瘦大叔面条,初衷是让他帮忙消灭剩饭,送给人家时却一副大善人的模样。其实瘦大叔肯定带了午饭,也不缺我这碗面。父亲就不同了,他是把瘦大叔当朋友,陪他在风雪中吃一碗面,那是情义。

ㅤㅤ⑨后来,父亲和瘦大叔真成了朋友。瘦大叔说,他来我们这里出摊,是他下岗后的第一份职业,说实话刚开始干,有点磨不开面子,心情也非常低落。但那天,天那么冷,父亲还陪他在外面喝酒.吃饭.受冻,让他非常感动,心情也敞亮起来。

ㅤㅤ⑩父亲说得对,一碗“雪花面”,有了情义便有了温度。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和父亲请瘦大叔吃面条的初衷是一样。

B.“我”送给瘦大叔满满一碗面条,是怕他吃不饱。

C.父亲请瘦大叔在街边一块儿喝酒吃面,是怕母亲看到了会数落他。

D.第⑦自然段回忆父亲受到帮助的往事,交代了在雪天陪瘦大叔吃饭的原因。

【2】概括本文主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与人之间应该讲情义。

B.帮助人应该讲究时间地点。

C.穷困者也有自己的尊严。

D.要真诚地尊重和体谅受助者。

【3】请用简洁地语言分别概括①~⑤段中“我”和父亲所做的事情。

“我”做的事情:____________

父亲做的事情: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描写,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第④段中写道:“这么冷的天,父亲这是中了哪门子邪?”你认为父亲是中邪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

【6】本文以《一碗“雪花”面》为题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哪里,只要你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誓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年仅十三岁的小英雄王朴英勇地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1短文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几个方面刻画了王朴的小英雄形象,请按要求摘抄语句。

(1)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__”的句子是对人物___的描写,该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3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把内容写具体。”(改为转述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

(2)根据所给内容写一个夸张句。

例:谎言被揭穿,我很羞愧。

谎言被揭穿,我羞愧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们班被评为优秀班集体,大家很高兴。

________

(3)根据提示仿写句子。

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示:稻谷低下沉沉的穗子,那是要教我们谦虚;蜜蜂______,那是要教我们______

(4)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就心情“好”和“不好”这两种状态,写几句话。

奔跑在田野间        走在公园里

心情好:_______

心情不好: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1)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例如: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在勇敢的考察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19、改为陈述句。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邱少云牺牲自己。邱少云绝不暴露目标。(加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在下列汉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注意围绕中心思想,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写生活中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写想象故事。

                         

我选的字是____________   我写的题目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