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1715年至1783年间,英国议会共进行了10次大选,内阁首相换了19次,其中没有一届内阁首相是在议会大选失败后立即辞职的,不少首相所在政党获得大选胜利都发生在组阁之后。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责任内阁制度亟待完善

B.议会的职能已名存实亡

C.潜伏着专制复辟的危机

D.传统势力左右民主政治

2、山东西南部的济宁是明清时运河沿岸的中心城市,四方“莫不以此为百货转运起点;工商业之盛甲于全省”;“及粮运改道,河道废弛,津浦(铁路)通车”,济宁“顿见停滞,不复如昔”,由直隶州降为济宁县,在山东乃至全国经济层次体系中迅速向边缘位置滑落。导致济宁地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兴产业结构的变迁

B.海外贸易新格局形成

C.政治中心职能的丧失

D.新式交通方式的出现

3、东晋时期的户籍有黄籍和白籍之分,白籍不征发赋役。到东晋后期和南朝,白籍人口不断地编入所居郡县户籍之中,为国家承担赋役。这说明(     

A.民族交融完成

B.郡县是中国古代的基层组织

C.中央集权强化

D.户籍内容因赋役需要而变化

4、1978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30476.5万吨,2005年达到了48402.2万吨,中国人均粮食已达世界水平的1.2倍。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这得益于中国(       

A.农业现代化的稳步推进

B.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C.对粮食储备技术的重视

D.与世界粮农组织的合作

5、历史课上,讨论中世纪欧洲封建王权强化的问题,同学们征引史实,各抒己见

甲说: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是:我......效忠我的主人.....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乙说:1077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冒着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三天三夜后,教皇才给他一个额头吻以示原谅。

丙说: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教会增税与教皇冲突,召开第一次三级会议,得到“民众支持”;1308年教皇被迫前到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

丁说: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称“(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有越权、司法权”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甲说、乙说

B.丙说、丁说

C.甲说、丙说

D.乙说、丁说

6、1940年底,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规定了产妇待遇、婴儿保育、托儿所设立的要求等,要求各级政府设保育员,专司孕母、产妇、儿童的调查、登记、统计、卫生、保护等工作。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     

A.重视母婴健康工作

B.坚持理论联系实践

C.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D.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7、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汇编的《民法大全》频繁呈现“债权”“继承权”“契约”“借贷”“租赁”等法律术语。这些术语的频繁出现(       

A.缓和了平民和贵族间的矛盾

B.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

C.适应了贵族寡头政治的需要

D.体现了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

8、如表是部分学者关于明代海外白银流入量的估算,由此可推知当时(     

估算学者

美洲

日本

流入中国的数量总计

全汉界

5500万两

5800万两

约1.13亿两

李隆生

1.25亿两

1.7亿两

约2.95亿两

王裕巽

1.3亿两

2亿两

约3.3亿两

万明

12620吨

7500吨

约5.4亿两

A.闭关政策未能发挥作用

B.推动了政府赋税征收白银

C.海外贸易税额逐年增加

D.日本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9、图1和图2分别是唐代“十道”分布图和“十五道”分布图。对比两图,其中的变化反映出(     

                                图1                                                                                                       图2

A.中央对地方监察力度不断增强

B.地方行政区划日益细化

C.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已超过北方

D.藩镇割据开始形成

10、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这些挑战,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为此,我们应该(     

A.注重防范化解风险

B.坚持利益优先原则

C.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D.树立合作共赢意识

11、1954年,中国不再采用“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国家”“帝国主义附庸国”“资本主义国家”等表述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亚非新兴国家。而是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为“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中间国家”等。对这些国家称呼的变化(     

A.顺应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构建了利于和平发展的外交话语

D.提升了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

12、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确立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这些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A.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C.无益于缓和矛盾和扩大消费

D.根本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13、清代沿袭明代赋役制度,人民“有田则有赋,有丁则有役”。康熙五十一年,清廷决定丁银征收以康熙五十年丁册为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期,清廷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合并于田赋征收。这一变革的重大影响是(     

A.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

B.彻底解决了清代土地兼并问题

C.导致了清初人口递减

D.减弱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

14、257年.司马昭在向蜀汉发动军事进攻之前,把绘制地图的任务交给了裴秀。后来他经过留心观察和总结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绘制出了《禹贡地域图》并提出了制如图理论“制如图体”。据此可知(     

A.魏晋时期科技成果领先

B.科技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C.国家需求推动科技发展

D.制如图学最终服务于战争

15、下表反映了1870年、1913年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注:①为1872年数据)。据此可知

国家

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1870

22%

8%

13%①

10%

1913

15%

11%

13%

8%

A.世界贸易总量昰明显增长

B.世界贸易走向多中心趋势

C.世界金融中心已发生转移

D.经济全球化趋势开始出现

16、中国人民政协共有四级组织,涵盖8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囊括56个民族、5大宗教、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无论纵向的组织设置,还是横向的代表范围,人民政协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覆盖到全国各族各界各方面群众。结合所学知识,有关人民政协表述正确的是(     

①推选代表具有广泛性

②它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③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于1954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奖励耕织

18、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修建的长城极为简陋。1568年起,大规模精心修筑长城的是一代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在其职业生涯上最辉煌的成就是(     

A.巩固北方边防

B.七下西洋的壮举

C.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D.重创在沿海为患多年的倭寇

19、1901年清廷宣布“新政”。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倡导官商创办工商企业……1906年,颁布预备仿行宪政的谕旨,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23条,1911年成立皇族内阁,立宪成为一场骗局。这些措施表明(     

A.改革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B.清末新政加深了民族危机

C.清廷主动适应时代潮流

D.民主政治成为社会的共识

20、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以前,每年各地交纳给中央的税钱为1200万贯,其中盐利占一半。建中元年当年,户部记账“赋入一千三百五万六千七十贯,盐利不在此限”。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实行量入为出

B.恢复均田制

C.实行两税法

D.完善租庸调制度

21、《明史》载:政府田赋的征收,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产。这一做法

A.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B.推动了税收政策调整

C.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

D.有利于小农经济稳定

22、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内阁宰辅权力得到加强

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3、下面两幅图分别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目录:

1954年宪法目录

1982年宪法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与1954年宪法目录相比较,1982年宪法目录的调整

A.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

B.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实现

C.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保障了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24、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的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现代主义

(1)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广为流传。

(2)发展

a.一战后:美国①_________受到空前欢迎。

b.二战后:以②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c.50年代初:③_________________对美国青少年影响巨大。

d.60年代:美国出现《时代在改变》等作品;英国出现④___________乐队。

2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________.把企业搞活。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________体制。

27、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_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28、影响

(1)开辟了欧美________与音乐语言的新天地。

(2)孕育了20世纪初对____________的全面突破

 

29、措施

(1)会议

①召开:1949年底,第一次①_________会议召开。

②意义:建立了沿着②________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2)方针:毛泽东确定了③________的教育方针。

(3)制定:建立起④_______学校教育和⑤_________的学校教育制度。

30、时空的记忆人类历史是在一定时空中演绎的。在下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字母填入正确的位置。

 

 

历史事件

位置(字母)

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②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

 

③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31、美术

(1)印象派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等阶段,涌现出了________、高更和________等著名画家。

(2)现代派绘画的出现

①特点: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________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②代表人物:西班牙画家________。

 

32、民生思想:受到中国____________的重要启迪。对“天下为公”十分赞赏,把“大同”视作自己的“理想国”。

33、内容

(1)政治上:放弃“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上来。

(2)思想上: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____________,开动脑筋,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34、________年英国、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以《天津条约》和________为代表的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3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之下,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态,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回答

(1)地主阶级开明派和洋务派的主张各是什么?

(2)分析维新变法的时代背景

(3)新文化运动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你认为近代西方文明包含哪些方面?

3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初功臣,多来自乡里田野。他们没有受过礼仪的约束,常饮酒争功,大呼大叫,甚至拔剑击柱。叔孙通看到刘邦有建立朝廷秩序的要求,便提出“起朝仪”。经刘邦同意,叔孙通从鲁征集三十人,加上刘邦左右的学者及其弟子百余人,参照秦仪,制订出新的朝仪。

七年(公元前200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朝贺,起用新定朝仪。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御史执法,举不加仪者辄引去。竞朝置酒,无敢谵失礼者。这一套朝仪,不只是一套仪式,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尊卑不同的封建等级。于是刘邦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封功臣和定朝仪都是刘邦开创帝业中的大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制定“新朝仪”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制定“新朝仪”的影响。

 

38、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源远流长。观察下面四幅历史遗址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文化特征是

A.农耕文化

B.海洋文化

C.草原文化

D.游牧文化

39、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德国和日本分别采取了什么办法来摆脱危机?各自结果如何?从这次危机的解决道路及结果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