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成功的,所以不能因噎废食,给改革一定的时间才是对待改革的正确态度。
②曹雪芹潜心于文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焚膏继晷,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写出了举世闻名的《红楼梦》。
④在天山地区,牧民们都喜欢马放南山,因为天山南麓有大片丰沃的草场和洁净的水源,而且阳光充足。
④这个沿海城市很是繁盛,百业齐全,但米珠薪桂,率好我收入稳定,不致衣食无着。
⑤这次高中回学聚会,同学们门欢聚一堂,谈笑自若,在聚会达到高潮时,大家谈及十年前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任事历历在目。
④中国封闭式小区的形成原因,有历史文化,有市场场运作,不一而足,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封闭式小区生活。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
A.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的事业。
B.“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劝勉正在读高三的堂弟。
C.“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南飞的大雁,轻声吟唱着。
D.“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其女之美,宛在眼前,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女子的绵绵情思。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党项人在西北部建立的政权,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B. 酋,旧称少数民族或外族的首领。有时也指盗匪、侵略者的首领。
C. 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
D. 内禅,世袭制王朝的君主将君位禅让与异姓的血亲,称“内禅”。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自开展以来,备受国人关注,各行各业从善如流的故事无一不感动着国人。
②近日,美国禁止美企向中兴通讯销售通讯元件或技术,以此来迟滞中国的信息化之路,发展国内芯片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③成功必须经历风雨,没有人能一步踏上最高层。霍金的人生可谓五风十雨,但经历苦难的他终获成功。
④叙利亚内战爆发后,阿勒颇这个曾经拥有190万人口的繁华城市,在无数次的轰炸中,已然满目疮痍,恍若“鬼城”。
⑤朝鲜半岛问题最终将由大国主导,韩国在其中只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美朝对话的结果,将直接关系半岛问题的解决。
⑥这次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小王对农村工作不熟悉,领导却差强人意,把最偏远的一个村庄分给了他。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⑥ D. ③⑤⑥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航天员们以无所不为的勇气,攻坚克难,他们是在实践中现出来的时代楷模,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
B. 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国创造的辉煌连西方各国也要望其项背。
C. 小巷逼仄,靠着运河的一侧,各种小店铺鳞次栉比,间隔不远就会有一家餐馆,弥漫着咖啡的香味和食物煎炒煮蒸的味道。
D. 在台湾花莲地震救灾期间,蔡英文却不顾民众生死,连篇累牍地发表让人生厌的不刊之论,遭到海内外华人的挞伐。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圣彼得堡的留恋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之间,我更倾向选择后者。我觉得圣彼得堡更加宁静,更有历史底蕴。傍晚走在最笔直的涅瓦大街上,那些看上去已经非常老旧的灰色建筑,在灯光下似乎成为一件古老的工艺品。“旧”,让悠远的彼得堡更加真切,似乎有一种抚摸天鹅绒般的质感。
冬宫像一个沉默的300岁的老迈巨人,坐落在涅瓦河边上,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它的墙壁那样厚实,仿佛一千发子弹都不能将它射穿。我站在冬宫入口处,眺望着涅瓦河,想要寻找当年“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心中聆听那著名的炮声,可惜缘悭一面。
走进冬宫,满眼皆是高耸、巨大,无论是穹顶还是廊柱,都是那样饱满,仿佛不是人类建造的,似乎像大地、天空一样早已存在,让你觉得它能万年不败。冬宫里面有上千座大小不一的大厅,每一个大厅里面,墙壁上都悬挂着世界名画。达·芬奇、拉斐尔、毕加索的巨型原作,不可思议地呈现在眼前,让你总是无法相信这是真实的。至于高更、凡•高、马蒂斯的画作,那更是比比皆是,已经让你觉得毫不稀奇了。冬宫里面的画作和艺术品,是需要穷尽一生欣赏的,因为每一个大厅的每一幅画作,都足能让你为之驻足一生。可是人的生命太短暂了,怎么可能?半天的时间,连“走马观花”都谈不上。
我走出冬宫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
在圣彼得堡,还应该去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居。作为一个写作者,能够亲近像陀氏这样文学大师的故居,哪怕在里面站一站,嗅一嗅故居里面的空气,都是一种幸福,也能汲取一些力量。
陀氏的故居在一条老旧狭窄的街道上,正门极小,而且比大街低矮了许多,与旁边街道上的房屋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有些寒酸。要是没有人指点,我根本不会注意这幢陈旧的二层建筑。
跟随着一位身材瘦高、面颊异常消瘦的中年女士在房间里慢慢走着,听着这位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博士专家讲解着陀氏的生活和他不朽的文学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冷酷地分析出人的精神的深层危机。我想起鲁迅先生的说法:在陀氏那“残酷到了冷静”的笔下,能够“在骇人的卑污的状态上,表示出人们的心来”,因而往往能“显示着灵魂的深”。还有人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一定渗透着作家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从9岁发作,一直伴随他终生。他25岁的时候,就以书信体短篇小说《穷人》一举成名。他被别林斯基称为“天才”,被涅克拉索夫称为“又一个果戈理”。他是文学天才,但他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还是一个逢赌必输的狂热赌徒。
我端望着陀氏的肖像:阴沉的脸,深邃的目光,坚毅的下巴,无论如何都不能与酒鬼联系上,似乎也不像赌徒,可是现实……或许,这与他的终日酗酒、性格凶狠的父亲有些关系。
陀氏有着大起大落的人生。他在写完《穷人》的第二年,参加了彼得堡的革命小组。他尽管革命,但反对暴力,主张改良。后来,他因为牵涉一桩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随后被执行死刑,却又在刑场上被临时改判流放西伯利亚。流放几年后,又被释放,但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就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度过了非凡的10年。
陀氏故居保存完好,打字机、礼帽、书桌、书柜、木床、孩子的木马,还有巴掌大小的便笺,都是当年的原物。那时候穷困潦倒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断搬家,这所故居是他在圣彼得堡的最后一处居所。他一生执着于研究“天堂与地狱”和“人与信仰”的关系,所以对自己居所的唯一要求,就是在屋子里的某一扇窗户望出去,一定要能够看见教堂的尖顶。我站在故居进门处的一个狭长的玻璃窗前,毫不费力地看见了不远处一座教堂的尖顶。
我没有嗅到故居中有丝毫的酒气,但却好像目睹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的辉煌。在1866年到1880年的14年间,他奇迹般地完成了《罪与罚》《赌徒》《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4部巨著。其中,《赌徒》是在一个月之内完成的。如此高效,不能不提到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这位速记学校毕业的高材生,速记的速度,几乎超过了陀氏的口述。也正是在妻子安娜的帮助下,陀思妥耶夫斯基才在出版社规定日期内完成了《赌徒》的写作,才彻底买下了这栋房产。从此,漂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终于在圣彼得堡安定了下来,有了一个安定的家。
陀氏每天晚上写作,上午睡觉,下午接待上门求教的读者。当他在书房睡觉时,他的孩子们绝对不能打扰他。在故居,我见到了孩子们从书房门缝下塞进去的小纸条原件,上面写着歪斜的俄文:爸爸,我想吃糖。
就像陀氏作品里的人物自身都具有双重人格、自我对立一样,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一个矛盾的共合体。他一方面严厉、阴郁,一方面又友好、温善,他的一生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艰难度过。最后,在一个冬季的夜晚,他因为挪动笨重的书架,导致脑血管破裂而死去。为他送行的人们,默默无语地跟在他的灵柩后面,长长的队伍,不见尾端。
他的妻子在他死后,什么都没有拿,只带上了装满陀氏手稿的皮箱,离开了这幢能够随时看得见教堂尖顶的居所。后来我们之所以能够见到那么多陀氏的著作,与这位贤良的妻子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年托尔斯泰知道安娜的行为后,大加赞赏,称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
在陀氏故居,我足足待了两个小时。走出故居时,心中有赞叹,也有伤感。
我望着那显得寒酸的大门,突然想起了陀氏的一句名言: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我所遭受的苦难。
是的,苦难也是财富——对于作家来说,必须拥有经历。
离开圣彼得堡,冬宫里的明亮辉煌和陀氏故居里的灰暗沉闷,总是在我的眼前交替浮现。假如让我做一次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不用问我为什么。我的答案,只在我的心里。
(取材自武歆同名散文)
(重要提示:答题时,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使用“陀氏”或“陀翁”称谓即可。)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作者更喜欢圣彼得堡的原因是这里很老旧的灰色建筑像古老的工艺品。
B. 作者在心中聆听“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更加感受到此刻冬宫的安静。
C. 时间仓促,不能充分欣赏冬宫里的艺术作品,作者因此觉得“伤感”。
D. 孩子们写的纸条,让作者感受到孩子们的顽皮和陀氏作为父亲的慈爱。
【2】作者在走出冬宫和陀氏故居时,两次都“心中有赞叹”,请根据文意分别说明这两次所“赞叹”的内容。
【3】请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4】离开圣彼得堡后,陀氏故居的“灰暗沉闷”还浮现在作者眼前。这里的“灰暗沉闷”有哪些含义?作者“毫不犹豫地选择”它的原因是什么?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赤壁赋》中“ , ”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把凄凉婉转、悲凉幽怨的箫声表现得形象真切,使人如闻其声,凄然下泪。
(2) 杜牧《阿房宫赋》描写高耸的建筑不计其数的一句是“ ”。
(3)《离骚》中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________ ,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写自己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改变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马说》中用“_________”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诗经·氓》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年少时非常融洽的关系。
(3)苏轼在《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引“汤之问棘”,说鹏背翼巨大,“___________________”,穿越云气,背负青天到南海。
(2)在《诗经•氓》中,男子在与女子结婚之前,求助神灵,验证良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婚后一切顺利,与下文人物命运形成巨大反差。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景中洋溢着新旧交替的喜悦,于人一种振奋情怀。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居于陋室不受打扰的安静生活,从反面虚写陋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的高雅情趣。
(2)《氓》“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这与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她内心的不满。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空想不如实干”这一真理。
(2)《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同外界交通不便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到人的主观世界对成才的影响时,“_______”写出了人心理状态的变化;“_______”写出了人面部表情的变化。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牛秀才登楼见示
(唐)薛逢①
旅馆再经秋,心烦懒上楼。
年光同过隙,人事且随流。
骨肉凭书问,乡关托梦游。
所嗟山郡酒,倾尽只添忧。
(注)①薛逢:唐代诗人,有才气,曾任侍御史、尚书郎等职。因恃才傲物,议论激切,屡忤权贵,故仕途颇不得意。
【1】从标题看,这是一首_________诗,类似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题中牛秀才的“登楼”和首联中诗人的“______________”构成对比,颇富意味。
【2】本诗是通过哪些手法来表现诗人的“烦”“忧”的?试简要赏析。
14、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钱塘勤上人①诗集叙②
苏 轼
①昔翟公罢廷尉,宾客无一人至者。其后复用,宾客欲往。翟公大书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世以为口实。然余尝薄其为人,以为客则陋矣,而公之所以待客者独不为小哉!
②故太子少师欧阳公好士,为天下第一。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甚于士之求公。以故尽致天下豪俊,自庸众人以显于世者固多矣。然士之负于公者,亦时有。盖尝慨然太息,以人之难知,为好士者之戒。意公之于士,自是少倦。而其退老于颍水之上,余往见之,则犹论士之贤者,唯恐其不闻于世也;至于负己者,则曰“是罪在我,非其过。”
③翟公之客,负之于死生贵贱之间,而公之士,叛公于瞬息俄顷之际。翟公罪客,而公罪己,与士益厚,贤于古人远矣。公不喜佛老,其徒有治诗书学仁义之说者,必引而进之。佛者惠勤,从公游三十余年,公常称之为聪明才智有学问者,尤长于诗。公薨于汝阴,余哭之于其室。其后见之,语及于公,未尝不涕泣也。勤固无求于世,而公又非有德于勤者,其所以涕泣不忘,岂为利也哉。余然后益知勤之贤。使其得列于士大夫之间而从事于功名,其不负公也审矣。
④熙宁七年,余自钱塘将赴高密,勤出其诗若干篇,求余文以传于世。余以为诗非待文而传者也,若其为人之大略,则非斯文莫之传也。
注释①:勤上人,即僧惠勤。②叙:也写作序。
【1】第①段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并不赞同翟公对宾客的态度,认为宾客浅薄,而翟公也为人小气。
B. 欧阳修胸襟开阔,并不因为某些士人对不起自己而放弃推荐士人。
C. 欧阳修崇尚佛家和道家,因而与惠勤交往,并称赞他的学问和诗歌。
D. 本文写得曲折有致,在叙事中引发简洁的议论,议论又依托所描绘的事情。
【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B.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C.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D.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4】作者认为僧惠勤的诗文“非待文而传者也”,为什么还要为他写叙呢?(用自己的的话回答)
【5】本文为序文,全文却无一处言及诗集的内容,请结合全文,分析写作意图。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新时代最高领导人曾指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疫情之下,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关注显得愈发重要。反观教育现状,青少年的生命健康教育也亟待加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