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庆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诗句与作者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

B.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杜甫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勃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孟浩然

2、下列诗句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脚著高齿屐,身登青云梯。

C.脚著东山屐,身登青云梯。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刘和珍和她的战友们面对刽子手的屠刀,表现出的无畏气概,是一种 的伟大。

(2)父亲去世之后,他无比悲痛,经常伫立在父亲的墓前吟咏诗句,

(3)求学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困境与困难,我们应该发扬 的精神,才有希望到达目的地。

A. 惊天动地 长歌当哭 千锤百炼   B. 惊天动地 痛不欲生 百折不回

C. 惊心动魄 长歌当哭 百折不回   D. 惊心动魄 痛不欲生 千锤百炼

4、下面关于这则申请书正文表述不够简明得体之处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来自于西部山区,②对山区学校师资的匮乏有真切的感受,③我深知受教育程度的差距将导致城乡孩子未来人生的差距越来越悬殊。④听说学校将组建志愿者团队到山区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支教活动,⑤我非常渴望投身这项惠及到众多山区孩子的活动中,⑥为山区孩子也能搭上信息时代的列车贡献自己的宝贵力量。⑦作为我校信息技术学院的一位大三学生,⑧我在信息技术方面造诣深厚,⑨相信自己可以堪当此任,⑩恳请学校领导批准我的请求。

A. 有4处错误   B. 有5处错误   C. 有6处错误   D. 有7处错误

5、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歌谣   纰缪   劈柴   骇人听闻

B. 依偎   彷徨   芬芳   狂风瀑雨

C. 蔬菜   凄惋   惆怅   残羹冷炙

D. 苼箫   罗绮   磋商   断璧残垣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绿氢主要是指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分解水产生的氢气。与目前主要使用的灰氢和蓝氢相比,这种氢在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产生碳排放。绿氢主要通过电解水制取,包括碱性电解水、质子交换膜电解水、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水等不同的技术路线。目前国内氢气主要由煤制氢(46%)、天然气制氢(23%)和工业副产氢(30%)组成,绿氢仅占1%。

限制绿氢大规模开发和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制氢成本,主要体现在电力成本和电解水系统成本高,其中电价是最大的限制因素。对于国内市场,当1公斤绿氢成本降至20元时,与化石能源生产的灰氢、蓝氢相比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相应电价应低于0.3元/千瓦时。在电解水系统方面,特别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其电解槽成本昂贵,一些关键技术需要进口。

(摘编自《绿氢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材料二:

绿氢取代灰氢,将成为全球发展趋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说,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主要发达国家都出台了氢能发展战略,把绿氢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项。未来,绿氢将成为能源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

目前,全球仍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1年全球氢气产量达到9 400万吨,基本来自化石能源制氢,绿氢占比仅为0.4%b,由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9亿吨。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至20 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至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构建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

绿氢成本高是当前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张晓强说,要积极探索低成本的绿氢供应路径,稳步构建绿氢产业体系。"绿氢社会的到来,还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广东省武理工氢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锐明坦言,成本问题是氢能规模化应用最主要的痛点,可再生能源制氢成本降低,有赖于材料的技术进步,而这将会是比较长的过程。

(摘编自《绿氢时代离我们还有多远?》)

材料三:

目前,我国氢能绿色发展还面临一些难点和问题,贯穿于制、储、输、用产业各个环节中。首先,制氢过程氢如何变绿。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制氢国,但是可再生能源制氢占比有待提高。由于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尚不成熟且成本偏高,近期无法与大规模煤制氢形成有效匹配,难以满足双碳要求。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有的难以适应风光电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有的技术尚未成熟,有待探索出大规模低成本绿氢技术路线。绿氢项目立项多但实际落地较少。

其次,储氢和输氢存在堵点。一方面,氢储能是实现长周期、季节性储能的重要选择,也是我国氢能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各国尚未解决大规模跨季节储能的技术、成本、商业模式等问题,很多储氢项目处在实验探索阶段,氢储能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仍然任重道远。另一方面,输氢存在运输不通、供需不畅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绿氢生产和消费空间存在错配。绿氢的生产更多分布在风、光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而氢气消费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工业集聚地区,这客观上要求储运衔接供需。由于液化储运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并且固态储氢材料大多仍处于研发阶段,输氢成本较高。

此外,工业领域用氢潜力尚待释放。我国氢能发展以交通领域作为先导,这为氢能发展奠定了很好的产业基础,据估计,超过80%的氢气消费在工业领域,我国目前工业领域主要采用化石能源制氢,碳排放占比高,工业领域是氢能脱碳的最大潜力所在,用氢潜力尚待进一步释放,以提升需求对供给的牵引。

(摘编自《以绿色氢能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氢是几乎零碳排放的清洁能源,现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项。

B.目前,全球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绿氢占比很低;作为世界最大制氢国,我国也是如此,绿氢占比仅为1%。

C.绿氢将是能源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绿氢时代的到来还有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D.煤制氢和绿氢各有优劣,前者难以满足“双碳”要求,后者生产和消费空间存在错配,故二者应均衡发展。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电价是我国绿氢制造成本的最大限制因素,只有电价低于0.3元/千瓦时,绿氢与灰氢、蓝氢相比才可能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

B.根据我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我国将构建多元氢能应用生态,其中绿氢将占据主导地位。

C.绿氢制造过程中的一些难点是当前世界各国而临的共同挑战,如可再生能源制氢有的难以适应风光电力的间歇性和波动性。

D.我国氢能发展以交通领域作为先导,但仍主要采用化石能源制氢,碳排放占比高,因此开发绿氢能源汽车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3】氢能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发展绿氢产业?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择师给孩子传授句读的技巧,但自己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对于这样的做法,韩愈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朝黄土背朝天”写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烈日下辛苦劳作的情景。关于这一情景,白居易在《观刈麦》中也有类似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古人习惯用“丝竹”借指音乐,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____________”一句,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一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婚后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有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而在周敦颐的《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则表达了与荀子完全不同的看法。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解释了自号“醉翁”的缘由。

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直接描述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描写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和每日省察来提升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而知其恶,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鲜矣。(《大学》)

(5)爱人者,人恒爱之;_______,_________。(《孟子·离娄下》)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7)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章》)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谏后主刘禅要向贤臣征询治国良策、听取正确意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西江月》中说:“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与他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极为相似。

(3)《虞美人》中,词人李煜以生动的比喻来形容满腹愁恨悠长深远的句子是“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____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____”,喟叹终日。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_________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所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4分)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4分)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无斋记

(清)刘大櫆

①天下之物,无则无忧,而有则有患。人之患,莫大乎有身,而有室家即次之。今夫无目,何爱于天下之色?无耳,何爱于天下之声?无鼻无口,何爱于天下之臭味?无心思,则任天下之理乱、是非、得失,吾无与于其间,而吾事毕( )。

②横目二足之民,瞀然不知无之足乐,而以有之为贵。有食矣,而又欲其精;有衣矣,而又欲其华;有宫室矣,而又欲其壮丽。明童艳女之侍于前,吹竽击筑之陈于后,而既已有之,则又不足以厌其心志也。有家矣,而又欲有国;有国矣,而又欲有天下;有天下矣,而又欲九夷八蛮之无不宾贡;九夷八蛮无不宾贡矣,则又欲长生久视,历万祀而不老。以此推之,人之歆羡于富贵佚游,而欲其有之也,岂有终穷乎

③余性颛而愚,于外物之可乐,不知其为乐,而天亦遂若顺从其意,凡人世之所有者,我皆不得而有之:上之不得有驰驱万里之功,下之不得有声色自奉之美,年已五十余而未有子息。所有者惟此身耳。呜呼!其亦幸而所有之惟此身也,使其于此身之外而更有所有,则吾之苦其将何极矣;其亦不幸而犹有此身也,使其并此身而无之,则吾之乐其又将何极矣!

④旅居无事,左图右史,萧然而自足。啼饥之声不闻于耳,号寒之状不接于目,自以为无知,而因以为可乐,于是以“无”名其斋云。

注释:⑴瞀然:愚昧不明。⑵祀:年。⑶佚游:逸游。放纵游荡而无节制。⑷颛:蒙昧无知。⑸形容室内图书多。

1下列填入第①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A. B. C. D.

2第②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3下列对第②段中画线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难道会有最终贫穷的时候吗?

B.哪里会有终极穷尽的时候呢?

C.莫非会有最终结束的时候吗?

D.哪里会有最后完成的时候呢?

4第③段中“我皆不得而有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5阅读全文,简析作者是怎样看待“有”与“无”的。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决胜高考,不负韶华,是每一个高三学子共同的梦想!但在距离高考最后一个月的冲刺阶段,有些同学却略有困惑:有人认为,科学规化,精准复习,以实力备考最重要;有人认为,树立自信,无惧挫败,沉下心来从客应考最重要;有人认为,合理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多进行体育运动,以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精力迎接高考最重要……

作为一名高三学子,在此冲刺阶段,为了更好备战高考,你认为哪一点最重要?请综合材料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