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弗若之矣_______
2.及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__
3.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
4.见两小儿辩斗__________
5.使弈秋诲二人弈__________
6.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
7.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__________
8.非然也 __________
9.思援弓缴而射之__________
10.为是其智弗若与____________
2、写同音字。
[pái] (_____)列 (_____)徊 [dāo] (_____)唠 (_____)剑
[bàn] (_____)倒 搅(_____) [jiǎo] 水(_____) (_____)尽脑汁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__________”只会给那些______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______精神的人。
2.《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这部书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学派的创始人。文中一儿从______的角度看问题,另一儿从______的感受的角度看问题。
3.《马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______,这首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战场的环境。
4.在本学期的课文学习中,我们了解了鲁滨逊的______、______,汤姆•索亚的______、______,炊事班长的______、______,李大钊的______、______,詹天佑的______、______。
5.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__。
6.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__。
7.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
8.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快走踏清秋。
4、下面的名字都是取自一些有寓意的成语,把其中隐含的成语写出来。
例:刘子龙( 望子成龙 )
赵富贵(_______________) 王华茂(______________) 李鹏程(_______________)
5、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不珍惜学习时间,老师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练习。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体会“绝胜”二字在诗句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
,任尔东西南北风。
【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2】解释重点字词。
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坚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解释词语。
水光潋滟:_________________
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色空蒙:___________________
相宜: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作者把西湖比作,描绘了它时候和时候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后来,人们把西湖称之为“________”就是从这首诗中来的。
【3】与“淡妆”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与“浓抹”相照应的诗句是“_______”。
【4】苏轼人称“______”,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你知道他的诗词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最喜欢的一首是《______________》,内容是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美林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的部分内容,请认真阅读,完成练习。
美林布洛芬混悬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美林布洛芬混悬液
【性状】本品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芬芳。
【用法用量】
年龄(岁) | 体重(千克) | 一次用量(毫升) | 用法说明 |
1~3 | 10~15 | 4 |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
4~6 | 16~21 | 5 | |
7~9 | 22~27 | 8 | |
10~12 | 28~32 | 10 |
【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
【注意事项】
◆本品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心功能不全、高血压。
【1】文中的加点词语“本品”指的是_____________。
【2】从说明书的表格中,我们知道儿童服用该药的用量依据是( )
A.年龄和体重
B.身高和年龄
C.体重和身高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小红高烧不退,妈妈让她服用了5天美林布洛芬混悬液。( )
②两岁的张琳体重是14千克。有一天,她发烧了,妈妈喂了她4毫升的美林布洛芬混悬液。( )
③程程感冒太难受了,为了增加药效,他一天之内喝了5次美林布洛芬混悬液。( )
10、阅读感悟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膝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根据下列句子,在文中找出成语,写在括号里。
①青年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可佩的。 (___________)
②嘴里还带有奶味,形容人年幼无知。 (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作者反驳爸爸做法的两个理由。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相呼应的句子,画上“ ”。
【4】这篇文章的叙事顺序是 。
A. 顺序 B. 倒叙 C. 插叙
【5】你觉得大人说话小孩子插嘴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突出表现了正月初一________的特点。
【2】读选段第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正月初一这天人们的活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1】文章③④⑤段写了李忠义做的哪几件小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标题“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练习。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根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喝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校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①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掸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分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教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妤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②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
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
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③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店。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④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封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1】画“ ”的部分写出了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请用“ ”再画出一处。
【2】文中画波浪线的四部分分别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填序号)
A.疾恶如仇 B.侠肝义胆 C.勇猛干练 D.不畏强权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作为文章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智深,外号“花和尚”,在《水浒传》中是一个个性张扬、故事较多的人物,请你再写出两个与他有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句歇后语说“林冲落草——逼上梁山”,从中可以知道林冲并不是自愿上梁山的,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对两个公人欺凌自己的行为忍气吞声,不愿反抗
B.仍然称陷害自己的高俅为高太尉,保持官场习惯
C.答应鲁智深护送自己到沧州
D.不让鲁智深杀死押送他的两个公人
14、现代文阅读
不落别处
在盛夏的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他土头土脸,相貌丑陋,怪怪地穿一件很厚的褪了色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破旧的毛衣。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他很少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我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如果是中午,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面前,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而睡。
我观察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可能他整年都不洗澡的。从他的相貌看来,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的街头,连最炽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与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奖券使我感到心安(A)。
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和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红塑料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和他并不相配。
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料套,由于手的笨拙,做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十分艰难。
“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有空缺的几颗牙,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B)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封套,温暖四处流动着。
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了一下,但没有退避。
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纯净的善意,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发酸。
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从未中过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品质,它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它美丽地落下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第(1)段中有关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对刻画老人形象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语言意蕴丰富,让人回味无穷。请结合语境,任选文中(A)或(B)处的加点词语加以品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出现“一券在手,希望无穷”,分别说说它们不同的含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题目“不落别处”改为“卖奖券的老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我们周围有一些像文中“老人”、《老王》中的“老王”这样的人,他们生活艰难,却拥有着金子般的心灵。请结合文本与自己的感悟,谈谈你该如何对待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李晓玲对王红说:“我要像你一样热爱集体。”(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高兴得坐立不安。(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学校是全区人数最多的学校。(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地方太小,怎么容易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宽容如喜雨,滋润人的心田。(仿写句子)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宽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⑴他与歹徒搏斗的精神值得称赞。(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爸爸对小兰说:“我背你过去。”(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天的活动我要参加。(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最近以来我们学校许多好人好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万枝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小溪哗哗地流着。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姑娘捧着硬币对张丽说:“我数了两遍,请您数一下吧!”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搭石不是家乡人勤劳的象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他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老班长说:“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
(4)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幸福、青春、理想、机遇、成功、友谊……有人说过,当你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当懂得珍惜时却已经失去了珍惜的机会。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