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二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对句子中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淡水占有量仅为8%,人均占有水资源为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被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列数字)

B.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一下被称作“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下定义)

C.最为重要的是,哈勃望远镜提供的图像比地面观测到的清晰10倍以上。(作比较)

D.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例如,电话只能传递声音信息,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举例子)

2、下列句子中,只用了一种描写方法的一项是(   )

A.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B.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C.帘外丫头子们回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

D.弟弟一边走,一边跳,嘴里还唱着:“小黑熊,起得早,背着书包上学……”

3、下列对《古诗三首》和《祖父的园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农村冬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是为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B.《稚子弄冰》描绘了孩子弄冰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C.《村晚》描绘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祖父的园子》写了“我”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量词填空

___教室    ____窗户    ____裙子  

____神话   一____镜子    ____村庄   

____小岛    ____鸟窝 一____颜色  

____梨树    ____乌鸦    _____比赛

5、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gēng_____gèng_____  pō__________    chuán_____ zhuàn_____zhé_____shé_____

6、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楚人有盾与矛者,之曰。______________

2.其人也。______________

7、按规律填写词语。

一骑绝尘——两败俱伤——______——______——______——六神无主——七上八下——______——九霄云外——______

8、读拼音,写词语。

zhǎn xīn     cí xiáng     róng xìng     shī xíng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么,电脑和多媒体有什么关系呢?人的耳朵能接收声音的信息,眼睛能接收图像的信息,鼻子能接收气味的信息。这些信息由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由大脑统一处理。因此,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这个系统的司令部就是大脑。同样,要建造一个多媒体信息处理系统,也必须在系统内设一个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就是电脑”。

    如今,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脑设备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可以用它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听CD,看VCD,唱卡拉0K……要是你的多媒体计算机连接上了贯通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还可以在家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那才真叫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呢!  

(1)短文介绍了电脑和多媒体的关系是________,电脑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多媒体系统传递信息的设备相当于________。  

(2)电脑的作用有________。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  

(4)文中引用了一个谚语是“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哑巴渡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干干瘦瘦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儿也不像他皱皱巴巴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稳稳当当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jiān jiàn)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平平淡淡中逝去。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luò lò lào lào)的。

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 惊讶)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 闪现)着三个大字:哑巴渡。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用“/”画掉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和不合适的词语。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皱皱巴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加点的词,再仿写一个句子。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平平淡淡中逝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哑巴老人生病住院后,人们怀念他的句子,并说说人们为什么怀念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      , 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 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可解释为:①数词;②相同;③满,全。请选择下面词语中的意思

高歌________   碧千里________

(2)把下列四个词分别填人文中①④处。A.低吟   B.回味   C.一碧千里   D.翠色欲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描写绿的范围广的词语________,描写绿的动态美的词语是________。

(4)这段话写出了草原________的特点。

12、阅读理解

电光天平上的砝码

有个很小很小的砝码,被安装进一架名气很大的电光天平里,担任了高度精密的分析工作。

新岗位的一切都令它满意。周围的伙伴个个微笑着向它致意。小砝码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

它请教说:伙计,告诉我,作为一个砝码,我该怎样工作才辱使命呢?

最要紧的是,它的同伴回答说,你必须时刻保持自身的洁净。

啊,这是为什么?小砝码感到愕然,难道我执行的使令,不是去衡量别人,而是来分析自己吗?

这并不矛盾,它的同伴说,如果你自身沾染了灰尘──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你也就难以对别人作出准确的分析,无法公正地履行自己的使命了。

1这是一篇_____故事,共有____自然段。

2砝码应该怎样工作才不辱使命呢?用“_____”画出有关句子。

3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

洁净──____  精确──____

13、阅读短文。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已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道路。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 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 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文中第7自然段描写军需处长冻死在树干下的情景,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A.侧面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语言描写

2“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对这句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将军由暴怒到惊愕,再到深深感动的复杂心理。

B.“愣”和前边的“怒”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将军爱护战士、疾恶如仇的性格特征。

C.“愣”是为了衬托前边的“怒”,并为下文的“敬”作铺垫。

D.使读者体会到将军此刻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3短文首尾都对“风雪”进行了描写,作用是( )

A.首尾呼应,突出行军环境恶劣,为后文更好地表现战士们不怕苦的精神作铺垫。

B.为了迎合标题,让“丰碑”更显冷峻和高大。

C.故事发生在翻越大雪山的路上,不得不提“风雪”。

D.反映环境恶劣,行军艰难,不仅为军需处长的牺牲埋下了伏笔,也为其牺牲渲染了悲壮气氛。

4对短文标题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丰碑”象征了以军需处长为代表的红军战士先人后己、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军需处长是坐在树下牺牲的,看上去就像是一座丰碑。

C.“丰碑”是说军需处长在其他战士们心中的形象很高大。

D.“丰碑”一词是从情感层面来说的,表达了对军需处长个人的缅怀和赞颂。

5读完短文后,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捅马蜂窝

爷爷的后院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爷爷不敢开窗,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 奶奶反驳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说。

我站在一旁,心里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儿地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就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吓得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消肿后的几天里我都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后来爷爷告诉我:“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那它为什么还要蜇我呢,这样它自己不也完了吗?”“你毁了它的家——那是多大一个家呀!它当然要跟你拼命的!”爷爷说。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我不禁想起那天马蜂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搏,真像一个英雄……我看着被捅下的蜂窝和马蜂的尸体,似乎有种罪孽(niè)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有删改)

【1】爷爷后院最壮观的是什么?(  )

A.鸟儿

B.蝶儿

C.虫儿们

D.马蜂窝

【2】文中捅马蜂窝的人是谁?(  )

A.“我”

B.妹妹

C.奶奶

D.爷爷

【3】“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这句话采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

A.外貌描写

B.动作描写

C.侧面描写

D.心理描写

【4】“我不禁想起那天马蜂朝我猛扑过来时那副视死如归的架势,与毁坏它们生活的人拼死一搏,真像一个英雄……”这句话表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

A.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一搏行为的敬佩。

B.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一搏行为的不解。

C.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蜇“我”心有余悸。

D.这句话表现了“我”对马蜂拼死蜇“我”心存仇恨。

【5】仔细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会怎么评价文中的“我”?请联系文章至少说出两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做题。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选段)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走在街上的时候,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在横线上把选文补充完整。

【2】请你写出几个带有“花”字的四字词语。

花团锦簇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读“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完成问题。

(1)“这一种境界”是指_________________ ,“颇”的意思是_________

(2)请列举生活中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做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冰冷的海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把头探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走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的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到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最后的力气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个黑人孩子失踪了 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 便下令返航回去找 这时有人规劝 这么长时间了 就是没有被淹没 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 还是决定回去找 又有人说 为了一个黑奴孩子 值得吗 船长大喝一声 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感到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在文中第四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标点。

【2】理解句子填空。

(1)“因为我知道你是那样的人”中“那样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_人。

(2)“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您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想想孩子为什么会想到船长一定会回来救他?是什么力量驱使他这样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生活中,你肯定也有被别人相信的时候,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表达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男孩和船长都跪在地上的意图是相同的。

B.正因为小男孩认为船长一定会来救他使他坚持到了最后。

C.小男孩相信船长一定会来救他,所以船长感到很幸福。

17、阅读理解。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醒脾开胃冲剂说明书

(通用名称)醒脾开胃冲剂

(主要成分)谷芽、香橼、甘草、稻芽、佛手、使君子、荷叶、白芍、冬瓜子(炒)。

(规格)每袋装14g(剂型)颗粒剂(是否处方)非处方

(适应症)醒脾调中,升发胃气。用于面黄乏力,食欲低下,腹胀腹痛,食少便多。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成人一次14g,一日2次,儿童及老人遵医嘱。

(注意事项)1.忌食用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2.不适用于脾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少津,大便干。3.小儿及老年人,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4.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5.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阅读上面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作法或看法

对错(打“√”或“×”)

说明理由

1

9岁的王智食欲低下,腹胀腹痛。家里刚好有“醒脾开胃冲剂”,妈妈给他服用了1袋。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

奶奶不让有糖尿病的爷爷服用“醒脾开胃冲剂”。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

纪清经常反胃,腹部胀,不想吃东西,面黄肌瘦的。医生建议服用“醒脾开胃冲剂”。

_____________

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相,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当胖墩我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给加点字注音。

两个人走马灯________的转了三圈

【2】小嘎子与人摔跤的特点是________

【3】文中的“枪”和“鞭”加引号是说明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描绘小嘎子的摔跤过程。

起初________,后来 ________

【5】在这里,作者是通过________ 描写和________ 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的。

【6】读画线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的人物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猴王出世(节选)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暝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个个欢喜”运用________描写,表现了众猴因找到水帘洞而喜出望外的心情。“蹲”运用________描写,表现出石猴准备进洞前的动态。

【2】文中画线句子中“跳过”“抢”“占”“夺”“搬”“移”等动词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众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这句主要告诉我们(  )

A.美猴王名称的由来

B.石猴高登王位

【4】用自己的话说说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脸上淌着雨水。(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洪咆哮着。(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汉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请你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我们学过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设问句,你知道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句吗?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再写一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从下列习作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

题目一: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题目二:自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比比看谁写的生动具体。题目自拟。

提示与要求:书写端正整洁,不得照搬别人的文章,习作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