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曲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汉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篡(cuàn)改  屏(bǐng)息  滞(zhì)留 惨绝人寰(huán

B.炽(zhì)热 吹嘘()   窒(zhì)息 杳(yǎo)无消息

C.锃(zèng)亮  剑鞘(qiào)  不逊(xùn) 生机盎(àng)然

D.诘(jié)责 禁锢()   悄(qiǎo)然  殚(dān)精竭虑

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热/烦 洒/计/摧拉朽 忌/精竭虑

B./败/责/白如霜 然/锐不可

C.空/柱 酷/亮/眼花障/息敛声

D.刻/永 禁/责/翁失马 然/无声息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文章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作者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

B. 法国作家都德《最后一课》和中国作家王愿坚的《草》虽然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时都能感受到伟大的民族精神。

C. 《父母的心》的作者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开始把孩子送给别人,后来几经交换,最终要回孩子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的心可硬可软。

D. 《泊秦淮》《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望岳》的作者分别是杜牧、王勃、杜甫,他们都是唐朝诗人,这三篇作品都表达了爱国忧民的情感。

4、昆虫记共有( )

A. 八卷   B. 九卷   C. 十卷   D. 十一卷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其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

【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请将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一诗补充完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学校开展“弘扬优良家风,赓续传统美德”主题活动,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任务。

爸爸已经进入人生的秋季,许多地方都要逐渐落在你们年轻人的后面,能够帮你的忙将要越减越少;一切都要靠你自己努力,靠你自己警惕,自己鞭策。你说到技巧要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愿你能把这句话用在人生的实践上去,那么你这朵花一定能开的更美,更丰满,更有力,更长久!

(1)任务一:家信我来读

本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作品),作者一生翻译了______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文段中“你”指_______________(人名)。

(2)任务二:家风润心田

选文中的“爸爸”被认为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又不乏爱心的父亲”,请你结合书中实例向参加活动的家长解读书中的“爸爸”形象。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

2本文②③段,列举 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和《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 这一中心论点。

3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写作。

题目:那一幕幕,___________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2)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