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他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苏轼号东坡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任职的作品,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D.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代表作。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B.《史记》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本书长于记人,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周亚夫、项羽、张良、韩信、李广等。

C.孟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D.“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南面,“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北岸。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C.为迎接建党九十七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建议。

D.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之一,文中着力渲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是为了表达被贬的抑郁忧伤之情。

B.《社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归航偷豆等情节,刻画了一群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农家少年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美好童年的回忆。

C.为增强演讲的感染力,演讲者往往会借助一些语言技巧。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对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就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D.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前六句着重______,后两句后两句着重抒情。

2“仍怜故乡水”中“怜”是什么意思?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东皋薄暮望,____。(王绩《野望》)

(2)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3)__________,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4)此中有真意,____。(陶渊明《饮酒》)

(5)李清照《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以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6)欧阳修《采桑子》中“_______________”与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注意表达得体)

(1)在读到《红星照耀中国》写彭德怀的章节时,请结合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向身边的同学评价一下他。

(2)你们班要举行“好书推介会”,老师让你向同学们推荐《昆虫记》这本书,你会怎么说?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小题。

沾着泥土的话语

包利民

①炊烟已被东边升起的太阳驱散,家家户户响起开门的声音。父母扛着锄头,我跟在后面,还没出村,就遇见了好几拨人。

②“也去铲地?”

③“是啊!你家的地今年怎么样?”

④“还凑合,草比往年长得快,得多铲两次。”

⑥或者:“回来了?出去那么早?”

⑥“今天很热,早点铲完,省得晒得慌!”

⑦“还没吃吧?”

⑧“回去就吃!”

⑨在此起彼伏的鸡犬声中,似乎是永远不变的那些对话,一层层地积在土路上,带着阳光的温度。一年一年,一辈一辈,朴素而温暖的乡里之情便沉淀成听似寻常的话语。就像无边的黑土地,单调成世世代代的眷恋与依存。

⑩长长的夏日,躲在屋里的清凉之中,院子里的禽畜也各寻阴凉之所,都是昏昏欲睡。村庄在寂静里沉默着,只有偶尔路过的风,把一树的叶子撞得哗啦啦地响。这时,就有吆喝声远远地传来。那声音被阳光烫过后,带着一丝慵懒。渐渐地近了,或者是“冰棍喽”,或者是“换鸡蛋啦”,或者是“收鸡毛鹅毛”,然后便听到有人家的门开了,接着就是一些讨价还价的声音。

快要吃饭的时候,村庄里又热闹起来,小孩子不怕热,在外面疯玩儿,总是忘了回家。于是满耳朵长一声短一声的呼唤,都是从一些人家的院子里传出来的。

“小二,吃饭啦!”

“三儿,快回家!”

“铁蛋儿——”

“二眨子——”

“丫崽子——”

各种各样土得不能再土的小名满村回荡,我们各自分辨,一哄而散。多年以后,当年的许多孩子都已辗转八方,也已人到中年,在他们的心里,也应该和我一样,多想再听到家人呼唤自己的小名,多想再回到曾经的夏天。

晚饭过后,太阳已经落到西边的林子后面,村中间的老井旁边便热闹起来。人们叼着烟袋,拿着破蒲扇或者一只阔大的向日葵叶子,渐渐地聚集过来。老人们说的都是陈年旧事,黑土地上一辈辈流传下来的闲话,或者是自己的一些经历。中年人的话题就更多了,争着讲自己在外面的事,或是去了哪儿,或是遇见了什么事。而妇女们则是家长里短猪肥狗瘦的。年轻人一般不在这儿凑热闹,他们提着录音机不知跑到哪儿玩去了。

星星月亮越来越亮的时候,人们才打着呵欠,各回各家。第二天早晨,又是重复前一天的内容,只是有些阴天,路上遇见人,对话便有了稍许改变。

“上地里?你家的地快铲完了吧?”

“差不多了。今天说是有雨,得抓紧干!”

“是有雨,出门前盖酱缸了吗?”

“盖了!”

白天的时候,任何一个人走在村里,遇见人,都会问:“吃了吗?干啥去?”

回答也是各种各样,都离不开身边的生活。

“我家那个猪又跑了,我去找找!”

“我家小二让老李家的狗咬了,我去老李家剪点狗毛!”

“上他老姨家借几个鞋样子!”

“小三儿有点发烧,去周大夫那儿要点药!”

秋天到了,更是热闹,表舅赶着马车给我家拉玉米棒子,我们坐在车上玉米棒子堆里,马车颠簸着,把我们的笑都颠得洒了一路。遇见别的拉粮食的马车,车把式甩着响亮的鞭哨互相致意,家人便和别人短暂地交流。

“你家的苞米今年收得不错!’

“还凑合!你今年种黄豆是赶上好时候了!”

马蹄声里一路欢笑,守着土地的人,在丰收的时候,才有着挡不住的幸福。

每一年都是这样度过,似乎永远都不会变,却是不知在哪一年,一切都已变得不再熟悉。就连那些话语,也不再有。这两年也曾回故乡的村庄,只是再没有了曾经的热闹,在告别了牛马之后,在告别了镰刀锄头之后,在告别了老井之后,人们在机械化中清闲起来,然后走向了城里。村庄里,人那么少,那么少,虽然还有鸡犬之声,却透着几分荒凉。

俱往矣,不闻爷娘唤女声,身前身后都是寂寞的陷阱。而惊醒的往事,却如鸟般乱飞,撞得心里依依地疼。

在黄昏的村头,看见一个很老很老的老人,倚杖而立,身旁趴着一只同样很老很老的狗,他的目光抚过将幕的大地,除了很远很远的夕阳,没人知道,他在眷恋着什么,回忆着什么。

(选自《包利民散文集》有删改)

(1)你知道结尾处那位倚杖而立的老人在眷恋什么,回忆什么吗?请结合文章作答。

(2)请赏析段画线句子。

而惊醒的往事,却如鸟般乱飞,撞得心里依依地疼。

(3)能否将段中的画线句子“在告别了牛马之后,在告别了镰刀锄头之后,在告别了老井之后”换成“在告别了乡村的一切之后”,说说你的理由。”

(4)结合全文,说说你如何理解“话语”是“沾着泥土的”。

(5)文中多次出现村子里人们的“对话”,有人说这些“对话”冗长、无味,缺乏表现力,应该被删掉,你是否同意?说说你的理由。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初中二年级的学习生活,每天真的像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相信你一定是这场演出的主角,使得这场演出更加的美轮美奂。请以“我的初二天天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②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