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统计,1949年私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额较前一年增加了51.6%,1951年,民族资产阶级获纯收益是1950年的3倍。周恩来也说:“新中国建立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比那三个朝代得利还多,多数资产阶级分子觉得在新政权下有利可图”。这表明当时( )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得到拥护
B.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初见成效
C.新中国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
D.改造民族资本主义时机成熟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临时大总统行使职权时,须有国务员副署。”这些规定意在( )
A.保障民众政治权利
B.防止袁世凯专权
C.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D.建立民主共和国
3、近代中国前期,清朝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呈现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朝贡关系,如朝鲜、越南等;二是传统互市关系,如日本等;三是近代条约关系,如英国、法国等。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清政府抗拒履行不平等条约
B.传统外交关系受到较大冲击
C.中西双方外交理念存在差异
D.仍在亚洲地区具有支配地位
4、“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有之,自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语称赞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5、明武宗打算南巡,遭到科道群体的反对,100多名官员跪在午门之外,引发了大规模廷杖事件,明武宗被迫放弃南巡。这反映了( )
A.皇权受到一定制约
B.君臣关系彻底破裂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6、乾隆五十一年,军机处发现陕西按察使周樽奏报“清查保甲”一折的朱批中,没有涵盖奏折中涉及的全部内容,军机大臣提出讨论意见,并把研究结果拟写谕旨,连同原折一并呈报乾隆帝。这表明清朝( )
A.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B.军机处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
C.康乾盛世走向衰落
D.中枢秘书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
7、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治,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A.从法律上确定土地私有制
B.禁止自由买卖土地
C.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
D.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8、如图《“China”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抵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9、下图为20世纪30年代红军在南靖县和西镇斗米村云水坑的宣传标语:“欢迎靖卫弟兄们(国民党地方武装)回家打土豪分田地、反对日本出兵东三省、打倒蒋介石的走狗、反对地主”等。该宣传标语( )
A.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热情
B.表明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C.有利于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
D.体现出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0、清朝统治者在撰修官书、律例等书时,十分注意其他民族文字的使用, 如历任皇帝实录都有满、蒙、汉三种文字的稿本。 为此, 清廷特地撰修满、藏、 蒙、维、汉五种语言对照的分类辞书——《御制五体清文鉴》。此举推动了( )
A.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
B.大一统国家局面的形成
C.各地语言文字的统一
D.官书及律例等书的撰修
11、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文学历史进化观:“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还提出“文言合一”“白话文学”等。据此可知,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旨在____( )
A.宣传民主与科学
B.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
C.传播马克思主义
D.抨击封建的伦理道德
12、下表所示为唐诗中对一些城市景象描述的诗句。这可用于印证唐朝时期( )
城市 | 诗人 | 诗句 |
洛阳 | 韦庄 | 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
宋州 | 杜甫 |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
成都 | 李白 |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
扬州 | 李白 |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 |
苏州 | 王建 |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
A.社会经济的繁荣
B.诗歌主题的转变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世俗文化的兴起
13、作家阎涛在其创作的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中有一句名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评价主要基于
A.产生于此的西柏坡精神影响深远
B.毛泽东在此郑重告诫全党戒骄戒躁
C.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D.七届二中全会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
14、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如广东青年彭湃在其撰写的《告同胞》中说:““政府’利用法律,来榨取我们的财产,扩充军备……遂致社会时时酿出种种的变乱……根源在于“社会制度之罪恶’。我们不得不找个治疗的手术——‘社会革命’”。据此可知,当时( )
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扩大
D.社会革命已成为社会共识
15、下表是1952年对23个省15432个农户的生产工具情况调查表,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B.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衡
C.农村经济得到恢复
D.农业合作化的现实要求
16、历史上的国民政府曾经数易其所在地,每一次的变动,其背后都折射出丰富的历史意义,观察如图,在②处发生的事件,标志着(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
C.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
D.抗日战争的胜利
17、下表是清代中叶的人口和耕地面积( )
年份 | 人口数量(亿) | 耕地面积(万顷) | 人均耕地面积(亩) |
1753 | 1.84 | 735.22 | 4.00 |
1766 | 2.08 | 780.73 | 3.75 |
1784 | 2.86 | 760.57 | 2.66 |
1812 | 3.34 | 788.93 | 2.36 |
1822 | 3.73 | 756.21 | 2.03 |
该表格中的信息反映了( )
A.人口数量急剧增长
B.人均耕地面积下降
C.人地矛盾突出
D.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
18、经过15年艰苦谈判,中国于2001年签署协议,就关税等问题与相关国家达成共识。该“协议书”( )
A.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了中国方案
C.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D.体现中国更深层参与经济全球化
19、如图所示,1661年至1790年,清朝人口增长迅速。这主要得益于( )
A.对外贸易逐步扩大
B.外来农作物的引进
C.新的经济因素成长
D.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20、1949年4月23日,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发布的时机是( )
A.人民军队占领南京
B.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C.渡江战役即将开始
D.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21、晋建武年间,晋元帝率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史称“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衣冠南渡”直接推动了
A.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B.黄河流域少数民族的大交融
C.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D.江南地区的大开发
22、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里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制衡机制,对维护国家纲纪发挥重要作用。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宣政院
④按察使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如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作出的部分规定。这表明国民政府( )
发表时间 | 出处 | 内容 |
1937年7月12日 | 《卢沟桥事件第二次会报》 | 必要时令第三者出绥东侵内蒙,以扰敌之侧背 |
1937年7月底 | 《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经路之建议》 | 建议红军部队“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并“以察东龙关为根据地,经赤城向丰宁、承德方面活动” |
1937年8月3日 | 《卢沟桥事件第二十四次会报》 | 即令陕北朱、毛所部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 |
A.意识到抗日根据地的价值
B.已经放弃反共的基本立场
C.调整对中国共产党的策略
D.主动建立与共产党的合作
24、1902年后,警政迅速在全中国铺开。各省先后于省城创建巡警总局、警务总局、警察总局等。除省城外,有些省份的重要城市、商埠也较早开办了警政。如直隶的天津、奉天的营口、江苏的上海、湖北的汉口、安徽的芜湖、江西的九江等。材料现象(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面貌
B.推动了社会治理的近代化
C.延续了戊戌变法的措施
D.遏制了革命新形势的到来
25、台湾:荷兰占据了______________
26、_______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_______战争爆发。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_______,_______战争爆发。
27、早期殖民扩张在欧洲引发了________、________,并推动了欧洲的________的发展。
28、新中国面临完成新解放区的________,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应对美国发动的________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
29、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_______,分设巡抚、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______________辖区和______________辖区。
30、五四运动
(1)导火线:_____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会议,提出了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_____”等,遭到拒绝;和会还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过程
①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以学生为主力,方式:游行示威,口号是“_____,_____ ”。结果遭到镇压。
②第二阶段:中心转移到_____,工人和商人参加,方式是罢工罢市,标志着中国_____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影响:①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_____ 、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_____ 运动。
②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_____ 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 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1、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___,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32、_______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33、“四等人制”:蒙古统治者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依次为________
3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_______,开启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新时期。
35、请简述秦国商鞅变法内容。
36、(题文)在现代化的历程中,农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农产品价格低下和农民购买力猛降构成了大萧条的原因之一,罗斯福一上任就拟定一个农业法案。它旨在恢复农业购买力、减少农产品过剩。从结果上看,它则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国家用补贴等重要杠杆来直接调控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购买力。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对挽救资本主义农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传》
材料二 赫鲁晓夫上台时苏联的农业问题十分尖锐。赫鲁晓夫执政后首先改革农业计划制度。赫鲁晓夫指出绝不需要中央给集体农庄布置播种面积,规定牲畜的头数。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赫鲁晓夫还在农产品采购制度方面进行了调整。……在1953年的九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提出要种植玉米。
——《苏联真相》
材料三 在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70年代农业成就不能满足本国需要,其失误在于计划不周和管理不力,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邓小平及其同僚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市场力量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也进一步扩大。从一开始,就多数农产品而言,新兴的市场便已存在,并被允许获得更大的发展。……1985年,经过连续三次创纪录的丰收。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为挽救美国农业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你怎样理解罗斯福的措施“严重修改了所谓‘自由企业制度’及其运行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赫鲁晓夫执政后是如何进行农业改革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农业改革的举措呈现什么特征?
(4)上述有关农业改革,有成功、有失败,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37、邓小平说:“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奠定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法律文件是什么?两国各自形成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和行使权利的主体两个方面比较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
38、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时强调: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指出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此后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是什么?
(2)请指出新时期农村改革的主要举措和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
(3)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中国逐渐形成对外开放的格局,它具有怎样的特点?
(4)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指出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5)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宏伟历程,你认为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是什么?
39、问答题
(1)结合中国近代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说明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列举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民族独立和复兴前赴后继的进行了哪些探索和抗争?